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毛小平: 丧葬篇(6)出葬| 民俗专栏

作者:一言   发表于:
浏览:203次    字数:275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亲人过世出葬的这天,是既悲痛而又要有仪式感的一种必要过程。人们参加葬礼,送葬是最后一次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人们都说:夫妻本是一体,是生命的另一半;在丧葬事宜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妻不见夫柩,夫不见妻棺。一直以来,夫妻到了老年,不论哪个先逝,都很悲痛同时又很无奈,但死亡是件神秘而不祥的事,人们不愿提起,更不愿去面对任何形式的死亡事件。所以,夫妻老了不论谁先亡故,都不会去参加葬礼和送葬,毕竟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彼此相互依存,一朝永远离去,故而在情感上失落是无法规避的,只好选择不见,减轻些许悲痛。还有就是人们在旧观念的影响下,对死亡的神秘、对鬼神的崇拜、对亡人的敬畏产生的畏惧心理。夫妻是两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相处了一辈子,有一方先亡故,以为死者会寂寞把他(她)一起勾走,故而选择“避开”。

  出葬是整个丧葬活动中仪式感最隆重和最重要的环节。出葬的日子是早就由道士、地仙一起选好定下的。这天一大早,各相帮人员和八大王都会到场,道士、地仙和吹鼓手们也都早早来到,众亲戚、家下、至友,路远的亲戚提前一天来到歇夜,怕耽误第二天的日子,路近些的亲戚会早起前来。八大王准备好了铁撬、锄头、铁铲、羊角撬等工具,吃了早饭他们是要上山打井(挖坑)的。打井之处便是墓地,墓地选址和朝向,是地仙打罗盘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而确定的。坟的朝向确定好了,便用竹棍子扦桩拉线,三点连一线便是准确朝向。这天的早饭是早的,八大王吃好饭,苦主会给八大王香烟,每人一包。随后死者儿子会拿香纸并带八大王去墓地,到了墓地把带来的香点好参拜,纸点着烧了,这是为了向土地公表示敬意,他父或母要葬在这里,希望土地公予以照顾。纸烧完,八大王便动手打井,以桩上的线为中,再确定墓坑的大小,待墓坑挖出雏形时,便可以把桩上的线解去了,以免碍事。八个人两人一对轮番打井,挖墓坑是有基本要求的;有经验的人知道深浅宽窄标准的。俗语有云:五尺五寸半,葬尽天下汉。长度就以这个为标准,宽度正好是一手挎,八十五公分左右。深度要看土层而定,如果土层底下是硬石头,就要用凿子凿了,由于进度慢,墓坑就会浅些。

  农村有句老话:葬坟怕埋厌窟。厌窟,是指以前埋过人的地方,也就是说此坟已失祖多年,早已看不出有过坟墓的迹象,更不知是谁家的了,恰巧这次又被选作坟地。碰到这种情况,人们会认为不吉利,会让地仙重新选址做坟,但一般情况下,因时间紧迫,会在就近选址,只要是字向对的,便也误不了事。当然,碰到“厌窟”也是很少有的事。

  到了半晌昼(上午九到十点)时,死者儿子会送来点心茶水,给每个八大王分烟,口中还不断说着:"大家着累、着累(辛苦的意思)。”八个人两人一拨,挖起来也是很快,挖得差不多时,大家会停下,因为也快到饭点了。中午大家吃的是便餐,因为晚上是酒席,为减少浪费也就简单了。中午饭吃好了,八大王还是要去完善好墓坑的,并且要尽快,因为到下午四点左右时要“买水”。买水,是丧葬活动中重要的一个仪式,八大王和相帮人员都要前去帮忙。家里人要准备好祭盘、香纸、蜡烛、禾杆把、几个或十几个铜钱(现在用硬币),这些东西由相帮人员或八大王们来拿。死者的大儿子与二儿子(只有一个儿子女婿也行)用根棍子抬锡壶,棍子是用白布缠裹住的,锡壶口也用小块白布遮住,然后盖好壶盖。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们都要穿孝服戴白帽布,长孙双手捧托死者像框。买水仪式开始,由八大王中的一人手执铜锣先敲响三下,吹鼓手们也吹响了乐器,买水队伍开拔。

  走在最前面的是捧托祭盘的人,祭盘里有三荤三素,茶、酒、饭三样。紧跟其后的是长孙捧托着死者像框,后面是大儿子和二儿子右手抬锡壶,左手拿“子孙棒”。子孙棒,也称“服丧棒”,死者是男性,子孙棒用竹子制作,死者是女性,子孙棒用梧桐树制作。棒长四十公分,棍面用草纸剪条花包裹住,留一处作握手,以便拿取。为什么男性用竹子而女性用梧桐树作子孙棒呢?这与男女生殖器有关,这里就不作详解。其后再就是吹鼓手,他们吹奏和打击着悲伤的曲子,一路上不会停下。后面队伍中的人员可随意行走,他们大都是亲戚朋友、相帮人员,年轻人端花圈、抬被褥、抬毛毯(这是习俗,至亲都要备来作送葬物品)。儿媳、女儿们由家族中的女眷和亲戚中的女眷陪同,她们一路上都会伤心地哭着,俗称“哭路丧”。在买水队伍行进中,村里人在家的都会出来,沿路站在两旁观望,看队伍有多长,花圈有多少?被褥、毛毯有几床?哪点亲戚朋友来了,哪些没来,总之就是衡量死者家中与他人来往的具体实力。

  买水队伍一路向目的地走去,值堂师傅手提腰子篮(一种竹篮),篮里放有黄纸、小蜡烛、小鞭炮,大挂鞭炮是有专门人拿的。值堂师傅每一小段路就要放一挂小鞭炮,点一枚响炮,这是为了提醒路人回避一下,有买水队伍来了,当然更是为了表示丧事隆重。以前人们做买水活动时是用火铳的,场面很是“惊天动地”。队伍行至一大半路程时,儿媳、女儿们这些至亲女眷会跪在路边草坪上,草坪有稻草垫着,人跪上面。买水处必须是有水口的地方,就是两条水流汇集处,买下水不买上水。两条水流的汇集处必有滩头,买水队伍到了这里,端花圈、抬被褥毛毯和随行人员在滩头路岸,儿子、女婿们和值堂相帮的几人到滩头水边,他们把禾杆把(稻草扎的把儿)、鞭炮、蜡烛、香纸拿出备用。这时是有分工的;值堂师傅点好一根小蜡烛,拿出草纸、黄纸来焚烧,另有相帮人员铺开禾杆把,散开顺好大挂鞭炮。点香只要是死者儿子就行,无需论大小,他点燃一大把香,三根一插,把滩头买水处间隔性插满,其它的儿子们去打水,用锡壶盖往壶里舀九十九下(九为最大数,也表示要忌满)即可。水舀好了,同样的用竹棍子兄弟抬着往回走。此时,禾杆把(稻草扎的把,大致三四来长)已点着燃烧;爆竹点着响起;吹鼓手吹奏击打起乐声,人们在一声声唢呐声中移步回程。

  回程的队友与来时顺序一样,前面走后面跟,只是少了鞭炮声。吹鼓手的奏乐和打铜锣是要有的。待俩兄弟抬水走到下跪的女眷们跟前时,女眷们也都起身,俩妯娌接过俩兄弟手中的竹棍,她们往回抬水,这称“接水”。说抬水,其实就是抬一锡壶水,顶多二十斤,但这是仪式需要。回程的路上,地方上来观望的人少了,人们就这样默默地走着,到了家中,端花圈的把花圈放在门外靠墙边按序靠排着,被褥毛毯可抬回厅堂放至一边。锡壶中“买”回来的水,由长子提着,次子拿毛巾,一个往棺材背面倒水,一个擦拭棺材,这称“擦棺”。擦棺事了,鞭炮声响起,晚宴开始。趁去买水的空档,家中有支宾先先,邻居们都会前来随礼吃酒,凡来随礼之人,主家都会散(给)一尺白布,现在是散毛巾了。这晚宴是正餐,如果是父亲亡故,娘舅他们坐不坐东边首席不会太过再三,如果是母亲亡故,这晚的东边首席必须由娘舅外氏人员来坐。如是老年人亡故,人们在吃席时,气氛是轻松的,因为可把白喜事当红喜事办,也是人们常说的“老龙归山”。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