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萧氏龙灯

作者:肖荣和   发表于:
浏览:43次    字数:245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208篇,  月稿:0

  我的家乡是个鱼米之乡,佛教礼仪之邦,寺庵村庙星罗棋布,祈神护佑风调雨顺、除病驱魔。祖祖辈辈务农为生,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雨水好自然就收成好。春夏秋冬田地都没闲过,收完早稻又要忙着莳晚稻,收割了晚稻就是初冬,家家户户都又忙着播上油菜仔,春天来时,遍地都是金黄的油菜花,花香招蜂引蝶。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懂事于八十年代,穿的是裁缝师傅上门做的衣服,点过煤油盏,看过黑白电视,吃过5分钱的冰棒。一双凉鞋可以穿三季,烂裂开了大人会用烧红的火钳烤熔给粘住,或者用针线密密麻麻缝制。只有冬天父母会给买上一双比脚大一两码的解放鞋,给的理由是小孩子脚长的快,大点的来年还可以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乡村娱乐很少,日做暮息。吃了晚饭便是上床睡觉的事。偶尔哪里放场露天电影,哪怕是十几里路,翻山涉水隔几个村庄也是人声鼎沸,拥挤得水泄不通,挑箩筐的小商贩好一阵忙碌,忙得可乐呵了。

  小时候盼过年,穿新衣服是其一,最大的盼头是舞龙灯,舞龙灯迎春的节日氛围又浓又热闹,一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偶尔会隔个一至二年不舞龙灯,虽鞭炮声声除旧岁,过年氛围少了龙灯助兴显得格外冷冷清清。

  我们萧氏是个大家族,有二仟多人,很早就有理事会管理着众事。舞龙灯闹春的话一般过小年那天管事的便会开启祠堂二楼的门,住在祠堂周围的小孩子便会爬木楼梯霸抢龙篓子,先到先得只有7个位,舞龙珠,龙头的是两个专业的大人不用抢。后到的只有失望而归闷闷不乐,甚至会偷偷流泪哭一场。我们稍为住得远些的连抢的机会都不会有,整个童年都只有心馋看同龄人每晚高高兴兴地去舞龙灯。

  龙灯要送到本族老艺人家里敷纸贴鳞,琐碎繁杂,慢工细话。为竹篾编织的龙身穿上新鲜靓衣要一个星期左右。

  正月初二下午要搬龙,舞龙珠、龙头、龙身的9个人和敲锣打鼓的5个各归其位,另需聘请两位工资不菲的唢呐师。其余打杂的联络员、线路勘察员、点蜡烛员和轮流替换帮举龙珠(为铁制有20斤左右)龙头(近40斤的重量)的人员各一至三人不等。舞龙珠与龙头的两位不仅要一米七以上,而且需年富力强,是个讲究技术的体力活。

  搬龙其实是个仪式,大伙从祠堂出发,到较高的后山顶上端上贡品开坛杀鸡祭天,恭请龙神下凡附体。仪式完毕龙身点烛开灯,随着开锣鼓敲起“咀嗒咀嗒嗒拌”,铜锣随即“欧当欧斜欧当拌,欧当欧斜殴当拌,……”进吹的唢呐响起,鞭炮轰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那炽熔的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

  龙神附体规制也就来了,从哪个方位下山回祠堂都很有讲究,要顺着来水方位(寓意来财)叫顺龙,没顺着来水方位叫反龙是会不吉利的。上户舞龙灯若不按顺龙走,户主关门不接还会跟线路员吵架,甚至动粗。所以线路勘察员需是位经验老道的人才能胜任,事先也会跟要去的户主先打招呼共同商量,免得惹祸。

  到现在奔五了我也没很懂顺龙是按什么走的,来水什么才是顺的?从小跟多了,看多了,舞龙灯一般是由高往下,由左向右一户户转去。

  初二各自在家吃了晚饭后,7点多便在祠堂集合,敲锣打鼓举着龙灯上户送祥瑞,接龙灯的人家看到龙灯来他家了,远远的便会放鞭炮喜迎。进门之前亮灯入户,龙拜其厅中神位和厨神,在屋前开阔之地,举龙篓子的小孩子围着龙珠龙头圈圈跑起来,随着两个健壮的年青人一人举着龙珠在前飞转,龙头张着嘴跟着上蹿下转追着龙珠飞。长长的浓密的龙须飘荡飞舞,龙体里通透的烛光熠熠闪跃,鞭炮声、锣鼓声、锁呐声齐鸣,夜色中婉如一只活灵活现的真龙在飞舞。舞个三五分钟龙“吞”到龙珠子便结束,又入厅辞拜厅神、厨神,待户主拨些象征吉祥的龙须,和用自家的小火烛替换龙头龙尾的蜡烛后,给收红包的呈上红包注上姓名,便在主人家送神送客的礼炮中走向下一家。

  不管远近到下一家门囗必须点燃上新烛才入户,一般舞个五六家便要在后的这家大厅里休憩吃茶,前面几家早已备好桌凳过来,端上了品种丰茂的果盘,各种腊肉、米果、好烟好酒等等。小孩子就奔这一刻而来的,真正有编制的不上二十人,上桌喝茶的坐满了六桌,除去编制的其余都是跟着去凑热闹的,其中包括我。必竟没份举龙篓子,上桌吃拿卡要唾涎美食不是很名正言顺的事,要顶得住同龄人们投来的异样目光。最好笑的是:举龙篓子跑起来时的小伙伴们,口袋里塞满的各种糖果酥饼一跑就震掉了,落的满地都是,等他忙着跑完早被看热闹的没胆量上桌的小朋友们捡光了。

  一般本祠堂的五个晚上便能舞完,四个晚上舞完在别村的本姓萧氏家族,剩下的就是别姓的送了邀请帖的,排得满满档档的至元宵。十六晚是雷打不动的送灯,送灯就是请龙神上天,在小河边一颗梨树下土地公公的小庙处。呈上贡品杀鸡敬神,敲锣打鼓唢呐响起,鞭炮轰轰噼里啪啦,龙神请上天后,便要把敷的纸和贴的龙鳞撕去烧了,光秃秃的龙珠、龙头和七个龙篓子要在土地公公小庙前停放一夜。第二天早晨,在没有鞭炮、锣鼓唢呐的伴奏下,静静地悄无声息地举至放回祠堂二楼,待至来年再闹春。

  我们的萧氏龙灯,是我们的开山祖孟广、孟恭两兄弟携家眷在明永乐年间由江西遂川迁移至于都罗江,一同带来这祖地龙灯闹春祈福的习俗。六百年来龙灯文化传承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十里八乡独特的闹春一景,远近闻名。

  一代一代的萧氏子孙对我们的老龙灯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它让我们宗族团结一致、凝聚有力,欢闹一堂热络感情。年岁更迭,打举龙珠、龙头的两位父辈已经作古,主力已换成吾辈,举龙篓子的小孩们已是10后。龙身也装上了充电式的LED灯,保留了龙珠、龙头和龙尾的点烛口,舞龙人员也配制了统一的喜庆黄色衣服,让视觉更美观,年味更敞亮,韵味更十足。

  兔去龙年至,在兄弟们齐心协力操办下,萧氏龙灯成功圆满把春闹,欢欢喜喜迎新年。夜色中舞龙灯的欢闹片段刷屏了朋友圈,热爆了抖音短视频等网络空间,让天南地北的有缘人在手机屏幕上目睹了我们萧氏龙灯的风采。过去农耕年代,企盼它带来新的一年好收成,远离霉运。现在生活好了,不再要看天脸色,舞龙灯迎春接福是心愿,传承好龙灯文化不失传才是重点。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定要不忘初心传下去。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笨表妹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