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硌麦场(散文)

作者:沧桑战神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430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1745篇,  月稿:6957
风好像长着脚。芒种前后,它便从遥远的南方如约赶来。风里保留了南方的温度,却唯独在奔跑中甩掉了水汽,到达北方后已经变得又干又热,像携着一团火。它踩着麦芒从小麦头顶“呼呼”地跑过,小麦不堪重负,在它的踩踏下摇来摆去。摇摆之中,小麦中的水分被干热风熏烤殆尽。它剥去她们水灵灵的青衣绿裤,从头到脚,给它们换上干瘪焦脆的土黄色套装。麦穗上的麦芒也变得坚硬起来,根根乍起,犹如怒汉戟张的须眉。

  那年,我在镇中学读初三。我们的教室在学校的最南端,因为下雨,外面的围墙早已塌圯,这样就让围墙外的农田一览无余。芒种前后,当浩浩荡荡的干热风冲过塌圯围墙的缺口溜进教室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微微发抖,好像吹到身上的不是干热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我抬头向窗外看,农田里原本绿油油的颜色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方肥厚的土黄。我当然知道,那是成熟的颜色,麦子熟了!

  我的座位靠近南边的窗户。阳光像一把锋利的刀,从我的侧后方斜切进来,把课桌切成阴阳两块。根据太阳的方位判断,此时天色尚早,父亲大约没有回家,还在地头上硌麦场呢。那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家家户户都要在地头上硌出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然后把割倒的小麦抱过去打场。就在早上,我走出家门的时候,父亲还特意叮嘱我,中午放学别贪玩,直接到地里帮他硌麦场,准备收麦。

  那时候我确实不爱学习,很贪玩,但对硌场收麦这类活计也很怵头。

  一提起收麦,我就想起那件军绿色的确良褂子。那件褂子不知穿了几年,洗了一水又一水,袖口、衣领和衣襟早已磨破,线头儿丝丝缕缕地从破损处长出来,像一蓬旺旺的野草。对襟钮扣上面镀的那层铜粉也蹭掉了,隐藏其下的穹隆状铁皮暴露在外,已经锈迹斑驳。虽然这件褂子十分破旧,那收麦时,我仍然不得不拿它做“战袍”。因为稍好一点的衣服就像好钢,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等到上学、走亲戚或者赶集时穿,用来充门面,以免被人一眼看穿钱包的空瘪。

  每年的这个季节,农村的孩子会放一周麦假。热辣辣的太阳底下,我身着这件破旧的绿色“战袍”跟在父亲身后,硌场、割麦、收麦、打场……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粘稠的汗水争先恐后地从毛孔渗出,蚂蚁般的在身上爬来爬去。“战袍”随身而动,恰似一块抹布,来来回回擦拭着身上的汗水,像擦去无数只蚂蚁。这些汗水,除了滴入禾下土的之外,悉数被“战袍”吸收饱蘸。

  我在地里干多久,“战袍”就在汗水里浸泡多久。中午回家,脱下“战袍”,把它晾晒在小院的绳子上。天上没有云,白花花的太阳无遮无拦地照在上面。随着水分蒸发,一顿饭工夫,这件“战袍”就像涂了显影剂那样,白花花的汗碱便露出真容。一片,一片,又一片,原本军绿色的“战袍”变成了海边的盐碱滩。

  析出的汗碱像涂在布上的糨糊,有拉紧布丝的功能。干透之后,“战袍”被塑了形,硬得像一张做鞋底用的袼褙。下午去干活儿,取下“战袍”穿上。“战袍”一挨身子,硬邦邦的布丝、断在布丝孔里的碎麦芒、布丝吸收的滚烫阳光同时滑过肌肤,那一瞬,仿佛遭电击一般,我激灵灵打个冷战,提眉!瞪眼!呲牙咧嘴!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浑身暴起一层鸡皮疙瘩!那种“酸爽”的感觉火蛇般窜入骨髓。在农村,人们把干农活叫做“受洋罪”。我心中迸出一声悲鸣:哎,这洋罪真不是人受的!

  数次反复之后,我像巴甫洛夫饲养的动物那样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年芒种前后,干热风一起,那种感觉如约而至,身体开始微微战栗。繁重的活计等同于受苦,所以活到五十岁,我从不赞美繁重的劳动,因为人性是趋乐避苦的,繁重的劳动是反人性的。说句实在话,但凡有一点办法,谁愿意吃这样的苦、受这样的罪呢?如果这算生活中的苦难,这些苦难往往不是主动去承受,而是不得不承受。

  听说欧洲农民种地简单极了,一个人能种一千亩!摁下按钮就能浇水、施肥和收割,他们肯定不用这样顶着太阳费劲巴力的硌麦场吧,我们要是也能那样种地该多美……

  脑子有东西在跳跃,似乎是千百个几何图形在盘旋,可怎么也拼不成一幅像样的图案。正在胡思乱想,外面忽然传来“当当当”的钟声,是放学的钟声。钟声还没有落地,教室就张开嘴,“咕噜咕噜”地吐出一堆人。人们边走边说话,叽叽喳喳的,宁静的校园顿时像集市般嘈杂起来。我觉得此刻凡是话稠的人都很幸福,因为他们心的泉眼上没有压着沉甸甸的心事,泉水喷涌而出才能化成语言的飞瀑。

  我有心事。上午父亲说让我帮他硌麦场时,我听着他的语气里带着炮仗。我的心事就是担心父亲为了让我帮他干活而不想供我上学了。学校像个避风港,如果不上学,这样的“洋罪”就要无限期的延长。

  随着走动,人群渐渐拉长成一条条小溪,小溪向校门口流去,在那里汇成一条汹涌的大河。我随人流出了校门向家走去,不,确切说,是往村东地里走去。父亲告诉我,他在村东地里硌麦场。我们家总共三块农田,村东是其中最大的一块。

  硌麦场,当然是家乡话。硌场的过程跟硬化路面相似。先将小麦连根拔去,腾出一片空地,然后将土翻松,用水泼湿,晾至半干,均匀地撒一层陈年的碎麦秸。碎麦秸是土壤的筋骨,它们手牵手连成一张网,众志成城,以微薄之力束缚着泥土,防止场面硬化后的崩裂。撒上麦秸之后用碌碡转着圈地辗轧,直到轧平为止。太阳一晒,地面变硬,就成为一块平整的麦场。碌碡转圈轧麦子叫轧场,碌碡转圈轧地面就叫硌场了。

  硌麦场的时候,本来该用牛拉碌碡,如果家里没有牛,人就成了牛。我想,此刻父亲已经变成了一头牛。

  我赶到村东地里时,硌场已经接近尾声。麦子拔掉了,土也翻松了,湿润润的,有些发黑,松软的土壤里泛出新鲜麦秸的气息。架子车停在地头,上面横卧着一个长方体的大水罐,我探头往罐口里面看了看,水罐是空的,想必水都已经渗入地下。我能想象出,在我到来之前,父亲肯定度过了一个相对欢乐的“泼水节”。炎热的初夏,洒向空中的水能送来丝丝凉意,哪怕一滴水溅到脸上也能沁入心脾。车的前盘上放着那件熟悉的“战袍”,父亲没忘记从家里把它带过来。“战袍”像一卷兽皮似的蜷缩在那儿,等着我披挂上阵。我瞥了它一眼,下意识地打了个冷战。

  白花花的太阳底下,父亲果然变成了一头牛。两根长长的绳子像“套”一样勒在他身上,绳后面拴着碌碡。他弯着腰努力向前迈步,面颊两侧的咬肌向外凸起,一副牙关紧闭的样子,看上去让人心疼。

  父亲和碌碡都在麦场里画着同心圆。

  碌碡上錾着一圈深浅不一的花纹,那些凸起的花纹就是它的牙齿。碌碡用牙齿啃咬着地面,发出“轰隆隆隆……”的声音,像天边的闷雷。碌碡滚动时,地面也微微战栗,像我看到“战袍”时那样抖动着。看着这样的场景,我忽然想,欧洲人种地大约不需要拉碌碡吧?可这里不是欧洲,无法假设。母亲常说,到哪山劈哪柴。她的话大致可以总结为八个字:适应环境,事实求是。我抬头看看周围,不光是父亲,好几家人都在这一带硌麦场,他们正拉着碌碡转圈,也变成了几头弯腰弓背的牛。

  虽然我的缺点多如天上的星星,但也有优点,就是当“苦难”临头时,我能鼓足勇气把苦难嚼碎咽下去,而且对别人的痛苦也能感同身受。

  我以极快的速度穿上那件“战袍”。极快的速度,当然不是我有多积极,而是为了缩短痛苦的时间,就像不打麻药切开脓肿时为了掩盖疼痛而大叫相似。“战袍”滑过肌肤……还好,因为是第一次,“战袍”布丝里面没有残留鱼刺样的麦芒,等待中的“提眉瞪眼和呲牙咧嘴”等动作没有发生,只是巨大的温差让我狠狠地嗑了一下后槽牙。牙齿有点痛,可是心理得到了一次有益的建设。

  我走到尚未成形的麦场里,把父亲从紧勒的绳索下解放出来。父亲没有推辞,我们俩顺利交接。我一转身,把绳子绕过头顶套在腋下。套上的那一刹那,我忽然想起列宾的那幅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似乎就是那个拉纤的少年,绳索像勒紧他一样勒紧我幼嫩的肌肤。我弓起身子用力向前拉碌碡,碌碡肥硕的身躯开始缓缓移动。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步子迈的挺大,却像在阅兵式上走正步那样,落到地上的幅度很小。一股巨大的对抗力量从身后传来,橡皮筋似的拉回了我前行的脚步。于是,我把腰弯得更低,几乎与地面平行,迈出第二步。第二步比第一步大些,然后是第三步,第四步……步子越迈越均匀,身后的碌碡也越来越轻。“轰隆隆隆……”沉闷的雷声响起来。牛顿的惯性定律起作用了。

  我终于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牛,一头硌麦场的牛,可是我不想做一辈子这样的牛,太累了!

  伴着碌碡“轰隆隆隆”的雷鸣声,我的牛眼瞪圆,鼻翼开始扇动,鼻孔里刮起了“呼呼”的风。胸膛里好像多了个鼓槌,密集地敲打着胸壁。细密的汗珠漫山遍野地渗出来,仿佛有热泉涌出。热泉在汗毛的森林里蜿蜒流淌,灌溉着幼嫩的肌肤。很快“战袍”和身体像磁铁的阴阳两极那样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熟悉的感觉来了!随着身体的扭动,它像块抹布一样开始来来回回的擦拭,像擦去无数只蚂蚁。浑身的腱子肉一凸一凹地动,似乎下面藏着反复试探钓钩的鱼。腰和腿肯定被醋腌过了,酸胀不适。往下看看,两只蹄子上已沾满泥土和麦秸的碎屑……

  我也像父亲那样一圈一圈地画着同心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抬头一看,白花花的太阳还在原地踏步。它像被钉在天上一样,没有移动分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此时显出了巨大的威力。

  父亲蹲在麦场边朝我招手,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让我歇会儿。我卸下绑在身上的“套”,走过去蹲在他身边。父亲没有看我,低着头,胳膊放在膝盖上,两只手耷拉在膝盖前面。

  “你看,不好好念书行吗?咱家没别的本事,又不好好念书,要是落到农村,见天儿像牛一样干活,累死累活不说,还挣不上钱,让人看不起。”他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我没有作声,随手扯过一根麦秸,折下一段,放到嘴里漫无目的地咀嚼起来。

  “硌完麦场你就不用管了,剩下的活我能慢慢干,你就回学校念书去,眼看要中考,不能再耽搁你了。”又歇了一会儿,父亲站起来说。边说边走向横在麦场里的碌碡。听了这话,我感到有些意外,也很惊喜,心事像一片雾气那样散开了。一缕阳光照进幽深的枯井,井底亮堂起来。

  事关前途的大是大非上,父亲没有犯糊涂。我明白了,上午之所以话里面带着炮仗是嫌我贪玩,不明白念书的好处。在父亲眼中,念书就像种地,下了本钱是要看到收成的。让我帮他硌麦场,大约是他对我的一个小小“惩戒”。

  当夕阳像红灯笼一样挂上村口那棵垂柳梢头的时候,麦场终于硌好了。竹蔑儿似的麦秸和泥土浑然一体,一丝一缕地反射着淡黄色的阳光,这让整个麦场看上去像一方珠光宝气的地毯。我和父亲踩着夕阳一前一后往家里走去……

  第二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上学。那年中考,我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