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陈永红:一本书•一座城(外一篇)

作者:沧海   发表于:
浏览:35次    字数:241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0

  街灯昏黄,我坐在车里,品读梁剑华先生的散文集《断崖残章》,焦黄色的封面,如街边梧桐树暖暖的色调。先生择一城而居,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本书与马鞍山这座城市有关。

  这是一本回忆录,记录了先生生命周遭里,相亲相遇的一些人。吃惊先生的记忆里,何来如此清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先生写到,从枕头下摸出钱夹,把钱抽出来,放在“我”手上的那个男人,及其身后的一切,是模糊的,甚至那个时代也是模糊的。那个男人,是先生的父亲。

  父亲因伤寒去世,没有家产,只留下几个儿女,和将为他终身守寡的妻子。尔后,家庭成分是官僚地主兼工商业,尽管升高中考试成绩优异,先生还是落榜。

  在历史的转折处,仿佛时间和尘埃淹没了真相,先生不知道父亲的身份,不知道父亲的职业,直到半个世纪后,从《柘臬志》里,得知父亲梁寄予是个文化人。字里行间,先生不甚感慨,在自己人生的追求中,总是和文化、文学有关联,原来得益于父亲的传承。

  地方志里,先生见到父亲的名字,与“殷实家族”的字眼连在一起。读者也理解了,伯父、母亲、堂兄、表姐等这些人物,又都是身处动荡岁月,在历史的悬崖断绝处,坠落在各自不寻常的命运里。

  命运为先生做好了安排,意气风发时,走进一座年轻的城市,它有诗歌的底蕴,更有黑色钢铁的气质。这座城市,叫马鞍山。1960年先生任教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在安徽工业大学),担任班主任,是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伙子。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他和校长路光一起,领着学生在雨山湖畔,开荒种玉米、黄豆、山芋……

  书中不仅记录了先生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包括剧本的创作过程,还记录了自己的良师益友肖马父子、杨履方、张弦等,发生在他们身上值得纪念的趣闻轶事,皆是马鞍山发展历史的一部分。

  随着阅读深入,这座城市过去的模样越来越清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经济调整,马鞍山钢铁公司有些厂关停并转,钢铁工业学校停办。先生为了赚一个响当当的工人阶级身份,主动要求调到马鞍山钢铁公司三铁厂工作,多年后,三铁厂关关停停,又和二钢合并……

  人生中,先生有与钢铁为伴的经历,作品便有了钢铁的气质,先生创作了小话剧《样板》、歌词《无悔》《马鞍山战歌》《中华魂魄》,电影文学剧本《焊花灿烂》《沧海横流》《大墙下的红玉兰》《姑娘小伙正当年》。2002年5月,马鞍山钢铁公司歌手刘松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赛,演唱先生的歌曲《无悔》,获得优秀作品奖和优秀青年歌手奖,为马鞍山这座城市赢得了声誉。

  马鞍山日新月异地发展,先生笔下也有个人生活的变迁,如一次次搬家、孩子们的成长,与杂志《采石》,即现在的《作家天地》,结下不解之缘。

  先生笔下,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物,如画家老章、老红军韩子毅、托儿所阿姨董其凤、食堂管理员赵隆富、无偿把麦子送到食堂的老戴……在马鞍山建设初期,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纷纷走进这座城市,为建设美好家园,在这里奋斗,在这里生儿育女。先生的书,记录下他们的名字,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创业者,也记录下他们不平凡的人生。

  守望乡愁

  捧读《露珠集》,仿佛透过草尖上一粒晨露,看到泥土里,升腾着水汽,天地间站立一个小泥巴人,守望远方。

  抟土而生吗,会印证了远古神话里,抟土造人的传说,这生命本真的认同:生命源于尘土,也回归尘土。作者如此理解生命,用一捧泥土,为自己命名:小泥巴人,本书的笔名。

  生于斯,桐城县一个小乡村,二十四个年头匍匐于命运的安排,好似为编织一份沉甸甸的乡愁。“文革”结束参加高考,抽身逃离泥土的束缚,逃离贫穷与饥饿。

  乡愁是什么,是逃离后的回首,是对泥土的皈依?蓦然回首,故乡才是安身立命之所,才是安放心灵的家园。是的,三十余年城市生活,故乡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夜夜萦绕在梦中。

  没有忘却田野漫天飞雪,饥饿令人昏厥,而父亲病逝,笛声远去。没有忘却挑圩修水库,劳苦艰辛。没有忘却夏日滚滚炸雷,悠扬的黄梅戏,守护村落的土狗,犁田的老牛……

  终于背上行囊,要了却心愿,走向故乡。走进村庄,可眼前消失了小电灌站和水塘,消失了曾经的老屋。堂叔站在面前,已在岁月里苍老,不得相认,内心顿生陌生与隔膜。

  沿着一堵泥巴墙前行,一点一点拾捡记忆,寻找梦中的菜园、稻场、河渠、小桥……浓浓的乡愁,恰似美酒,醉在心头。

  磕首祭奠先祖,拜望兄长,围炉夜话……站在村口欲要离去,依然挥不去那一份乡愁。叩问内心,身后就是故乡,可以触摸,可以呼唤,可以拥抱,内心空落又缘于什么?

  岁月流逝了青春,流逝了土地上曾经的生活。那些向泥土讨要生活的日子,那些向往城市,挣扎逃离的呼喊和泪水…….高中毕业泪别母校后,默默回到田间地头,脚下的泥土滋养着一颗年轻的心,给他欢乐,也给他泪水。他诅咒贫穷,也诅咒脚下的土地,对故乡的依恋,有爱也有恨。

  站在城市的天空下,作者自问,我是谁。抬头看天,那一朵云彩,恰似远走他乡的游子,认识一朵云,即认识自己。站在六层高楼的阳台上,观望窗外建筑工地上,一位五十岁开外的拉车工,认识他,即认识自己。我,是小泥巴人,是故乡的一团泥土。

  集结的乡愁,走进文字,走进中国文学的母题,那乡愁永恒的抒写,成就了这本《露珠集》。打开它,如同走进一段人生,逃离农耕,栖居城市,又回望故土家园;内心无法与城市契合,精神逃逸在城市的边沿,寻求心灵的居所。

  近郊,一个叫苏里的小村庄,租给他一个“篱篁园”,这里有青山绿水、和蔼的乡邻,有菜园家禽、虫豸花草,这里有泥土的芳香。

  一个安静祥和的小院落,安放乡愁吧,安顿心灵吧。才有皓首望月,不再伤感;才有文集里,虚托一场梦境,肆意戏谑自己的生死;才有游走天涯,站在青藏高原纳木错湖畔,诘问当下,悲悯众生。

  乡愁,是离乡者情感远行的起点,是生命体验的脚本。守望乡愁,就是守望我们的家园。品读周代进先生散文集《露珠集》有感,是以为记。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沧海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