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黄清福——透视伞下“结同”的蓝衣壮姑娘

作者:黄清福   发表于:
浏览:19次    字数:166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0

  “结同”情缘代代延续,有的因爱歌舞戏剧而结交为“老同”,后来因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发展,逐渐成为滇东蓝衣壮人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

  古代结拜是“老同”习俗的雏形,“老同”在本民族之间,后因环境条件、社会舆论、家族影响等逐渐发展为不同民族的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认老同”。古代文学著作中对结拜现象描写,《三国演义》的“桃园结义”,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的“义结金兰”。

  “老同”也叫老庚,两人情投意合,性格相似,年龄相仿,同性别。一旦结为老同,就会亲如兄弟姐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帮扶,登门请安问好。

  “结同”习俗,一般在青年时“结同”的多,随对方对其亲人称呼,是爸叫爸,是妈叫妈,同爹,同妈,恰如同胞。

  然而,伞下“结同”的蓝衣壮姑娘,与男性有所不同,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岁月流转,一直都在撑着油纸伞,身影,一直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结同”,一般在出嫁之前,在赶集日、陇端节日等,经人介绍或者自发组织,两个或者多个预约到指定的地方(田间山野)进行伞下对歌“认同”“结同”。

  “伞”为古代蓝衣壮崇天心理的一种文化载体,蓝衣壮民族对于天的顶礼膜拜。“结同”时必有伞,以示不忘祖先,身处何地,经得起风雨。“伞”在蓝衣壮“结同”仪式中,表达着避邪的吉祥寓意,“结同”那天都得带上伞、手镯、项链、壮锦、鞋垫等道具。

  唐宋史籍中屡有记载,如《太平寰宇记》载:“谷熟时……椎髻徒跣,聚合而歌”,《岭外代答》也记载。内容包括远至三皇五帝,近至当今世界,上自日月星辰,下至山河百兽,举凡农事,季节花果等,随编随唱,无所不包。

  蓝衣壮姑娘“结同”少不了对歌,穿上盛装邀约出去对歌,场上技压群雄。对歌内容涉及古今天文地理、家事等各方面,从“游歌”双方亮相,“相迎歌”自我介绍,以歌代言,“求歌”向对方发出对歌请求,“斗歌”双方相互了解,比试智慧与歌才,“初交歌”双方对歌若情投意合,用唱情歌表达倾慕之情,“深交歌”等到双方今后相约见面时,双方大胆抒情唱,表达思念之情,到“离别歌”在“结同”即将结束时,用唱歌表达难舍难分的情感,双方互赠信物,以此在伞下定情“结同”。

  赠物越多,表示追求心情越迫切。若是一方收下礼物。双方将通过多次对歌,相互认识,加深了解,使“结同”场上更富有诗情画意。

  例如:一方问“同从哪里来,同从哪路来,头上戴金花……”对方答道“同从密林来,同从草地来,头上满火灰……”歌声柔柔,情意绵绵,双方从游歌唱到唱深交歌,互赠礼品,唱礼歌,分手时,又唱嘱别歌,预约下次见面地点,依依不舍地分手。

  结为老同后,有的比“闺密”更执着情感,双方在人生中最重要、最秘密的事情,彼此倾诉,给予意见。在栽秧、收割甘蔗、芒果、建房等互相帮忙,如有红白喜事、重大节日皆有来往。

  “老同”,一种称呼,一份温暖、爱心、慰藉、情意,用真心实感得来的情义,蕴含着蓝衣壮独特的“结同”文化。

  爱如一,最真挚的告白,最炽热的情感,表达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一个个对歌。情随心乐动,若大海宽容,白云轻松,诉说着各自的春夏秋冬。这份情与爱,不因年龄增长而移情,与时俱进、与日俱增,不因距离相隔而陌生,缘定始终。

  “结同”誓言:开怀畅饮,举杯欢呼:老同万岁,感情长存!

  无论双方是对还是错,都足以让双方一生去倍加珍惜,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一同携手走向美好的明天!愿意用聪明和才智书写厚重的人生,虽然各自经历不同,都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铸就了做人的真诚。

  在蓝衣壮民族地区,“结同”风俗“乡村振兴”盛行不衰,体现壮家人善良友爱、义气团结的天性,对改善人际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同”一份珍贵的情感,一笔蓝衣壮文明的财富。

  直视蓝衣壮姑娘,刚烈与温柔相济,勇敢与灵智并存,伞下“结同”的软语温言,热情淳朴、委婉可爱,她们不忘对本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对生活和未来的展望和憧憬,且用情与爱传唱,以达到伞下“结同”互赠灵性物件,共同汇聚成滇边桃源秘境一朵烂漫的民族之花。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秦岭白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