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启示录

作者:荆棘鸟   发表于:
浏览:10次    字数:1265  电脑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33篇,  月稿:2

  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在人们眼里人畜无害的喜鹊竟然也有血腥残暴的一面,让人着实震碎三观。今天中午回家路经河边一侧的松林,正骑车走着,忽听得旁侧一棵松树上传来啾啾啾急促的鸟叫声,抬眼一看,赫然见一根树杈上落着一只灰喜鹊,爪子下还死死踩着一只麻雀,那凄厉的尖叫声正是从麻雀嘴里发出来的。灰喜鹊用它那坚硬的长喙一下一下狠狠地啄食着麻雀,麻雀翎羽飞散,活体因撕扯痛极而不停抖动,意识清醒着遭受折磨,其情哀惨,其况骇人。我为之震惊,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将喜鹊当作一种吉祥鸟,一种能够给人带来喜事的灵鸟,印象里,喜鹊除了草籽虫子,我还从未想过它们的食谱里居然还有其它鸟类。眼见那麻雀被生生啄食,却因为不能马上就死,还要忍受长时间的痛苦和绝望的恐惧,像是一个鸟类中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其惨状令人发指。而作恶者却享受饕餮盛宴,受之泰然,一声声短促而凄厉的叫声,像一根根尖锐的钢针,刺激着我的敏感神经,使我受到莫大震撼。然而,我知道这是无可挽回的,食和被食是生命的轮回,外部的介入和干预是不明智的。

  飞鸟,总给人以欢快自由的印象,除极少数如乌鸦之类,我总充满着喜悦,和对它们的向往,振翅高飞,自由翱翔,精灵般轻巧,婉转清丽的鸣叫,可如今才知道,它们也有阴暗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也有不为人所知的沆瀣污浊的一面。事物常常反差巨大,在《西游记》中,美丽的孔雀就被如来描述为: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就连丈六金身的如来,也曾被孔雀吸下肚去,险些坏了真身。可见,美好的东西往往暗藏玄机杀机四伏。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种例子,如有些人貌似慈眉善目,却内藏奸诈,整天面露微笑,却内心肮脏,一门心思只想害人,喜鹊吃麻雀归根到底也只为饱腹而已,动机还算单纯,可有的人却只因受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存心不良,又不好明火执仗地做,只好背人里阴谋坏人好事,踩落别人,败坏他人,挖坑算计,甚至不惜啃“人血馒头”,这样的人,与禽兽牲畜何异。

  再说喜鹊食麻雀这一现象,至少让我从中获得两点启示,首先,即使被我们自诩为文明世界的人类社会,其生存本质也并不比禽兽世界好多少,不过是被蒙上了一层虚伪的面具罢了,生物界弱肉强食是一种本能,无需贴上道德评判的标签,本能存在的便是真理,也无需找什么理由和藉口,穿衣踏履的和羽覆披毛的又有什么分别呢,毕竟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胜利者站在失败者的残骸前,将生存谱写成一曲赞歌,话虽难堪,但都是原始本能驱使,明着暗着吃人和被吃,只不过没人愿意承认罢了。其次,固有的观念和传统认知固化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那些早已先入为主的意识削弱着我们向真相探索的欲望,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从来如此便对吗?如果我们沉醉于以往的认知,将一切圣贤明哲的结论都当作金科玉律,朝圣般顶礼膜拜,盲从愚信,不敢质疑,甚至自我封印在那些至理铁律中,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时间久了,只能沦为抱残守缺的可怜虫,顽冥不化的卫道者,即便真的有一天真相摆在眼前,也只推聋作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笃定老历旧习俗,依此轮之,谁又不是褪不掉长衫的孔乙己呢。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荆棘鸟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