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杜加友 : 清明忆母

作者:杜加友   发表于:
浏览:43次    字数:168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晚饭过后,孩子在房间学习,本想取出书来,信手读几页,但多多(狗儿)在膝边粘来粘去,索性放下书,拿来纤绳,系上下了楼。

  暮春西安的夜晚,甚是热闹。远处高楼霓虹幻景交相辉映,为古城增添许多现代气息。路上的行人依然很多,有刚下班回来,急急回家的;有小年轻谈恋爱,在路边窃窃私语的;有全家人饭后散步的。我信马由缰,随着多多一路走着。这个时令,杨树花盛开正当时,絮花漫天飞舞,轻盈多姿,风儿吹过,小精灵迅即集成球形,向四下滚去,惹得多多,到处去追,添了几分情趣。

  走着走着,不时来到十字路口。路口的人很多,大多一家人蹲在地上,烧着纸钱。我恍然顿悟,再过几天,是清明节了。中国人自古信奉“早清明,晚过冬”的说法。本地人,在清明前,一定会到先人墓前祭祀一番,外地人通常选择一开阔地,在地上用粉笔画个圈,两头是一定不能闭合的。烧一些纸钱、纸元宝之类的祭祀用品。通常人们的脸上带着虔诚、凝重,一旁长辈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祝福和祈语。

  看着纸钱、纸元宝烧着、燃尽,烟气飘向远方。我本不相信世上有鬼神之说的,但此时宁愿相信有之。清明祭祀,不正是对已逝亲人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我对母亲思念之情的一种追忆。

  母亲已过世七年余,终年七十九岁。那天是腊月二十五,天很冷。没能在临终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我甚是后悔。母亲身体年轻时候挺好,到了六十岁以后,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无其它病。我结婚成家后,母亲随我来部队生活了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母亲觉得叶落要归根,七十二岁回老家。没过两年,母亲检查出患心包积液,由于年龄太大,体质不行,只能保守治疗。从那以后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需要长年吃药。看着母亲病弱的身体,内心很是心疼。除了给钱、寄药,就是常回来看看。病重的几年,母亲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就连去世也是很突然,不给儿女增加累赘。

  感念母亲,塑造我遇事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充满饥荒、动荡的岁月。自小在苦水中长大的,听母亲回忆本来家境还不错,一次外太爷和外姥爷发生意外,客死他乡,当时她才十岁,下面还有一个七岁的小姨和一个三岁的舅舅。

  母亲虽为女人,但骨子里有一股男子不服输的劲,她一辈子没上过学,为了培养弟、妹,过早的挑起生活的重任,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舅舅顺利读完了大专,成为家族内第一个大学生。母亲成家较晚,在我小姨结婚,舅舅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认识父亲。母亲过门后没享受一天幸福,我爷爷在身患阑尾炎,因为没钱治疗,四十几岁过早离世。我父亲在男孩中排行老大,兄妹九人。母亲从未叫苦叫累,长嫂如母,她坚信只要勤劳,遇事不认输,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感念母亲,培养我勤劳朴实的生活习性。在我的印记里,母亲一辈子勤劳,一年四季,都在辛劳,少时不谙世事的我,还经常笑她的迂。长大的我,懂了许多,每每看到夏天,母亲汗水浸透衬衫露出块块盐渍,心里总不是滋味,那时我才理解母亲。母亲为人节俭,从小教导我们,崇尚节俭,一米一面来自不易。母亲对儿女教育却从来“大手大脚”,当时家里我哥、二姐和我三人上学,每年开销很大,别人家的女孩都辍学在家,母亲坚持让二姐读书,她平时总说:“自己没有文化,吃苦受累没啥,不能让孩子没文化”。我读完高中,那年没考上大学,为了上县里的广播电视大学,当时要交七千元赞助费,在那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记得母亲几天都没合眼,后来变卖了陪嫁的手镯,才交上学费。

  感念母亲,教会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母亲为人厚道、随和,有人缘。在家她做到了为媳之孝、为妻之德、为母之仪。母亲总爱帮助别人,她觉得人家遇到困难找到你,是别人相信你,理应帮一把。记得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个外地乞丐,没有人家收留,母亲把他接到家里,一住就是两个月,后来多方联系,将其送回了家。参军后,我在家少,在外多,平时同母亲相聚的机会不多,多是通过电话交流。母亲话语不多,但句句中肯。感谢母亲,我秉承了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性格,才结识了许多朋友,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绢绢千尺难抒思母情,聊聊数言惟达感恩意。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祝母亲在天堂永康。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