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它反映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俗文化内容很多,表现在饮食起居、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交往礼仪等诸多方面,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其中包含着普通百姓的情感和智慧、爱好与情趣,是远去的历史的反映和文化的记忆。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影响较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秦巴腹地,流传着拜祖《谱》的民俗,已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
2018年11月23日,应清乾隆年间迁陕西商南县,张扬成叔等宗亲族人的邀请,宿松张氏仲四宗亲会,组团23人,赴秦巴山区省亲、拜迁陕各支系始祖、为迁商南县赵川镇溏池石沟王家洼的天明公南巨股迁陕始祖宗斗公,二世祖泽台公、祖妣梁氏立碑典礼揭牌。宿松张氏仲四宗亲会成员,有的从湖南长沙上火车,有的从九江上火车,有的从合肥上火车,有的从宿松上火车,从四面八方,不同的线路,不同的车次,但要求基本同时到达。11月24日上午陆续到达商南县城。
全体成员到齐后,便是商南宗亲隆重的接待中餐。餐后,根据陕亲的安排,下午举行了祭拜迁商南县各支系始迁祖祖墓。从商南县城出发依次祭奠:至过风楼镇水沟祭拜天福公沛元股迁陕西商南始祖传容公、二世祖宗胜公墓茔;至水沟碳沟祭拜天贵公九皋股迁陕西商南始祖传骈公、二世祖宗数公墓茔;至富水镇洋淇村宋家沟祭奠天祥公会苍股迁陕西商南始祖传坚公墓茔;夜黑才结束行程,赶回酒店参加陕亲举行的接待礼仪和晚宴。
11月25日上午,前往赵川镇溏池石沟王家洼参加天明公南巨股迁陕始祖宗斗公,二世祖泽台公、祖妣梁氏立碑典礼揭牌。在赵川镇溏池石沟王家洼的筑墓立碑典礼,有来自河南南阳、湖北郧西、陕西商南、安徽宿松,四省市县的张氏“显、扬、绍、修”四辈人。其中“显”字辈八十多岁的老人,是湖北郧西县张扬宏叔的父亲,随扬宏叔一起来的,这么大的年龄,能随年轻人驱车崇山峻岭,长途跋涉,老人的家族情节,是可想而知的,我肃然起敬。在赵川镇溏池石沟王家洼筑墓立碑的山排上,张扬庆叔把老先生介绍给我:张显述,生于1937年10月16日,时年81岁,五十年代郧阳师范(现汉江师范学院)毕业,执教一生,2017年教育部授予《乡村教师30年荣誉证书》,2000-2005年和显清公一起详细记录了宿松仲四公后裔迁湖北郧西19世“声”字辈到24世“修”字辈全部资料,并形成修谱初稿。张扬庆叔的介绍后,我便有同张显述爷爷私下接触私聊的机会,在山上我一直陪伴老先生闲谈,谈得很投机,谈家族史、谈江南风俗、谈郧西上川民俗。通过闲聊得知,他们住的村子里,过年有拜《谱》的习俗,老人家并把为什么拜谱?怎样拜谱?详细向我作了介绍,我听得很专心,大意能领略。
老人说,因口口相传,大家都知道祖籍在江南省安庆府宿松县。乾隆年间,迁来秦巴腹地,落户湖北省郧西县西北大山。清乾隆、嘉庆年间,迁郧西祖先与宿松多有联系。嘉庆二十五年(1820)老家第五次修《谱》前后,均派员来郧西了。《谱》竣,于道光某年,还派族亲送谱来郧西县他们上川庄子。送《谱》来的老家族亲,来到上川后,因生病,那时缺医少药,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治疗不及时,不幸逝世于上川,埋葬在上川张家院子后山垄子口。后来他们庄上家人,各家各户,都视为己祖,每逢年节上坟,都要扫墓,给那冢墓挂纸烧纸焚香,跪拜。庄上家人将祖先送来的《张氏宗谱》,视为家珍,妥善保存。推举认真负责的家人,担任保管员,每年夏季六月六晒谱,防潮湿、防虫蛀,躲过了历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运动。从那时起,全庄子里的家人,约定俗成,虽远离祖地坵墓,老家送来的家《谱》,给了族人极大的鼓舞,家《谱》犹国之史,邑之志。家《谱》记载了一个姓氏的历史,有祖训家规,有列祖列宗之名讳,有先祖邱墓葬地、墓向,面《谱》即为面祖、面祖墓,可视家《谱》里的人物,就是在自己的身边。每年小年,就把《谱》拿出来放在堂屋中堂之上,摆放贡品,燃香祭拜至辞年(正月初二),这样年复一年,尊祖敬祖,形成了惯例,拜《谱》即为拜先祖,把拜《谱》视为:如亲临先祖墓地的祭拜。不求祖宗赐福于己,但求后裔明白自己的根和不忘祖德祖恩,祭拜非墓之祖,从此,便留下了拜《谱》的习俗。拜《谱》分为大拜和小拜,顾名思义,大拜就是规模较大的拜《谱》活动,小拜就是保管家谱的人祭拜。庄里大规模拜《谱》活动最后一次大概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由自凤公发起,拜《谱》活动由发起人承担全部费用,一是确定时间通知所有人按时参加,时间一般在正月初二至初四这几天;二是接《谱》,阴历小年,发起人将《谱》接回自己家里,安放在神堂之上,摆放贡品,燃炮、燃香接《谱》。拜《谱》之日,所有人员早起沐浴更衣,从远近各处带香表,炮仗聚到一起,早到者男丁忙于厅堂布置,女的下厨帮忙。吉时到,由年长且辈分最高或德高望重的族人担任主事,拜《谱》活动大致分为三个议程:一是观《谱》,将《谱》摆放在供桌之上,供所有人员观看学习;二是念祖训、家规,由主事人领读祖训,教育后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相传古时范了家规错误的人要在族人监督之下跪在祖《谱》前忏悔、发誓不再犯错;三是祭拜,由主事人燃香一把,每人三根分发给祭拜人,按照辈分和老幼依次进行“三拜三叩”,并燃放烟花炮竹,祭拜完毕参加由发起人举办的宴席,宴席上是交流感情的重要环节,每位家长会领着自己的儿女,逐个敬酒并介绍,认识这些长辈及名讳。活动结束由发起人保管祖《谱》,直到下一个发起人接走。
这是张显述爷向我作的拜《谱》简要的介绍,我默默记在心里。
中餐后我们23人,应随前来参加立碑典礼的清乾隆年间,迁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张传表公后裔张扬庆一行开来的小车和专门安排的一部面包专车,再加河南张少军一部宝马车,从赴川镇前往邻县郧西县。
车子沿赵川——郧西县城的公路上奔驰,在崇山峻岭中的水泥路上行驶,翻过道道山梁,越过条条小溪,一山过去又是一山,山环山,山抱山。黄昏时分,到达县城。郧西县宗亲早已将宾馆安排好,入住宾馆后稍歇,晚宴开始。各种饮料、酒菜上来了,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不亦乐乎!
第二天早起,根据郧西县宗亲安排,驱车赴郧西西北边垂湖北口回族乡上川村张家院子屋场,省亲、参加拜《谱》、登山祭拜始迁祖张宗先公之墓和祭拜道光年间送《谱》来上川而逝于上川的宿松籍先祖墓。
县城至上川有一百多公里路程,听边开车的扬庆叔介绍,早年他的父亲和张显述爷到县城上中学,从上川步行要三至五天时间,才能到达学校。他自己读书时,也没有通村公路,也是步行几个小时到集镇上学,现如今天堑变通途,村村通了水泥路,进出自如。车子在崇山峻岭中奔驰了近三个小时,达到了上川。车行山中,一眼望去,坐落在半山腰的上川张家院子屋场稲场上,鲜红的“热烈欢迎安徽宿松老家宗亲前来郧西县省亲”的横幅,在微风中闪动,格外耀眼。宗亲们热情高涨,笑脸相迎。我们首先,在东川村张扬明叔家堂屋进行拜《谱》,宗亲们把保管近200(1820年—2018年)年来的泛黄发黑的《张氏宗谱》(厢)摆在堂屋八仙桌上,摆上祭品,在八仙桌前焚纸烧一大把香,鸣放鞭炮,拜《谱》的宗亲们,在炮声中每人手持三支点燃了的红香,结队围绕八仙桌上所摆的《张氏宗谱》转一圈,转到正面对八仙桌上《谱》的方位时,鞠躬作拜,拜毕转到堂屋祖宗牌坊下面,将手中的红香插入香炉中,依次这样进行。拜《谱》完毕,便赶赴半山腰的上川张家院子屋场,众亲齐集张家院子屋场,烧茶的,到茶的,洗菜的,切菜的,烧菜的,煮饭的,众亲忙个不停,仿佛村里那户人家在操办大喜事,人人兴高采烈,个个满脸笑容,井井有条,按部就班,显示出张家院子张氏家人精诚团结,和谐一家。
大家稍事歇息,同宗亲们合影留念,留下了珍贵的镜头,永恒的纪念。在张扬庆叔的带领下,登山祭拜始迁上川祖张宗先老大人之墓、祭拜道光年间送《谱》来上川而逝于上川的宿松籍先祖墓。
此行上川,收益匪浅,受到了上川宗亲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了解到了上川宗亲拜《谱》的意义和怎样拜《谱》的民俗文化内涵。拜《谱》意味着,不忘先祖恩德,尊祖敬宗,牢记祖训家规,传承祖德家风,懂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一哲学道理。
几天前,在同郧西张扬庆叔聊迁丁家坪宗亲支系时,得知张显述爷于2024年6月18日与世长辞,我便欣然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聊表对老人的怀念和对拜《谱》民俗文化的传承。
与迁郧西县宿松张氏仲四后裔张扬庆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