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阳光穿透窗帘,客厅和房间变得明晃晃。好一个晴冬!“我们去逛龙头山吧!”我睛不自禁地,“走!”先生秒回应并麻利地换上运动鞋,折转厨房拿了2个各5升装矿泉水罐。
小车从广州开发区西区往庙头方向缓行,约十来分钟往右拐。穿过拥挤的小路,见到右侧一个绿色水库,它背倚悬崖,干净明了,这只似龙头山的一颗明眼,闪着湖光邀我们直进。
跨进龙头山门,抬眼望一青山蓝天下横卧。我一直以为龙头山的来源是因为此卧山稍似龙头。查百度才知龙头山森林因山间有一清溪蜿蜒而流,如飞龙起舞,故名龙头山。然之前也往返山上山下多次,此溪藏头藏尾的,并不见全身。
进入龙头山公园,广场空旷,三五成群踢毽子的、亲子打羽毛球的及单独健身的等。放眼全民锻炼,公园一派繁忙。“可怜冬景似春华”,广州的冬天与春天又有什么区别呢?公园右边林木参差,高耸入云。更有竹林一片青幽,头顶如搭起层层绿蓬,底下根根竹杆壮实,好似年轻的士兵露出一条条久经磨炼的腿,扎根大地,为大家撑起不一样的天空。
公园左边则有拱形小桥弓腰让行人踩背进入。立于桥上,左右溪水也渗了泥,杨柳垂枝,偶见鱼儿疾游。走下才几米的桥,往右一瞥,一个大湖如一块碧玉映入眼帘,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几株羽杉跳跃着砖红色,与一尘不染的蓝天、周边目不睱接的绿形成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彩画。
有三条小路可蜿蜒上山。我们选了最右边那条。沿台阶拾级而上,左边香蕉林大片的叶子晃着山风,摇曳弄影。右边树影婆娑,藤蔓纠缠。一路鸟儿吱吱喳喳,声音穿破长空。
行至半山,一巨形大石上刻鲜红繁体“龙”字,笔锋锋锋见“血”,如给龙头山注入鲜活的血液,竖弯钩如同真龙潇洒地往右蹬了一脚。
左边斜坡白龙亭4根白柱屹立,2边飞檐探头迎客。可坐亭观“龙”稍迎风憩息。
浴着山风,神清气爽,与“龙”告别继续前行。一路鸟唧相送,在绿波翻涌中气喘吁吁地上坡、下坡,再抬头,几十级台阶呈宫廷之势凸现眼前,龙头山最高的亭子“迎旭亭”已在面前。看,迎旭亭顶着蓝空飞檐翘脚,给周边探头过去的枝丫包围。浑圆雄厚的、土黄色的十几条大大圆柱支撑着亭子,尽显王者风范。“烟霞千缕三江水,风月半亭一枕阳。”,黄色大字楹联刻在旧木匾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古风之味,而黄色更与“龙”字寓意吻合,也诠释了龙头山地理位置优越,给人以风光无限之畅快感。
龙头山所处庙头,附近的南海神庙缔造千年丝绸之路神话,遇上重大节日难以避免烟火缭绕。所在的黄埔发电厂为工业用电立下汗马功劳,所带来的污染即使在高科技环保护航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在黄埔GDP日益见长的推动下,政府和民众满足了物质需求下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拥有总面积5028亩,各类植物100余种、森林覆盖率75%的龙头山就是工业区中罕见的天然“氧吧”,惠泽四方居民。
沿最右边小路下山。一路山风送客,台阶虽陡但都有山体或茂林掩护,下至一斜坡突见左边一小涧穿行山林,发出潺潺水声,在青苔小石间穿过,落差形成一个小水潭,赶紧停步,蹲下掬水洗脸。洗去一路的风尘与微汗,凉水由皮肤入骨,全身透冰凉。“好爽!”其时我脱口而出,好似灵魂也给洗得纤尘不染。
甩甩手继续前行,穿梭于林间,无论上坡下坡都如踩了弹簧,快乐溢满脚底。专家说:当身弱时,可从天地吸能量。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从天地间吸正气,乃是最便宜的养生。一路也遇见好多巨大奇石,有如斧劈的立于路边,有横七竖八躺卧于山涧,青苔爬身。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使龙头山更坚不可摧之势。然而脑子冒了这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几时倚石而卧,枕山风奏乐放歌,与“龙”共舞,如此养生,亦是一大乐事啊!
不知不觉下到半山腰,一亭子在右手边伫立,亭角一侧下斜坡处几块巨石乱搭一起,沿中间缝隙走近,只听水流声哗啦啦。巨石形成一个洞,里面穿了条水管出来,这是别人为了方便取水专门从里面的泉眼铺设出来的。白花花的水落差十来公分底下形成一个小水潭,清水如镜见底。小水潭周边也是大石边缘,青苔幽幽。里面仅容一人可打水。我们屈身把2罐装完水,顺便洗脸洗手。冬日虽有暖阳,而此水不见天日,终有些冰凉。把随身携带的翡翠小吊坠从脖子里解下,放在流水下冲洗,看着翡翠流淌着绿,想到它在尘世间的染的污浊也一洗而空,不禁满心欢喜。
这段水源,是不是龙头山之名来源的那一段水,我亦不太清楚。我只知道,这2罐水,终将成为我的茶水、汤水,滋润我的五脏六腑。
看着先生左右手各提一罐,微微弯下了腰。“我来提一罐!”,我抢着提了一罐,干脆把它像抱婴儿一样抱着走,一路还不忘用“力”的知识去解释如何减负。属龙的我,多少有点好表现......
冬日龙头山之行,不能“踏雪寻梅”,却也有山风抚心,山泉养身。身居黄埔,有此福地,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