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千年浮槎山

作者:哈哈   发表于:
浏览:111次    字数:171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76篇,  月稿:0

  任何一座山都有它漫长的形成过程,或万年或亿年,或亿万年。登上浮槎山是应一个老家在那边的好友邀请。

  浮槎山有多处充满传奇色彩的花草、奇石、故事。好友说她小时候经常上山拾松果回来做柴火,山顶上有座巍峨的大山庙,其实那就是载入史册的甘露寺。好友并没有告诉我关于甘露寺、清浊泉的只言片语。也许她并不关心这些与她生活无关的东西。

  站在418米的顶峰看天空,感觉与天的距离拉得很近,缥缈的雾霭震撼着视觉,如果在这里拍天宫大片,一点也不逊色。千万年前的山体结构与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变化,眼前这些奇花、奇草、奇石一直与世无争,安静地活在岁月里,我的内心开始澎湃起来。

  一千多年前,梁武帝的五千金长城公主萧玉姈真会做梦,竟然梦到浮槎山来做尼姑,在她痴迷佛教父皇的恩准下,还梦想成真了。

  长城公主一来,整个浮槎山沸腾了,甚至当时的南朝国也沸腾了,长城公主成了人们茶前饭后、街头巷尾的特大新闻。如此轰动的人物现在就葬在离我站的地方几米远,坟茔依稀可见。

  我们得承谢五公主的到来,没有五公主萧玉姈就没有甘露寺,也没有后来陆续建成的九座庵寺,并且一座比一座宏伟壮观,更不会有三百尼姑,八百僧人在此打坐念佛。五公主在此削发,朝庭也愿意在此布金建寺,传说中的九百九十九间半僧舍应该不是空穴来风的事,传说也有其真实的一面。那些年香客虔诚追随,许愿、还愿、恪守拜日,致使香火不断,佛灯长明,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多少个岁月风尘过往,所谓“繁华落尽与君老”“一抔黄土埋忠骨”成百上千个僧尼们没有一个能留下名字,唯有五公主的传说还在支撑着我们的千年甘露寺,万年浮槎山。

  甘露寺的铜铸大香炉虽经岁月风蚀,保存的还算好,碑刻字迹也能辨认。与甘露寺相隔50米远处,有处清浊泉,它究竟流淌了多少年,一直是个迷。直到宋嘉祐二年(即1057年)被一个镇守庐州的太守李端愿发现。李端愿的功劳就在于有颗好奇和喜欢交友的心。

  李端愿与我们一样,也是从甘露寺出来向南走一段路。那天他登山后口渴,看到别人在饮石池里的泉水,也舀了一瓢咕嘟咕嘟喝了起来。这一喝让他回味到几天前在金陵钟山上喝的山水,相比之下这里的泉水更为清冽甘甜。李侯弯腰放下水瓢,抹去胡须上的水珠,看见石池的另一边也在涓涓流淌着泉水,只是稍白一些,颜色似乳似玉。李侯好奇,手捻胡须,仔细端详起来,猛然一拍脑袋:想起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曾有记载,说山间有一种泉水叫乳泉,乳泉必须从石头缝隙流淌,色白,且长流不断,但是很少见,难道这就是乳泉吗?李侯试着尝了一口,这一尝让浮槎山的清浊泉一不小心载入国家宝籍《四库全书》,成为有字可查的史料,也荣幸地成为天下第七泉水。

  合肥籍晚清重臣李鸿章老先生颇识瑰宝,也会合理利用资源,他对养生有研究,吩咐家丁用马车日日到浮槎山取泉水。从李府到浮槎山路程并不远,一天时间足可来回。那时李府上下泡茶煮粥用水,就是家丁们用马车驮运回去的。

  顺着脚印,我在茂密的杂树下看到一座石块垒砌的四合小院。泉水如史书中记载的那样,缓缓地从石头缝隙往外流溢,这里地势平坦,没有河塘,400多米高的山上泉水从哪里来的呢?难道山的内里有两条断裂缝吗?即使有也是水往低处流,而这里是山头啊?没有人能够解答。大自然的许多奥妙真的是神秘无比。

  泉水不分白天黑夜一直缓缓地在山中流了数千年。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当地民众用水泥分别砌了两方水池。北边清澈,如孩童无尘的眼眸,叫清泉也叫合泉。南边略白,似乳似玉,叫浊泉也叫巢泉。清浊泉又被叫作合巢泉,这是因为最高峰齐都峰西北边为合肥肥东地界,东南面属于原先的巢湖地界。

  站在泉池边的人,都会忍不住舀起泉水品尝一口。

  在网上翻阅《茶经》,陆羽不愧为茶圣,书中详细记载如何用好水煮出好茶,那口感绝对与众不同。浮槎山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在山上也栽植茶树,以前叫九龙吟须,现在叫浮茶。浮茶属于云雾茶,因产量有限一直非常珍贵。

  浮槎山具备了好水、好茶的有利条件。这几年相关部门对浮槎山进行大规模的打造,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环境卫生治理、人文景观规划都有很高要求,有机浮茶正在开发,清浊泉也得到好的保护,不久的将来,浮槎山肯定又是一番情况。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浮槎山 美文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