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有同事问我中午吃什么?答:糕。同事停下脚步问:你会做糕?这么短时间来得及吗?我笑着回答:糕是最简单最省时的中午饭!我小时候第一种会做的饭就是蒸糕。同事惊,摇摇头走了。
我是蔚县人。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中午饭几乎不换样,天天是吃糕。这与蔚县盛产颗粒饱满的优质黍子有直接关系。另外,对干体力活的种地人来说,黄糕顺口又耐饿。中午吃一顿糕,傍晚不会觉得太饿。晚上八九点钟吃饭也没有问题。这也是蔚县人喜欢吃糕的一个原因。再有对于做饭的人来说,做糕省时又省力,可以搭配百样菜。所以,中午吃什么?不用想也不用问,吃糕全家没意见。
咱们先说说做糕。
和面用凉水、温水都可以,为了更筋道一些,30度温水最好。
盆中搲面。小孩儿两个人吃二合(gě)半,大人一人大约需要二合半,饭量大的再适量增加。(合,市制容量单位。十合(gě)为一升,十升为一斗。)我姥姥年轻时是个大饭量的女人,听姥姥说她给孩子喂奶时一个人吃过半升面。做出来的糕有菜盘子大一块,大院里七八户人家她是第一名。
少量多次往面中加水,同时用一只手搅拌,让糕面均匀充分地与水融合,做成不软不硬的面块。一般情况下,一斤面兑六两水。加水的多少要根据糕面的软硬决定。而糕的软硬由种子和地质决定。有的糕面无论放多少水都是软,软到熟了不能成型,吃到嘴里粘牙粘嗓子。出现这种情况,糕面里可以放适量的玉米面。至于加多少凭经验,也可以做实验。不过,放了玉米面的糕口感大打折扣,不再像以前那样筋道,也没有之前那样香甜。掺玉米面还有一种原因。黍子面比较贵,玉米面便宜,参一些玉米面可以省点钱。这样的原因也是有的。
平日里糕蒸得少,大锅里放一层笼屉就够一家五六口吃了。如果盖房子犒工,吃饭的人多,或者过年想做油炸糕,一次多做一点,那就要放上有半尺高围沿的大笼屉。糕面的和法也稍有变化。少量多次放水,双手搓面,做成湿润的面粉,小颗粒状。锅里开水,在笼屉上均匀地洒一层搓好的糕粉子,同时开大火保持水花翻动。片刻功夫笼屉上浅黄色糕粉子颜色逐渐变深,热腾腾的蒸汽在锅台上跳跃,隐隐地能闻到糕的香味。然后再洒一层糕粉子,如此循环,一层一层洒着,蒸着,等大笼屉里铺满了糕面时,糕也熟得差不多了。盖住盖子,锅盖边缘搭上笼布,增加锅的密闭性,三五分钟后浓浓的糕香味就飘逸出来。诱人的香味勾起人的食欲,眼前仿佛出现一块筋拽拽的黄糕,金灿灿,还冒着油泡泡。吃一口,甜!香!美!真乃天下美食,非蔚县黄糕莫属也!
揭开锅的那一刹那,请注意看揭锅人的脸。那种期待,那种陶醉,那种享受,那种满足,看着你都会流口水。
蒸熟的糕还有一道手续——揣糕。准备半盆凉水,揣糕人把手在水里放一下,手上有了水,糕不会粘在手上,同时,凉水会降低手的温度以防烫伤。揣糕是技术活,既需要力气,又需要技巧。不会揣糕的人手刚碰到糕就呀呀地叫个不停,“哦,烫死了,烫死了。”会揣糕的人,拳头挤压在糕上,一次次折叠糕块。本来发挺的糕很快就乖巧起来,形成筋拽拽的一个整体。单手把糕托起来,翻转,“啪”的一声不偏不倚放回盆里。
嚯!圆乎乎,金灿灿,不软又不硬,没有吃就感觉到了滑嫩爽口。有人说,不可能滑嫩,糕会粘嗓子,粘牙齿。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只能说你还没有掌握吃糕的技巧。不会吃糕的人吃一口糕需要吃好几口菜,往往菜吃饱了,糕还没吃几口。会吃糕的人只要有一点菜,说得夸张一点,哪怕是一点菜汤,也能吃完一大块糕。一块糕和一丢丢菜一起放入口中,嚼菜不嚼糕,那块糕自己就会急不可待地咕咚一声,滑溜溜去胃里报到去了。在蔚县,上到没牙的老人,下到几个月大的小娃娃,个个都是吃糕能手。
蔚县民间有一土话,“会吃糕!”意思是你干不了,这个事比较难。
不过,吃糕确实也有危险,切莫逞强。附近村里就有吃糕时口太大噎死的悲剧。不过,世界大了,啥人也有,有的人吃糕就偏爱吃大口,一口就是小笼包子大一块。嘴巴一扁,脖子一拉,嗓子眼里“咯咕”一声就咽了。吃糕人陶醉在那一声声“咯咕”中,让听闻者直咽口水,跃跃欲试。
吃糕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吃糕蘸麻油的,吃糕滚白糖的,吃糕抹大酱的,吃糕蘸醋的……很多人把吃糕就大蒜当做标配。这都是根据个人口味搭配的,大众化的吃糕方法还是吃糕泡菜(半碗菜加一块糕)。
咱们再说说吃糕的菜。
蔚县人吃糕对菜没有太多讲究,熬菜居多。菜切得碎一点,熬得烂乎一点就可以。吃荤的放点肉,吃素的放点豆腐,肉和豆腐都没有时放土豆条也一样OK。
除了热菜,蔚县人吃糕还可以就着凉菜,常见“韭菜头拌豆腐”,“韭菜调豆腐干”。洗净的韭菜在开水锅里焯一下,切成两厘米长小段备用。为了增加口感,还可以放些黄瓜丝,咸菜疙瘩丝(少量),甚至可以放一些水萝卜丝。如果想吃粘糊一点的菜,可以蒸糕的同时蒸点土豆丝,或者蒸茄子。豆腐要用勺子压碎,也可以用净手捏碎。诸如此类的菜随意搭配,有啥放啥就可以。
关键的时候到了。把烧热的花椒油直接浇在菜上,然后放生抽,盐,味精,喜欢的可以放一点点醋,搅拌均匀菜就做好了。注意:花椒油是这道凉拌菜的灵魂。
一般情况下,先把糕放进锅里去蒸,大约需要15-18分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准备菜。差不多糕熟了,菜也好了,整个过程应该不会超过半小时。
下边是几种特殊的泡糕菜。
第一种就是鸡蛋泡糕。这道泡糕菜很多外地客人接受不了,感觉没有吃就想吐。我想说,品味美食,不能只靠想象,或者用眼睛品味,需要大胆去实践,我相信如果你尝过了,你一定会竖起大拇指,念念不忘。
这种菜大致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拌鸡蛋。糕锅里蒸几颗鸡蛋。包皮,压碎,放盐、生抽、熟油、醋,还可以放少量的温水就可以了。第二种是韭菜摊鸡蛋。鸡蛋打在盆里,放少量盐和切碎的韭菜末,搅拌均匀。热锅放油,油温到四五成时倒入蛋液,用筷子快速划散(小火),盛出洒少量醋激发鸡蛋的香味即可。
鸡蛋泡糕是蔚县人上待客人的好菜。也许客人不适应,但蔚县人热情待客的真诚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种上等泡糕菜就是炖肉汤。
红七白三的肉切成豌豆粒大的小块放进盆里,肉要适当多一点。放调味品和少量热水。锅底放水,盆放锅底,开火。大概需要二十分钟到半小时就熟了。出锅放味精,兑少量开水。一人舀半碗。夹一口糕在肉汤汤里打个滚,滑溜溜带着肉味的糕瞬间升级成超级美味。如果再来一盘爽口的小凉菜,一杯小酒,两瓣蒜,那就更没得说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静静地享受美食就可以了。
第三种泡糕菜是“腌菜叶子泡糕”(腌菜指腌长白菜)。
大致有两种做法:
1.腌菜淘洗两遍,去去过重的酸味。切碎。另外准备肉末或者土豆条适量。油温八九成下肉或者土豆条,翻炒,放佐料和少量水。开锅煮三五分钟,再放入酸菜,冻豆腐,小火炖十几分钟。
2.腌菜切碎,豆腐压碎,土豆丝随糕蒸熟,放在一起,放调味品,浇热油凉拌。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泡糕菜,比如粉坨泡糕,面条泡糕,羊杂碎泡糕,小葱拌豆腐泡糕,臭豆腐泡糕……
咱们再说说糕的几种吃法。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就是面性糕。蒸熟揣好直接吃,老少皆宜。
第二种是糕壳壳。和面时比面性糕稍硬一点,做成若干个窝窝头状,熟了直接吃。这种多是不会揣糕,或者就一个人吃,做的糕太少,不好揣。少了程序,吃起来当然不如揣过的糕口感好。
第三种就是油炸糕。比面性糕多一道手续。揪成一个个糕蛋蛋,包红糖馅或豆沙馅或懒豆腐。经过高温油炸后的糕外脆里糯,还有甜丝丝的馅料,成为一种上档次的美食。酒店宴请宾客,盖房上梁,过年过节,都要吃油炸糕。寓意:步步高升,圆圆满满。
在蔚县,办丧事出殡那一天也讲究要吃糕,那是“滚蛋糕”。
第四种油煎糕。油煎糕是把旧糕切成巴掌大,一公分厚的片。锅里放油,晃锅,让锅壁大部分粘上油。糕片平铺在锅里,小火慢煎。不断翻动,外边起脆皮,内里软乎乎就可以吃了。还可以趁热在糕表面撒一层白糖,激发糕的香味,吃起来会更加香甜。
第五种是油拉糕。油拉糕是与油炸糕最大的做法区别就是油的多少,油炸糕需要油比较多,糕要完全没入油中,炸得充分透彻。油拉糕油比较少,炸的时间比较短,过过油即可。
第六种是糊糊锅里熬糕。喝糊糊时锅里煮几片糕,再放几个熟山药,有稀也有稠,非常适合寒冷的冬天当晚饭。喝上几碗也不长肉。
第七种是烤糕片。
炉子里的火不是很旺,等不及饭的人可以在炉子上烤糕片。火钳支在炉火上,糕片放在火钳上,不怕灰也不管土,就那么接着地气,熏着烟火。不停地翻动直到烤出硬皮,烤软就可以吃了。这种糕是加餐。
第八种是黄豆酱抹糕。
刚做好的黄糕,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肚子饿得咕噜噜,实在等不及开饭了,那就先吃点垫垫底。铲一块糕,大人们把它拍成巴掌大一片。抹点熟油,再抹一层黄酱,然后把糕给孩子吃。听大人们说,小孩子吃糕不能吃第一铲,否则上学时怕老师。所以母亲给我做酱糕时总要先铲下指头肚大一块放在一边,然后铲一块给我。
第九种吃法是砂锅煮糕。
三冬腊月天,寒风凛冽,最适合吃砂锅煮糕。
砂锅里烧热油,下葱姜蒜,爆香后放入酸菜、冻豆腐和白肉,放足白胡椒粉,蚝油、生抽、老抽。开锅后放入蒸熟的糕,小火煨着,让锅里一直保持咕嘟咕嘟泛油花。糕煮在菜里,吸足了油盐酱醋的味道,吸附了白肉片的肉香,有了老坛酸菜的厚重,夹一口吃在嘴里,似乎是在吃肉,又似乎是在吃菜,其实你是在吃糕。那种感觉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小时候常见爷爷盘腿坐在炕头上,奶奶在炕上放一块不知道用什么草编的垫儿,然后把冒着热气的小砂锅端上来。爷爷叼着烟锅,喝着二锅头,吃着糕和菜。砂锅里煮着岁月,炖着时光,越煮越有味道。
长大后我常和人开玩笑说,看咱这身体棒棒的,就是吃糕吃的。
长大后在外地成家,庆幸老公也爱吃糕,儿子比他娘有过之而无不及,更爱吃糕!想想真幸福。
今天中午吃什么?异口同声:吃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