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疫情期间,封控静默不让出门时,变着法儿也要出去;真的放开以后,却很少有人想出去了。
一、反常与正常的思考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成为了一个个谜。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反应同样难以揣测,上演着一幕幕南辕北辙的轻喜剧。细想之下,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禁止的,越铤而走险;越是涨价的,越抢购成风;反之,则无人问津,不屑一顾。
疫情三年,让我们身心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考验。三年来,在疫情面前的人生百态,更让我们感慨万千,刻骨铭心。
2020年年初,武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搅动了全国,打破了生活的平静,给传统的年节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村子堵了,道路断了,小区封了,一时间按下了所有的“暂停键”,就连空气也仿佛被凝固了一般。慌乱、恐惧、焦躁、不安,一齐袭来,弄得手足无措,怅然若失。那些日子,宅在家里,别说出门了,连窗户都不敢轻易打开,好像空气中飘满了病毒,稍不留意,就会从缝隙中钻进屋内兴风作浪,肆虐吞噬人们脆弱的躯体。年节期间,许多乡村发生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中夹杂着丝丝的苦涩,让人无奈中陡生出无奈的感叹。很多仍按正常节日走亲访友的人们,被拦在村头,进退两难。理论、争执,直至反目、大打出手。串亲戚的礼品散落一地,抱头鼠窜,把关的手持棍棒、扫把,像驱赶“瘟疫”一样,紧追不舍,将本来温馨喜庆的气氛演变成了一场“全武行”。那段日子里,老家不能回,爹娘难相见,亲人不相逢,好友如隔山,让正常变成了反常,把安分颠倒成了波澜。
疫苗出来了,全国免费接种。此为国家之爱,人民之幸,积极施打,当属常情。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落实起来竟成为了一件莫大的难事。观望、犹豫、回避、打探,接种者廖廖无几。不得已,层层分任务,定指标,将一件极普通极正常的事情弄成了一件“政治任务”。记得那些日子,村子、社区、单位电话一遍遍的打,一次又一次的催,进度仍不甚理想。最终,竟演变成了一场接种疫苗资源的争夺大战。由开始的赠送小礼品,到20、50现金刺激,高潮时价格抬到了200、甚至500元。此事传到国外、海外,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目光,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戴口罩,从不习惯到习惯,见证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变。疫情防控,戴口罩是重要措施之一,可就连这么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却经历了冰与火的考验。曾经,在不戴口罩者眼里,戴口罩的人好像是另类一般,显得是那么的胆小怕死,格格不入,不乏讥讽笑话。曾经,为了推行、普及戴口罩,公众场合,特殊场所,都力劝配合,对不应者拒绝入内。就连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劝说行人戴口罩也成了一项执法内容,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日久天长,人人出门自觉戴口罩由不适应走向了正常,由不习惯变成了习惯。
三年了,人们与病毒抗争了三年,封控、静默、隔离、方舱、核酸、清零…从正常走向非正常,又从非正常回归正常;一切秩序被打破,又建立起一套新的规矩。在历练和考验中变得成熟,在坦然中实现了新的升华。这所有的一切,或许正是人类顺应自然、社会发展前行的必修课程。
二、阴与阳,其实就是一瞬间。
阴阳,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表现形式最为典型的是天地、日月、昼夜。它是古代哲学的一个概念,是日月运转之学,天气变化的现象。是一切事物的本性与关系表达,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过去,只要一提阴阳二字,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阴阳两界,想到生与死。民间有阴阳先生、阴阳宅,而且是从古至今百姓甚为崇信的一门学问。自打有了新冠病毒,说实话,我才又知道了另外的一种阴和阳。没感染病毒的为阴,感染了的就是阳,而且经过治疗,阳又可以重新转化为阴。这种现象确实颠覆了原来对阴和阳的认知,阳光与阴暗,阴间与阳世,恐阴向阳的理念可谓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记不太清楚从何时开始,实行了全员核酸检测,重要的不是核酸检测本身,而是检测之后的阴阳结果。等待期间,不知有多少人寝食难安?更有数不清的人心一直悬着放不下来,唯恐那个令人色变的“字”落到自己头上。周围的市县一旦有“阳”,当地就如临大敌,十万火速实行封控,本地向外通行的大小道路都派人看守,夸张点讲,连只苍蝇都难飞过来。记得我们的小城发现第一例阳性时,可谓是全城骚动,救护车队、特警浩浩荡荡,更加增添了紧张恐怖的氛围。那段时间,与之密接、次密接者全部集中隔离,所有的人心理承受了一次超负荷的压力。值得庆幸的是,一直到今年的11月中旬,疫情被很好地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
让人们猝不及防的是,11月底忽然疫情频发,短短几天内,就遍及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已呈蔓延之势。尤其是到了12月的中旬,可以说感染者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期,正如专家们分析预测的那样,第一波高潮将会有60一70%的人被感染,第二波在春节期间来到,可以达到80左右的人将被感染。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仍乐观应对,不忘在沉重的氛围里加些诙谐轻松的“佐料”。过去,见面时,多以“吃了吗?”作为招呼用语,既亲切又现实,没有一点庸俗无聊之感;后来有一个时期,又被“离了吗?”所替代了一阵,客观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而现在电话、微信“你阳了吗?”用这句直白的问话表达一下关心,同时也透射出当前的总体形势和人们心理状态,看似半开玩笑的幽默,实则是一种大势所趋的隐喻表达。
阴与阳,一瞬间就会截然不同。很多人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却与阴性相去甚远,稀里糊涂地就进入了阳性者的队伍。无数个案例充分证明了一点:世界万物都在变化转换之中,人为控制只能是暂时的。放眼长远,顺应自然当属上策。
三、放与收,利与弊,孰轻孰重,关乎国计民生。
一场瘟疫,从大方面说,冲击了整个世界秩序,改变了总体格局,而且仍朝着更深更广更远的层次发展和推进,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变革进程。从小的方面讲,对个人的家庭生活注入了不稳定因素,打乱了生活的节奏和计划,迟缓了事业提升进步的速度,尤其是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和伤害。这场瘟疫,已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在不同的国度,竭尽所能与之进行着殊死搏斗。
当前疫情的严重状况,不仅考验着人们的意志、体质和神经,而且引发了“放和收”的争论:两种观点站在各自的角度,为放和收阐述着相关理论,寻找着支撑观点的根据。凭心而论,不管那一方,都有其一定的正确性和现实性,都代表了相当群体的利益,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心声。那么,有人就可能问我:“那到底是放好还是收好呢?”我想不须赘述,“放时也好收时也好!”
是收是放?那要看利弊谁大?如果没有科学的态度,忽略大局前景,不顾国计民生,单凭心血来潮或少数利益,随意决定收放,其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近三年来,每一次的收和放,每一次的管控与解封,都无不经过慎重权衡,选择在一些关键节点上,把危害降到最低,将损失减到最少。即便是最近防疫政策的调整,整个管控措施松动,感染数量激增,造成了暂时的被动局面。但有信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其战略意图和效果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阴和阳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人的身体就必然会出毛病,社会也难以逃脱被惩罚的命运。所以,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就放在了阴阳调和及平衡上。阴盛阳衰不行,阳盛阴衰也不行,如何把握阴阳平衡?这必将是人类社会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和努力实现的一大目标。
近来,我电话与众多亲戚朋友和战友进行了联系,基本上没有不阳的。言谈话语之中,很少有慌恐紧张的情绪流露,更没有任何抱怨牢骚的渲泄,坦然面对,积极治疗,期待康复成了主流。事实证明:阳不可怕,可怕的是抗原阳了,心态却阴了。
阴阳面前,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一次人生“中考”,相信大家的答案一定会是漂亮的,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