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青年时代起,每到金秋时节,我就会想起郭小川的长诗《团泊洼的秋天》,心中不免激情澎湃,产生“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
那是难忘的1976年的秋天。说难忘,是因为那个秋天连续发生了几件大事,以至影响了以后几十年的中国历史进程。
进入九月,经历了夏天地震的人们,还处在因地震产生的畏惧,和房屋受损、亲人受伤的悲痛之中。刚过了一个礼拜,又传来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全国人民陷入无比的悲痛之中,因此,这年的国庆节,北京并未像以往一样举办游行或游园的活动,过了一个悲伤、忧虑的国庆节。然而,正当人们准备在悲痛中挣扎之际,传来了“四人帮”被粉碎的“大快人心事”,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这一历史性胜利,为动乱年代的结束而欢欣鼓舞。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民日报》发表了这首长诗,立即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诗通过对团泊洼的秋天那平和、安祥景象的描写,在自然状貌的背后,揭示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一种面对秋光所产生的,不畏艰难,勇于迎难而上,不向任何困苦、磨难妥协的昂扬斗志。
在“诗眼”中,作者除了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团泊洼的秋天的外表之外,更以浓墨重彩,满怀深情地揭示了团泊洼喧嚣的秋天内部所蕴含的激情。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般羞羞答答。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
全世界都在喧腾,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化!
是的,团泊洼的呼喊之声,也和别处一样宏大。
请听听人们的胸口吧,其中也和闹市一样嘈杂。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怕流言,不受欺诈。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其实,这首诗并非写于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之后。而是在此之前整整一年的1975年9月。当时,毛主席肯定电影《创业》的批示刚刚公布,“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再一次被粉碎。邓小平同志出面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了全面整顿的主张,工农业形势转好,全国人民增加了希望。
郭小川借《团泊洼的秋天》,表达了当时的心情,决心要像一名英勇的战士一样,去冲锋陷阵,攻克一个又一个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为国家建设出力。
写这首诗时,郭小川刚刚来到团泊洼,成为一名“五七”战士。此前,郭小川已被下放到位于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1975年,干校的大多数人已回京工作,而郭小川没有,被转到团泊洼的“五七”干校继续锻炼,这与江青对他的打击迫害密切相关。
然而,郭小川毕竟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所以,他毫不畏惧,相信党,相信人民,坚持与“四人帮”一伙斗争到底。《团泊洼的秋天》这首长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艺术表达。
人算不如天算。整整一年过去,另一个金秋到来之际,形势发生巨变,郭小川的处境也随之好转。于是,他的长诗得以在《人民日报》发表,生动记录了一位革命战士在最至暗之际的不屈抗争,以及迎来历史性胜利的巨大喜悦。
与此同时,郭小川与“四人帮”的斗争精神也受到党中央和文化界同仁的赞誉。就在长诗发表之际,他正在河南出差,酝酿新的作品。有一个关于他的好消息不胫而走,说有关部门准备安排他到文化部去当副部长。
就在一切都在转好的大环境中,突然一个噩耗传来:郭小川于10月18日这天,在安阳不幸去世。原因是头天晚上,他入住在地区招待所时,按惯例服用了安眠药,这是郭小川多年的毛病造成的。
而药性的发作往往是突然的,很快就进入了昏睡状态,以至他还来不及掐灭手上的香烟,香烟灰落在被子上引起了火灾,而郭小川本人根本醒不过来,以致身亡。
消息传来北京,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他的家人,都对此感到意外。王震副总理更是用拐杖敲着地板,强调这是“四人帮”余党所为,要求严查。
人死不能复活,郭小川的意外身亡令人惋惜,只好把他的这首长诗作为他献给党和人民的最后忠诚,成为他的最重要的诗歌作品。
1976年,我正在上高一,开始成为青年人,对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密切关注,并深切感到一个新的世纪到来了。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恰好在这个时间点上,成为我最迫切渴望的精神支撑。诗中那连续几个的“是战士,就该……”的排比句,激励着我,去为自己的理想,民族的未来,奋发努力,一往直前。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于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双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这就是战士从心中掏出的一句句话,它也许不符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这首诗表达了他“自己的声音”,是对“四人帮”的声讨,是战士情怀的激越生发,是预见胜利的喜悦,是奔向新长征的冲锋号。
郭小川这首诗,令我这个文学青年爱不释手,不仅抄录在笔记本上,而且时常拿出来朗读,我被激情所鼓舞,仿佛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这首诗成为表达和记录那个年代,那个年代我个人的成长之路,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的生动载体。
不久,《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班里组织了几个学习小组,决心继承遗志,接好革命的班。
打那以后,我发挥自己喜欢写作的特长,记录了多半本《毛选》学习笔记,并开始接触《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对学习理论产生了兴趣。
我从图书馆借阅了一本由当时的苏联学者写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讲座》,从中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果说,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由此让我的斗志激发了出来;那么,毛主席的著作,马恩经典,更培养了我理性观察事物,正确处理矛盾的科学方法。这都是近半个世纪前的那个秋天里,由郭小川的长诗《团泊洼的秋天》开始发生的变化。如今又值金秋,我再次找出这首长诗,在默诵中,仿佛又回到了青春的年代,纵然时光荏苒,我却仍在以青年人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就像一个战士,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2024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