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张崇光:超然台上会苏轼

作者:美文   发表于:
浏览:101次    字数:290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1篇,  月稿:0

  时间总会带走我们的许多记忆。我们无法渴望永恒的灿烂和灿烂的永恒。但生命中那些经典、精致的故事,却总能长留心底。这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题记

  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1074年12月至1076年2月来到密州任知州(诸城古称密州,曾为密州州治),在此期间修建了超然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超然台,原系北魏时所建的城墙土台。北宋熙宁八年(1075),苏轼对城墙土台进行了改扩建,作为登高望远、饮酒赋诗之场所。那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齐州(今济南)任掌书记。苏轼就写了封信给苏辙说了城墙土台改扩建之事。苏辙回了苏轼信,信中内容引用了《老子》一句话:“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用“超然”为苏轼改扩建的城墙土台命名,以示无往不乐、超脱凡世之意。苏辙想到这里,即刻泼墨运笔,写下了《超然台赋》,并把自己的想法对苏轼说了。苏轼接到信后,对“超然”二字赞不绝口,一锤定音,就叫“超然台”了,并亲笔题写“超然台”三个大字,并尽兴写下了《超然台记》,以志其事。后人评曰:“若无子由明兄意,神州那得超然台。优游物外迪心智,诸城至今寻旧台。”

  当时苏轼还借助超然台,动用了很多人脉关系,写信给全国的社会名流和知名的文学家,邀请他们登台写诗作赋,像苏辙、文同、张耒、鲜于申等,都应邀作了诗和赋。也逐渐形成了“游于物外”“无往而不乐”的超然思想,超然台被苏学界誉为“天下第一台,也极大地扩大了密州的影响。

  苏轼也从密州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天成的自然风光中,吸取到了足够多的精华,每每兴之所至,挥毫泼墨,抒发胸臆,留下了127首诗歌、18阙词、64篇文章共计209篇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超然台写的,如《明月》《雪后书北台壁二首》等名篇。苏轼在超然台所作词赋中,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等千古名篇最为著名,被称为“密州三曲”。

  苏轼来密州不久,就遇到了蝗灾、旱灾,他“勤于吏职”,亲躬救灾。在处理繁忙的政务后,决定去荒芜野地狩猎,却不曾想全城百姓倾城而出陪同其一起,场面壮观热烈,苏轼大为感动。当他快意打猎归来时,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并在超然台上抚琴吟唱: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时的苏轼,尽管撞折了达则兼济天下的翅膀,但依然夜夜期待持节的冯唐,期待横马立刀、献身沙场,这是何等的潇洒和风度。

  1076年(熙宁九年)中秋之夜,苏轼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看到皓月当空,银辉遍地,想起自己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曾团聚。面对着这轮明月,心潮澎湃,乘酒兴正酣,挥毫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面北对着舜帝庙(舜帝出生于诸城北的诸冯村,村里建有舜帝庙,现改为大舜苑)抚琴吟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悠长的琴曲氤氲超然台,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从此,中秋与明月,再也绕不过这名胜古台,灵秀密州。《人民日报》曾评出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40首词,其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位列第一,被誉为千古第一中秋词,也使其他人所写的中秋词从此黯淡无光。

  苏轼一生坎坷,从政之路不畅,在离开密州前,又写了《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牛蚝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又被称为“密州第四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变化,寄寓了作者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惆怅,用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打,舍之则臧”的人生态度。

  说到苏轼、说到超然台就不得不说古琴。古琴是苏轼一生中相随相伴的“知心朋友”,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必需“营养品”和精神支柱。那时传诵诗词相当部分是谱上古琴曲,边弹琴边传诵。苏轼刚来密州就写下了《听贤师琴》《听僧昭素琴》两首古琴诗,此后还为许多词赋配上了古琴曲。而苏轼作词、抚琴大多在超然台,以致今天遇有文艺活动、尤其是中秋夜,总会有浑厚的古琴曲从超然台上传出。而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琴曲,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为人们所弹唱。应当说,苏轼为诸城古琴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当诸城派古琴被列入世界非遗保护项目时,人们向苏轼致以深深地敬意。

  苏轼离开密州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超然台上建了苏公祠。后来各地文人名士,经常前来登台游览,凭吊苏轼,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墨迹刻石。

  超然台自苏轼后,历经朝代变更与兵荒马乱,在如此久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地方政府、贤达人士曾多次维修。据史料记载,元明清三代共维修14次。尽管如此,超然台仍遭到了极大损坏,以致台前“超然台”三个大字被人挖走,直到元代由中仪大夫王C用柳体书写径尺的“超然台”三个大字嵌于原处。2007年秋,诸城市政府在超然台原址开工复建超然台。超然台占地20余亩,台高10-74米,宽28米,长160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7000余万元,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苏轼纪念馆。

  2009年超然台重建完成。如今的超然台分为超然台和苏东坡纪念馆两部分:

  超然台可沿东侧的城墙坡道拾阶而上,进入垂花门就是苏东坡吟“明月几时有”的超然台。台上四周砌有1米多高的城墙垛口,距正面垛口约7米处是慕贤亭,里面陈列着《超然台记》和秦二世诏书等碑刻。亭后有东西两庑各三间,后唐三间为仰苏堂,里面陈列着苏轼的作品拓片。

  苏东坡纪念馆共分两层:一楼又分三个厅,西厅陈列着50余方超然台刻石,最大的1-2米高,最小的仅20多厘米,另外还有超然台刻石原迹6块;中厅为苏轼出猎半景画式场景;东厅为当代书画展厅。二楼为主展厅,主要展示苏轼在密州的岁月和他的生平典故。

  密州自古尚学崇礼,有着“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美誉。近千年来,苏轼不曾离开超然台,不曾离开心心念着的密州。苏轼是个达观的人,他的一生风雨飘摇,仕途跌宕起伏,依然是“一蓑烟雨任评书”,所以,东坡居士不是居住在坡上,而是居住在自己的诗文和人格里。

  来到超然台广场,立有命名为“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雕像。雕像高7-2米,宽3-6米,厚2-49米,花岗岩材质。苏轼右手低垂,拿着一支毛笔;左手高举向天,目光看着自己而举的左手,仿佛在邀天共饮。他左手的袍袖和下身的衣服则向后方飘动着,仿佛被风吹的猎猎作响,整个人物显得气势磅礴,非常传神地诠释了苏轼把酒问青天的一幕。

  抚今追昔。超然台是一座丰碑,丰碑为苏轼而树。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