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每次去博物馆,总觉得博物馆都很大,东西也很多,甚至看不完,逛完一圈下来会觉得无聊也很累。很多东西都只是草草了解,并不知道背后赋予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也会在几件精美的瓷器,青铜器面前驻足停留,心里觉得确实精美,也会感叹古人的智慧,以及工匠的高超技艺,再联想估摸一下它的物质价值,但也就仅限于这些了。偶尔甚至还会因为拥挤的人群觉得好笑,会想象如果是我们现在用的东西,在几千年后,被后代们观赏惊叹,拍照打卡,就总觉得有些荒诞。
然而最近看到一些东西,才让我真的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情。才真正明白,所有被展出的文物究竟是有珍贵,而且这种珍贵不是世俗的钱币价值可以衡量的。也让我了解到一些所谓的一些“文玩”和“文玩者”,只是披着文明外衣,实际上却做着很多令人不齿的勾当。
起因是无意间刷到鉴宝的视频,本来只是想当笑料看,看看有些人被忽悠骗了不自知,深信自己怀揣国宝,表现出滑稽的一面,引人发笑。视频中称这帮人为“国宝帮”。
然而,在我连续看了很多个类似的鉴宝视频后,确再也笑不出来了。因为这些视频里,不是只有这些“国宝帮”,更有盗猎者,以及“老九门”,也就是盗墓贼。一开始也只是简单的好奇心理,觉得这些人胆子真大,网络上也敢明目张胆地来“鉴宝”吗?这辈人往往异常谨慎,不暴露真容,随意把玩着手里的物件,开始向鉴宝师询问真假,以及物质价值。而往往面对这类的藏品,鉴宝师也会谨慎处理,并不会直接透露文物或是违法偷猎藏品的价格,在鉴定东西确实是真品后,会提醒收藏者该类藏品的判刑年限,也会规劝收藏者别再做这种违法事情。但是直播结束后,这类人往往就销声匿迹了,即使被有心人举报,也是藏于人海。为什么盗猎者和盗墓贼猖獗至此,我带着疑问继续去了解该类视频内容。
“盗猎屡禁不止”
对于盗猎者,非洲象牙,虎牙,犀牛角,鲸牙这些竟只是多个视频中“平平无奇”,“司空见惯”的存在,随着“盔犀鸟”,“鹤顶红”,“玳瑁”这种我并不熟知的专有名词出现,我才发现,手段之残忍,人心之毒辣。视频里的“鹤顶红”不是什么毒药,而是偷猎者在盔犀鸟还活着的时候,剁其喙,取其头骨,只因为其头胄质地坚实,外红内黄,收藏者觉得非常美观,具体收藏意义,才作为装饰品购买交易。更可笑的是这类饰品往往雕刻以佛像或配之以佛珠,虚伪的信仰者,不带敬畏自然生命之心,肆意纵容杀戮,却妄想以己之私欲保己身富贵平安,简直讽刺至极。
视频内容里,那些或是买家的收藏者提到最多的一句话,“这个真不真,值多少钱?”而此类物品一出,几乎都无假货,他们没有闹出“国宝帮”那样假乌龙的笑话,却反而让人痛心。他们隐隐发笑的声音,漫不经心的随意把玩,显然是心知肚明,这类藏品如何得来,又怎会有假?此刻,我能想象到他们带着炫耀心理的嘴脸,这样的杀生,这样残忍的手段,难道竟只为博满屏大众的一句惊叹吗?在有一个视频里,一个象骨雕刻的佛牌,鉴定师看出这块牌子甚至还带有血的粉色,这意味着这个饰品是新鲜才被买卖到手的……原来曾经很久以前教科书上举例的偷猎行为,买卖交易离我有这么近,那些杀戮不是纸上的草草几笔,而是真实地在当下发生着,一想到此,和查阅的资料上“偷猎屡禁不止”几个字,心情无比沉痛,说是颠覆三观也真不为过。
我进一步查阅了解,才发现视频中有几类的动物几乎都是人为导致其濒临灭绝,而且还是极危型保护动物。一个动物从无危,到灭绝,中间还有近危,易危,濒危,极危,野外灭绝,灭绝几个等级。极危之后便是野外灭绝了。可是就算是这样,哪怕几十年的牢狱刑罚摆在眼前,那些偷猎者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屠刀,那些买家也没有放弃一己私欲。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珍稀”动物,这“珍稀”二字是有多沉重,多压抑。可是这“珍稀”二字,在盗猎者,和买家眼里,一个是“暴利”,一个是“稀奇”。生命因为所谓的美丽就被明码标价,惨遭杀戮到几乎灭绝的程度,我无法形容这种沉默复杂的情绪。
我曾在书中看到过由100多块多米诺骨牌撑起的灭绝动物纪念地,石碑记录了从工业革命以来灭绝的动物,也只不过实际数据的三分之一。从相关数据来看,在近300年里,有明确记载的已灭绝的大型动物竟然多达300多种,而这还只是动物,植物的数量更是过之不及。从前我看到这串数据也尚且会难过痛心,可是现下,我才仿佛更深一步地体会到,那些冰冷的数据后面,是如何鲜活美丽的生命,但这世间却永远不会再有它们的踪迹了。我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有多少种动物是由于盗猎者的贪婪滥杀导致的,也不敢想象那些收藏的买家是如何能心安理得地露出得意炫耀的嘴脸?经手者又是如何能在鲜血淋漓的骨头上刻出栩栩如生的佛像?我都不能得知。
“盗墓贼不能被美名化”
而对于盗墓贼,更是无耻,罪大恶极。刨先人之陵墓,窃财物取之。似乎听起来好像只是掘人祖坟的缺德事的程度。然而,视频里出现的并不只是平常的物件,比如其中一把战国的青铜剑,出土于西安,其铸造的精美程度,以及保存的完整程度,令鉴定师也叹为观止。还有,商代的彩陶,其颜色的完整度,让鉴定师一再规劝那位携有者上缴国家。“这种工艺绝对是出自帝陵,连故宫可能也没一件这样的藏品。仁兄还是好好交代清楚,在哪里挖掘的,且那个地方已经被破坏,告诉专家在哪儿,好抢救保护起来,那个地方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旅游景地。”但收藏持有者不以为然,在确定好年代以及价值后,便匆忙下线销声匿迹。这样的扼腕痛惜,苦口规劝是视频中的家常便饭,而那些人是否会听从,从他们不屑的语气,隐瞒真相的话语来看,可想而知。
阅览近几十个视频后,发现其中的珍贵文物,在年代上,有商,战国,唐,宋,明清时期的,在品类上有陶器,石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在种类上有青铜镜,青铜饰品,青铜剑,陶罐,陶俑,佛像,石刻画像文字等,在来源上,出自达官显贵,诸侯墓穴,帝陵……这么多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绝对是无法言说的。这些还只是我们能看到的,那暗地流通的呢?这样对比后,我只觉得博物馆尚且空荡了很多。
很多考古学的专业人士在视频下留言痛惜,正是如此,我才了解到,原来国家的专业考古队是保护性抢救性开发,是因为这个遗址已经被外界破坏了完整性,才会去考古挖掘,如果不加以干预,会导致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文物严重破坏流失。
所以现实中很多时候,盗墓贼在考古队前面,一方面,他们将有价值的能带走的陶器,青铜器,金银器具带走,而不能带走的有的甚至恶意损坏,只留下一堆碎片,为了抬高文物价值,人为打造绝世孤品。这些行给考古队不仅增加文物修复难度,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打击。比如那些损坏程度极其严重的竹简,在盗墓者看来不值分文,也修复不了,但是在历史文化价值上,它绝对是瑰宝。它所记录承载的文字历史无比珍重,那是历史存在的证据,也是文明的根源。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正是因为有这些文物佐证,才能得到国际认可与信服,才能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而另一方面,在文物保护上,需要专业的知识与技术支持。比如唐三彩,兵马俑等出土时都是有鲜艳色彩的,就是因为接触空气后氧化而导致其褪色。所以文物文物开发以保护性为主,不会随意开发。而盗墓贼手中,他们肆意挖掘,随意把玩,文物就会失去其最珍贵的属性,不仅仅是世人难以再见真容的可惜,更是这种工艺永远不能被研究了解。
所以每每听到议论大英博物馆现今展览着多少从中国掠夺的文物,韩国申遗我国传统节日成功,我们都痛心至极,义愤填膺。而这些盗墓贼偷来的文物有很大可能转手流通到国外……那真是外有强盗,内有家贼。若是类似根源性文化的东西,通过盗墓贼的非法倒卖被国外持有,那只能无尽的惆怅与遗憾。
除了盗猎者与盗墓贼,还有一些无下限的收藏者。“嘎巴拉”,佛教密宗法器,也就是人骨制品。108颗珠串,便是108条人命,取其手骨或眉心骨,做成人骨念珠,而这些几乎都是西藏佛教密宗里传出来的,自西藏解放改革后已被严令禁止。但视频中的收藏者大费周章地去求购“嘎巴拉”。他先是假装不知道手持何物,让鉴定师判断该物是什么。面对鉴定师迟疑又不敢多想的样子,他声音平静地对着鉴定师说:“这是同类的骨头”,鉴定师面露苦涩地回道:“我不敢往那方面想”,而他一再求证真伪,鉴定师只好说:“从骨密度上来看,应该没问题”,收藏者轻松地说道:“是真的,那我就放心了”,这可怕的冷静语气让我不寒而栗,也无法理解。
“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而视频底下除了考古专业人事的留言,最多的还是这样的声音,“我只是个普通人,对这种现象,我们又能怎么样,也是无能无力。”不,我并不这么认为。或许我们普通,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普通,才是这世界万千里最普遍最强大的存在。面对恶,不作为便会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所为那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些恶人何尝曾经不是所谓的普通人?或许这种“我无能为力”的念头,也促使一些人跌入人生低谷时,会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成为盗猎者或盗墓者,一些人有所成就的时候,萌生了猎奇心理,为了炫耀或彰显自身地位身份,成为买家。
黑暗无处不在,道德无法约束的时候,才有了法律,而黑暗的强大,才有了法律的完善。那些嚣张的偷猎者,盗墓者或许不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是他们一定清楚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是铤而走险的。正是因为面对黑暗,所以需要创造光明。
作为普通人能做的事有很多,古话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许现下我们的能力达不到收藏这些藏品的时候,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有那个购买能力消费水平,也要始终保持着对生命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物质人文的尊重之心。不能为之所以不为,能为之也不为所动。
其次,身边若有这样的违法盗猎盗墓者,规劝举报,这些也不过都是举手之劳。一些流失在国外的文物经私人捐赠重新回归国家,面对这样的新闻,普通人可以做到不嘲讽他人慷慨之举,而是尊重和推崇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再比如,对于一些美化盗墓贼的小说影视作品,更要警惕辨识。那些考古专家,文物一线工作者,尚且默默无闻,又怎可令贼人芳名百世,岂不笑话?更何况这种歪风邪气被普通人推崇,所谓的“老九门”“摸金校尉”“摸金掌门人”要是成为一种时尚前卫,那简直是令人发指,也令真正的文化传承者心寒。另外,去博物馆的时候,尊重文物,也尊重每一位幕后的考古文物工作者们,真正用心地聆听志愿者们讲解来之不易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便是与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知道下次再去博物馆会是什么时候,但我相信,当我看到一件文物,当它摆在我的面前,它不再只是一个物件而已。它诞生在古代能工巧匠的手里,被雕琢刻画成最精美的模样,又历经岁月霜雪的掩埋,逃过历代多少盗墓贼的掠夺,经过专家小心翼翼地考察勘测和开掘,被文物修复者轻轻拂去尘土,小心拼凑,才恢复了它神采奕奕的气质尊容,最后才展出在这一方小小的玻璃展柜前,向我们默默诉说着吟唱着古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