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兵的第二年春天,绿色军营又迎来了一批生龙活虎的新兵,其中一部分来自美丽的山东微山湖畔的微山县。因为我的家乡萧县离微山湖不远,于是我们都很快以老乡相称,闲暇时经常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彼此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谊。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都管叫新来的兵“新兵蛋子",得要等到来年再有新兵入伍,这个“蛋子"才能去掉。似乎这样称呼能够拉近新老兵之间的情感距离。
这批微山县的"新兵蛋子"中,与我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要数文质彬彬的张广友了。当时我在团司令部小车车开车,他被分到了后勤处汽车连也当了一名汽车司机,既是同行,又有着读书写作的共同爱好。所以,我们一有空就约在一起,谈理想,谈写作,谈友谊。他一直尊称我为哥哥,这种称呼一直喊到现在,犹为亲切。
其实,当时广友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可能是初中生吧。现在的大学文凭,还是他在部队时凭他的钻劲,韧劲,通过全国成人高考,入徐州师范大学三年业余时间苦读获得的。本来就有写作的兴趣爱好,也有着一定的文字功底,大学毕业后,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如虎添翼的新飞跃。不再是以往不时发在南京军区主办的《人民前线》报上的"豆腐块"和"火柴盒",而且是具有时代性、思想性、逻辑思维性的长篇大论,有的还居然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重要版面的显要位置,其中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2000多字的议论文,竟被4家全国很有影响的报纸全文转载,令首长和战友们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大家见了他大都不喊名字,都喊"张秀才"。不久便提了干部,开始是在榴炮营营部任书记(相当于地方上的党委秘书,为排级干部),后来相继调任团、师政治处(部)宣传干事。1986年从12军政治部正营职位置上转业到地方。因为他对象是萧县的姑娘,为了方便生活,组织上同意他转业去萧县工作的要求。从此,他便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这片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光阴似箭。一晃,广友已经在萧县工作20多年了。从刚过而立之年的大小伙子,到知天命的小老头,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县委办公室秘书、乡镇党委书记、县税务局局长、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并多次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如今,在萧县只要提及张广友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如果说是山东故土给了他生命和秉性,绿色军营给了他成长的平台和机遇,那么可以说,是萧县大地给了他持续成长和进步的和谐环境。他和我说,俺虽然是萧县的女婿,但萧县的父老乡亲们,从来都拿俺当儿子一样看待,那真是没说的。咱要是不好生地干工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就等于没良心、不孝顺,你说是吧?
广友在县委办公室做秘书时间不长,组织上为了锻炼培养这位年轻的军转干部,便把他下派到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当村长,后来被调任乡镇党委书记。在基层农村工作期间,无论当村长还是当乡镇党委书记,都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大部分时间不在办公室,而是走村串户,深入群众之中调查民情民意,为他们排忧解难,父老乡亲们都很感激他。他离开下派的村去镇上报到的那天,老百姓自发地套上一辆牛车为他装行李,还把自己家的土特产,装了一袋又一袋,硬往车上塞,百十号一群人簇拥着,一直把他送到新的工作岗位。他对我说,这感人的一幕,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虽然广友一生从军从政,但他始终笔耕不辍。在地方上,其文章的表现形式,仍然大都保持在部队形成的有思想深度的言论和调查报告等,笔触多为关注民生民意、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发出的感慨和在实践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从写作这个角度,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给了他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是火热的生活给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看了他送过来的书稿,感觉他的写作不仅仅只是个人爱好,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关注。为官一任,心里处处想着老百姓,总想用手中的笔为群众鼓与呼,这种精神和作风,在如今干部队伍中实属难得。
上半年,他来我处时,我把刚刚出版的第一本集子送给他。我对他说,你这几十年写了不少好文章,还不如也出一本书哩,对自已的写作也是个总结。他当时谦卑而又疑虑地问我,能行吗?我说,行,肯定行。
时过不久,他趁来市委党校学习的机会,顺便把两大档案袋书稿带给了我,说让我把把关。我在工作之余把他的文章一一拜读,不禁为战友的写作成果而欣喜,为他在紧张的工作间隙,还能抽出时间付出的脑力劳动所感动。
正在为书号发愁的时候,恰巧省作协副主席、宿州市作协主席高正文先生,刚刚从北京申请到了"黄淮海作家丛书"出版权,便很快搭上了这班车,被定为《行与思》书名的这本集子,正式成为了这套丛书号10本中的其中一本。
在书稿编辑和校对的过程中,广友与市里的作家圈有了接触,并且以他质朴的亲和力和虔诚的处人态度,很快与其中的几位作家,成了无话不谈,一见如故的好朋友。其实,文友们早就知道他的名字了。因为他在萧县工作的20多年间,经常在《拂晓报》和《皖北晨刊》发表各类题材和内容的文章,已未见其人,便见其文了。
在张广友第一本个人文集《行与思》出版发行之际,作为他是我的战友,其心情与他同样激动,一段时间以来,始终沉浸在与战友共同收获创作成果的喜悦之中。祝愿张广友以此为起点,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地有所新的收获!
(本文是十多年前为老战友张广友第一本个人文集《行与思》写的序言。如今,张广友已陆续出版了六部个人文集,并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协会。同时也是我们同步平台的积极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