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这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故乡的元宵》中的第一句。
有时,家乡高邮的元宵的确是并不热闹的。
三十多年来,我对四时八节还是在意的,总会想方设法应个时景。
春节刚过,转眼间元宵就到了。
“上灯圆子落灯面”的俗语又悄悄涌上心头。
“上灯圆子落灯面”的习俗,古来有之。《仪徽岁时记》有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
“上灯圆子落灯面”是家乡高邮的一个习俗。
正月十三为“上灯”,十四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七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挂灯笼啦!
正月十三晚上吃汤圆,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所以正月十三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圆圆满满、阖家团圆的美意。
正月十八“落灯”,这天吃面,取面条“长”之意。寓指顺畅连绵,常来常往,健康长寿的愿望。
正月十三是“上灯日”,吃完汤圆,小孩子们就迫不及待要出去放花灯了,最常见的有鱼灯、球灯、荷花灯、青蛙灯、花篮灯、宫灯、兔子灯等,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
五十多年前,记忆中周巷老街的灯节,还是比较热闹的。
夜幕降临,老街上的孩子们就纷纷出门玩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西瓜灯、虾蟆灯、鱼灯……,有的提在手中,有的系在身上,有的拖在地上走。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绣球灯、马灯等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
斜对门周连勇的爸爸是篾匠,最拿手的是扎兔子灯。取来长长的竹篾,圈成一个大大的鸭蛋形状,上面下面各留一块地方不糊,其他地方全部用白纸蒙起来,是兔子身子。两个圈圈三角架似的斜连在鸭蛋上,是兔子的脸。竹篾再弄三个圈圈,糊上纸,两个是耳朵,一个是尾巴。大红纸剪上两个“逗号”,贴在兔脸上,是眼睛。白纸折起来,一刀一刀地剪,剪成流苏状,挨排排贴在兔子的身上,是兔子的毛。兔子的腿怎么办呢,锯四个柳树段圆片,把烧红的火钎对住木片中间烧过去。烧通了,装在粗铅丝上,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兔子灯就可以拉了。就数周连勇家做的兔子灯最大,晚上拉上街,点燃蜡烛,招摇过市。嘴里还唱着童谣“兔子点点头,学习争上游,兔子摆摆尾,做人不虚伪”。隔壁的周二狗子,捏着砖头瓦砾追着他的兔子灯,乘人不备,就砸了过去,嘴里还叫着“吃兔子肉啰,吃兔子肉啰”。
对门戴四爷还做了“走马灯”。走马灯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的影子,能连续转动。里面点着烛火,利用空气对流,烘热转轴转动,外面白纸上画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图画。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供我们小朋友们观看,一直到十八落灯。
三十年前,古镇临泽举办的一次庆祝灯节活动,还是十分热闹的。
记忆中的1992年灯节,临泽镇要求各单位、厂矿企业、生产大队精心组织项目,认真排练节目,于灯节晚上在临泽大会堂门前的主街道集中举办庆祝灯节活动。灯节晚上,家家张灯结彩,店店灯笼高照,主街道上的临泽商业公司、供销社、农商银行、电力公司、医药公司、运输公司、中心小学、文化站等门前挂着长长的灯谜,大大的彩灯,灯光璀璨,五光十色,韵味十足,美不胜收。临泽中学、临泽卫生院也不例外。主街道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各个生产大队的节目相互媲美,有传统、有底蕴、有特色、有笑点,各显神通、精彩纷呈。临北村表演的是“送麒麟”,几个穿戴整齐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绸布扎的大大的麒麟,三个敲小锣,三个打钱镲,咚咚当当敲打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合兴村展示的是“跑旱船”,旱船前面有一个人挑花担子,一个人挑茶担子,跑旱船的是一个穿红戴绿、模样俊俏的小媳妇,一摇一摆,吊人口味,旁边是一个英俊潇洒,动作撩人的小生,相互配合唱着“大头和尚戏柳翠”的戏文。洋汊村走来的是“踩高跷”,十几个人戴着大头娃娃帽子,踩着二三米高的高跷,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口中还大声说道“踩着高跷向前走,一心一意跟党走,看我高跷踩的高,幸福生活节节高”。丁庄村献礼的是“舞龙灯”,龙灯有十几米长,十几个舞龙者身强力壮,碎步而跑,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节”“金龙追宝珠”“龙腾跳跃”,还有“龙头龙尾齐钻节”等。前面有一个壮汉,手持彩珠,挑逗蛟龙。在锣鼓的乐曲伴奏声中,巨龙追逐着红色的宝珠腾飞跳跃,一会儿龙头高耸云端,一会儿龙身腾空飞舞,一会儿又入海破浪,高低错落,蜿蜒盘旋,气势十分壮观,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我把孙璐扛在肩膀上,让她坐得高看得见,和爱人穿行在人群中,看表演、赏花灯、猜灯谜,领奖品,欢欢喜喜度过了一个热闹的灯节。
近几年,孙子小王子一直在身边,灯节又成了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小王子尚未出生,出生属狗,夫人在灯节前,就早早买了一个狗灯,天狗拉车福星高照。第二年灯节,在秦淮河景区为他买了一个猪灯,小猪佩奇过大年。第三年灯节,在南门大街为他买了一个鼠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第四年灯节,在小六子水果店为他买了一个牛灯,小牧童骑水牛,微笑指向杏花村。今年灯节,在南海菜场门前为他买了一个虎灯,小老虎开机枪,虎虎生威上战场。夫人说了,以前为孙璐买过十二盏灯,现在把为小王子买的生肖灯收集起来,再买全十二个,就不买了。生肖灯惟妙惟肖、神态可掬,都配备电池,有声音、有动作、有光影,小朋友非常喜欢。近几年灯节晚上,我们都会和小王子带着花灯出去走走看看,观灯、玩灯、赛灯,让小王子享受灯节的快乐。
先说“上灯圆子”,有三个阶段的传递。小时候,是吃妈妈包的大圆子,儿子在旁边打闹,馅料一般是把麻饼或台酥压碎,拌上绵白糖,吃了心里甜甜的。中年的时候,是自己学习包大圆子,妈妈在身边指导,馅料多种多样,有甜味的,如芝麻豆沙拌糖,有咸味的,如荠菜拌咸肉丁,还有猪油馅的,直接把一小块糖腌的猪油包入粉团中,妈妈吃了很开心。现在呢,想把这个传承下去。今年灯节,我和夫人教孙璐包大圆子,事先准备好了荠菜、咸肉和糯米粉,指导她如何操作。荠菜洗净,放入沸水中汆一汆,水中放点盐和色拉油,保持荠菜的叶绿素和新鲜度,凉透切碎。咸肉用温水浸泡切成小丁,放入少许鸡精调味,再将适量的色拉油烧开倒入拌匀。“和面”也有一点小窍门,冷水和面容易散开,热水和面比较粘手,用温水和面并反复揉搓,使之有韧性且不硬不烂。和好面,摘成团,在手心捏成窝状,有一定的厚度,放入馅料,收拢好口,双手搓动面团成圆形即可。汤圆放入沸水中,等到漂起来,养一养再吃。一家人吃了有滋有味。
再说“落灯面”,还有忘却不了的记忆。五十年前的一个正月十八,由于家庭人口多、劳力少,生活困难,温饱不足,晚上母亲只给打铁工作的父亲下了面条,我只能喝稀粥,眼巴巴地看着父亲吃面条,想着父亲留一点尝尝。一会儿,不多言语的父亲把面碗递给了我,我三下五去二,两筷子“呼啦呼啦”把面条吃完,并把面汤喝光,还咂吧咂吧了嘴巴,父亲母亲一起笑了。回想过去,一“面”难得,看看现在,天天见“面”。家乡的阳春面已成邮城早上的一道风景,光面菜面肉丝面,面面俱到,水蛋煎蛋葱花蛋,蛋蛋飘香。如今,已经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前行。我要用“落灯面”之“长”,祝福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长治久安。
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迎春敛福来。今年灯节,照例和夫人带着小王子到净土寺广场看看,花灯不多,人也不多,确实不热闹,小王子用虎灯上的机关枪对着广场上两个小姐姐的小老虎扫射,吓得两只小老虎满地爬行,小王子哈哈大笑。一会儿,小王子随着跳舞的节奏跳起了广场舞,动作虽不规范,但有模有样,有神有色,生龙活虎,虎虎生威,可爱极了,行人交口称赞。
今天灯节,驻足净土寺广场,心中还是倍感快乐和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