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修文朝圣(散文)

作者:乐痴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469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0278篇,  月稿:7678
说来惭愧,我数番游览贵州山水,却让阳明心学圣地修文成了内心很长一段时间的“遗憾”。这次,随朋友们到遵义枫香镇避暑,我想无论如何都要了却心愿。

  7月26日下午,我孑身一人,从枫香镇九龙酒店出发,辗转遵义市,终于来到了这片心仪已久的土地。

  办好住宿,稍作休息,已是傍晚。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我在修文县城随意溜达。知善路、致良路、格致路、勤学路、阳明大道、阳明洞街道办事处等一一掠过眼眸。哈,如我所料,阳明心学的各种“元素”,无不遍布修文的大街小巷。

  7月27日,晨曦初露,我便出门打的直奔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处——玩易窝遗址公园。穿过一片刻有“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等字样的石碑,沿着小径直往公园深处,很快我便看到了那座重檐六角攒尖顶“玩易亭”。柱上,清代著名楹联家刘玉山所题长联非常醒目:“此间安乐可居,羡先生机变能观,终感到露湛金鸡,赦颁羑里;以后文明肇启,喜我辈追寻有自,最难忘风高石马,泽被黔州”。旁边一块白色方碑上刻有王阳明先生所作《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默念,静思,情不自禁眼眶湿润。思绪穿越滚滚历史长河来到明朝。

  那时,弘治帝驾崩,年少气盛、贪玩好闲的朱厚照登基,成为正德皇帝。因他宠信宦官,疏于朝政,导致“八虎”作乱,大太监刘瑾只手遮天,一批顾命大臣、忠义之士被罢黜获刑,乃至送命。朝里朝外,噤若寒蝉。唯兵部小吏王阳明,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气概勇敢站出,上疏直谏。刘瑾假传圣旨,将其杖责四十大棍后投进诏狱,随后贬谪至偏远的贵州龙场驿任驿丞。赴任路上,刘瑾一路派人追杀。千钧一发之际,王阳明佯装跳江自尽才得以逃脱。跋涉万里,饱尝艰辛,九死一生,王阳明好不容易到达龙场。然而,等待他的就是这一片荆棘丛生、瘴气肆虐、野兽出没、言语不通的蛮荒之地。此时,驿站早已破败,阳明先生只能暂栖于洞,并在旁搭建一草棚来居住。他以石墩为“墓椁”,在洞中学易,参悟,反复体会、究竟。曾经那政治新星的光环、父慈子孝的温暖、锦衣玉食的生活、诗歌唱答的浪漫,都成梦幻泡影,甚至连生命都朝不保夕。上天似乎向他关上了所有的大门。可真正的勇士又怎会在困苦面前停止探索真理的脚步?我仿佛听见阳明先生在阴冷潮湿的洞中呐喊:“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多少日日夜夜过去,功夫终不负有心人。那一刻,仿若一道闪电划过黑暗的夜空。多年的上下求索,化作先生泪流满面的狂喜:“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多少大儒苦苦追寻、无法参透的那个道,即“心即理”,就这样呈现在阳明先生面前,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就此诞生。悟道后的阳明先生,以《五经》之旨证明所悟之道,无不契合。

  王阳明先生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感知外物、分辨善恶、判断推理,就在于我们具有一个“本心”。圣人之道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中。天理不在外面,而在人们心里。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不在自己心中的事物,对自己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要潜心用功,人人皆可成圣贤。

  地位卑微,成就了伟大的思想;与世隔绝,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从此,阳明先生登上了儒家思想的新高峰。龙场,既是阳明先生一路艰苦跋涉的终点,也成了他后半生波澜壮阔的起点。

  跨过围墙的门槛,一块“玩易窝简介”宣传牌呈现眼前。牌的正对面就是王阳明先生居住过的溶洞——玩易窝。洞名系阳明先生自取,因先生在洞内思索《易经》之理,玩味“易学”之道而得名。玩易窝洞内石壁上有保存完好的贵州宣慰使安国亨撰书“阳明玩易窝”和“夷居游寻古洞宜,先贤曾此动遐思,云深长护当年碣,犹是先生玩易时”的摹刻,落款为明万历庚寅(1590)龙源安国亨书。洞口上方有民国35年(1946年)何辑五书“阳明玩易窝”石碑一通。

  玩易窝遗址公园广场的雕塑,取易经卦相的线条造型,两边对称,斜指天空,大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感。王阳明先生雕像附近的一块大石上,刻有他所著的整篇《玩易窝记》。周围散布着一系列刻着乾、坎等《易经》经典卦象及立德、立功、立言等字样的石碑。

  游完玩易窝遗址公园,我乘车很快来到了中国阳明文化园知行合一广场。

  知行合一广场,左右立有八根大柱,分别代表阳明学后代的八大学派。阳明文化园大门构架就是知行合一牌坊,亦由八根大柱支撑,与广场左右的八根大柱相互呼应。

  穿过知行合一牌坊,抬头仰望,一尊高大的王阳明先生铜像矗立基石之上,风采尽显。只见先生左手背后,右手执笔,笔尖直指心房,象征着一切天理、大道无需外求,从心而发。

  出于对阳明先生无限敬仰,我放下背包和遮阳伞,取下太阳镜,肃立铜像前,凝望、合掌,深深三鞠躬。

  我的举动引起了不远处一位年轻小伙的关注。他走过来对我说:老师,看来您也是“王粉”呀,我可以与您结伴参观吗?我微笑着应允。于是,之后在阳明文化园和龙岗书院的游览,便一直有这位来自成都某中学的小黄老师相伴。

  阳明先生铜像连同下方基座高15.08米,寓意阳明先生于1508年被贬谪至龙场。基石上的文字介绍了阳明先生的个人信息。先生出生于明朝中期,即公元1472年,殁于1529年,来自浙江余姚。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因得罪宦官而被贬谪龙场,并在龙场悟道,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核心思想,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的“三不朽”圣人。基石侧面的浮雕,呈现的是阳明先生的立言立德立功的思想主张、著书立说及军功事迹。

  观完铜像,我们转而游览阳明洞核心景区。

  按路标指示,穿过阳明洞牌坊,再沿着小径信步前行,来到半山腰,忽感豁然开朗。一抬头,“小洞天”“阳明先生遗爱处”等摩刻凸显眼前。

  阳明洞也称“阳明小洞天”,是阳明先生在玩易窝悟道后寻得的“东洞”。洞旁的石梯两边,有两株参天古柏,相传是王阳明先生亲手所植,至今仍然枝叶繁茂。洞口的崖壁上,有安国亨题刻的“阳明先生遗爱处”七字。洞顶有历代游人留存的众多摩刻。

  洞外左边是何陋轩。由当地民众为阳明先生修建的,取名于《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门被关闭,无法一探究竟。据说现轩内墙壁,嵌有清道光年间乔用迁、许大纶书录王阳明《玩易窝记》《何陋轩记》《宾阳堂序》所刻石碑。

  右边石岩之上的君子亭,为清代建筑,并未开放。亭东北岩石上有清代贺长龄书录王守仁《君子亭记》碑刻。而亭岩石壁下有蒋介石第三次重游阳明洞题刻的“知行合一”四个大字。想起阳明先生《传习录》中如此一段话:“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不禁哑然失笑。

  君子亭后就是宾阳堂,这是阳明先生与学生和乡人们会聚的地方。

  龙岗山顶,原是阳明先生创办的龙岗书院。当年,他常在此召集学生讲学。明朝嘉靖年间,在龙岗书院旧址上修建了王阳明祠。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王文成公祠。祠为四合院结构,正殿上有王阳明塑像,壁上有不少石刻、碑文和匾联。

  巧的是,当年37岁的阳明先生被贬谪到此待了3年,而430年后的1938年,37岁的爱国将领张学良亦被蒋介石软禁在此达3年之久。我好奇地拍下了张学良将军的诗:“犯上已是祸当头,作乱原非愿所求。心存广宇壮山河,意挽中流助君舟。春秋褒贬分内事,明史鞭策固所由。龙场愿学王阳明,权把贵州当荆州。”我想,张学良将军反思出来的结果,肯定不是老蒋所希望的吧。

  游完阳明洞核心景区后,我们重点游览了王阳明纪念馆。阳明先生一生的轨迹在这里都有记载。内容主要有三:一是阳明先生的心路历程;二是阳明先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三是阳明心学在中国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包括习总书记在内的伟人、名人对阳明先生及其学说的评价。我们一路浏览,不时发现之前在《王阳明传》《王阳明心学》《传习录》等书中领略过的熟悉的段章,再次赏之,对阳明先生的敬仰愈加真切。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阳明先生的临终遗言。站在此匾前,我肃立良久。是啊,对于一个从小就立志做圣贤、又在龙场悟出格物致知之旨“心即理”并用自己的一生在致良知的路上践履知行合一的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的“三不朽”圣人来说,无论仰天俯地都问心无愧。襟怀坦荡,磊落光明,还有什么可说呢?虽然老天只给予了阳明先生57年生命,可他用智慧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拓展到了与天相齐。他乃一介书生,却用兵如神,屡立战功;他管辖的区域,垂拱而治,百姓视其为父母;他数十年对“圣人之道”的执着追求、历经千劫磨难而催发的心学之花,不仅深刻影响明朝中晚期,并辐射到整个东亚,500年后的今天依然被许多杰出人物奉为圭臬。

  走出王阳明纪念馆,再回到知行合一广场留影后,小黄老师又约我去附近的龙岗书院看看。

  一路上,我们谈起了各自与阳明心学的结缘与学习体会。小黄老师告诉我,他是文科生,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在书本和老师的讲课中认识了王阳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心学思想,让他领悟到了一个和别人眼中很不一样的世界,也深刻理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为何因阳明先生哲学思想影响而改名的心情了。他说,现实中,太多的人很能“知”,却不会“行”,对外界对他人要求很多,自己却贪婪任性。他非常庆幸与心学的相遇,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好老师。我说,王阳明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将儒释道合三为一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堪称震古烁今。我的老乡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这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高评。曾国藩正是研习了阳明心学,切切实实以阳明先生为标杆,砥砺笃行,才有了他“克尽全功,再造乾坤”的非凡成就。日本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习总书记说,“王阳明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这些都说明阳明心学的确拥有无与伦比的威力和魅力。虽然我“遇见”恨晚,可自从我读懂“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读懂“良知”和“知行合一”后,幸福指数便越来越高,心地清明自在,曾经的忧烦、纠结烟消云散。同时,坚信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已稳稳妥妥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龙岗书院回廊的墙壁上,挂满了阳明心学中的许多名言佳句。如“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老师,这些名言佳句,您最喜欢哪一段?”忽闻小黄老师问我。

  “就是这天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整个阳明心学的纲要。在500年前,它无异于一声巨雷,极大地震动了当时明朝的思想界。”我指着正在看的“天泉四句教”,毫不犹豫回答道。

  “哈,这天泉四句教我也很喜欢,对当时官用的程朱理学而言,冲击力不可谓不巨大。但我更喜欢‘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一句。”小黄老师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贪念,都有私欲,要破除它太不容易了。”

  “所以说,修行得终其一生呀!”我不禁感叹。

  离开龙岗书院,和小黄老师挥手告别。

  此时,正值正午。虽烈日炎炎,可我心中却舒畅无比。我想,这不正是阳明心学在我内心的真实体悟吗?而我更坚信,随着心学思想的普及,“以心为要”的常青之道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认同,心学文脉一定会在这个伟大的国度传承赓续,心学事业一定会在华夏大地火炎焱燚。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