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大瑶山,是绿色的山,风景秀美;
江华大瑶山,是红色的山,文化厚重。
这里,不仅是神州瑶都,民俗风情诱人,而且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流下了太多的革命烈士鲜血,留下了太多的红色革命故事。
瑶都江华那片红,是这里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与钟灵毓秀的奇山秀水交相辉映染红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息繁衍于此的瑶族先民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开发了这片神奇多彩的土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瑶族文明,致使江华瑶族英才辈出。如唐广明元年,农民领袖蔡结,扎寨深山,同唐王朝抗争长达19年之久。清朝时期,瑶民领袖赵金龙率部起义,震撼朝野。抗法英雄王德榜被称为“中兴将帅”,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战功卓著,永载史册。
瑶都江华那片红,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华瑶山的英雄儿女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涌现了一大批英才俊杰、革命烈士。如中共早期党员,团员,早期工运、青运领袖李启汉烈士;中共早期党员,团员,早期工运、青运领袖,曾任满洲省委书记、中央文库主要负责人的陈为人烈士,江华革命的播火者、曾任中共江华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共江华县支部书记、江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韦汉烈士,曾任湘南特委书记、湖南省委组织部长的王涛烈士,以及曾任中顾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同志,还有黄文标、唐浩、舒翼、兰世铠、唐汉民等等。他们在外地和家乡都留下了英勇的足迹。
瑶都江华那片红,是中共早期组织用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染红的。10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要求发展党员,建立地方组织。韦汉于1925年5月就在县立高小成立了中共江华县支部,是永州境内最早的基层党支部,江华县拥有三个永州之最。1927年1月,成立了中共江华县执委,是永州境内成立最早的县级党组织。同时,这里在大革命时期就发展有党员38人,是永州境内发展党员最多的县。由此,点燃了瑶都江华的红色火焰,引领了革命之火在整个江华大瑶山熊熊燃烧,进而传向全国。
瑶都江华那片红,是红军转战江华用生命染红的。红七军、红六军团、红九军团、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二十四师等曾转战江华,留下了英勇的足迹。在这期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等都曾在江华战斗和生活过,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留下了许多红色资源。特别是陈树湘率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血战牯子江,断肠明志实现了委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在这里,可以听到当年红军战斗浴血奋战的的枪声,看到无数红军奋勇杀敌的英雄壮举。在这里,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还留下了很多红色故事,至今仍然让人浮想联翩、心潮起伏。
不是吗?90年前的红七军二次转战江华的动人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1931年1月7日晚,气温急剧下降,天空飘舞着纷纷扬扬的雪花。红七军得到情报:道县、江华、永明等县保安团正向道县县城扑来。敌情十分紧急,前委立即决定,撤出道县,抢占江华。8日凌晨,红七军将士击溃了道县保安团的阻击,穿着单衣、草鞋,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纷飞的大雪,沿道县向江华挺进。一路上,因生病、饥寒以及掉队被国民党杀害的红军战士达80多人。9日傍晚,红七军占领了江华县城沱江。10日早晨,邓小平在沱江的江华文庙,主持召开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史称“沱江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决定休整两天,为部队补充衣服。1月11日凌晨,红军在沱江城外集合,准备撤离县城向广东连州进发,遭四面围攻,36名指战员被害。1月12日,红七军翻越勾挂岭,过猫仔桥,经桥铺、黄庭、进入大圩宿营,书写标语:发动群众,支持红军。14日早,离开江华县,翻越湘粤桂边界老苗山到达广西桂岭镇。1月16日晚,红七军又被迫离开桂岭镇北上,再次迂回江华县境内的蔚竹口、大锡、码市镇等地。18日早上,住扎在蔚竹口油榨作坊的某连炊事班、误将桐油当茶油做菜,全团官兵造成食物中毒。18日下午出发码市前,在三鹅抱颈河畔那棵大枫树的主干上,砍出一枚五角星图形为纪念标志,当地百姓称“红军树”。红七军每到一处,铁的纪律,尊重民族风俗,遵守党的民族政策,深受群众赞誉,红七军的故事也在江华大瑶山广泛流传。
瑶都江华那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