最热闹的不是菜市口,也不是电影院,而是学校大门口!
无论上学,还是放学时段。小汽车、电瓶车、摩托车搅合在一起,爬得比蜗牛还慢。鸣叫声,让人心烦意乱;尾气,呛得人头晕胸闷。时不时从车头窜出一个人,吓得你来一个急刹车,好险啊!心都要提到嗓子眼。
到了最关键的五十米。下车的学生、掉头的家长、上班的居民、匆忙的老师挤成一团,就像装在罐头里的沙丁鱼,一点缝隙也没有。
放晚学前,校门口早已停满了各色各样的交通工具,整整齐齐,家长们提前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到校门口抢车位。家长们悠闲地在车外散步,或者三五成群谈论自己的孩子。放学铃声一响,家长们又各自散开,校门口瞬间变得喧嚣、拥堵起来。
现在的学生,都是专车接送!省去了步行之苦,又节约了时间,冬暖夏凉,无风雨之虞。学生们真是幸福至极。羡慕、羡慕!
事物都是辩证的,万物都会找到一个平衡点。有得到,就有失去。
车内,四季如春,学生体验不到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听不到稻花香里的一片蛙声,看不到飘香十里的桂花,欣赏不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
两点一线,乏味无趣。在学校,一课连着一课,去厕所也要连奔带跑,赶急赶忙。在家里,没完没了的作业,剥夺了你所有的兴趣。汽车,就成了把学生从一个鸟笼腾挪到另一个鸟笼的工具。学生成了一只只受宠的鹦鹉、画眉鸟。
我的面前浮现出许多清晰而又久远的画面:
小河弯弯,水草青青,小蝌蚪调皮的甩动着尾巴;岸上的小朋友们正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
小道上,孩子们高高举起芦苇杆,芦苇叶编成的风车在杆头飞转。
干渠里,光着身子的男孩顺流而下,岸上的小同学帮着他们背着书包,拎着衣服。还要为他们站岗放哨,如果有女生来了,水里的男孩赶紧背过身去;有的藏在水里,只露出鼻孔嘴巴呼吸。
蚕豆地里、油菜地里,蜜蜂和蝴蝶特别多。粉色的蚕豆花,金黄的油菜花,飞舞的蝴蝶,忙碌的蜜蜂,欢笑的孩子,再加上远处河岸上吃草的黄牛。这是多美的田园风光。我们就在旖旎的风光中徜徉。
女孩子特别喜欢找蚕豆耳朵(一种变异的蚕豆叶,形似耳朵),夹在课本里。
放学后,突然,乌云密布,雨点哗啦哗啦砸下来,大家撒开腿奔跑。雨来得太急,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大同学也不忘搀扶小同学。一边奔跑,一边狂呼口号(那个年代,喜欢呼口号)。与风雨搏斗,其乐无穷。苏轼就是这么说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至于,往洞里塞草把、抓螃蟹;骑在树头,忘情地吃桑葚;在河面上滑冰,敲冻抓鱼就不必细说,省得你心里痒痒的!除了羡慕,你还能怎么样呢?
拆小并大,规模办学。办学条件好了,可是学校离家越来越远了,坐车上学也是大势所趋;专人接送,节省时间,让孩子有更充裕的时间学习,这也是社会共识。但是,缺少风雨侵袭让年轻人变得娇弱不堪;缺少人际交往让年轻人变得孤僻自私;沉重的心理压力让年轻人变得焦躁自卑。这样的生活真的不值得羡慕。
但是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