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我在湛江日报“百花”版发表诗歌处女作至今,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已有四十一年头了。期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首届电视散文大赛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散文选刊》散文精英奖、广东省群艺一等奖、《故事会》年度一等奖等奖项。被文化部、全国人事资质资格考核办公室评为一级作家。这与我的老师王武、秦牧、洪三泰、刘湛秋、韦丘、陈建功、蒋述卓等作家诗人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王武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新的文学春天拉开了序幕。时任化州一中初中185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他,常在刊物上发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已享誉湛江地区文艺界了。那时我正是这个班的学生,常看他的文学作品,在王老师的熏陶下,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恢复高考没几年,尊师重教的春风遍及城乡。王老师给我的印象,穿着朴素,中等个子,长年留着个平头,却很有才气的人。脸庞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散发出温暖的光芒。淡淡的眉毛,微微上扬,彰显着他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课堂一直是和风细雨,犹如走进了三月,感到春天般的温暖,让我在春暖中吮吸知识营养。
王武老师曾在化州县的教育、文化、宣传和茂名市文联等部门任职,文学创作从不间断,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县里名声鹊起。
我在化一中读初中那年月,正是一个崇尚文学的年代,他在我这个初中生的眼里,就是一盏明亮的指路明灯,指引着我。
在他的课堂里,师生关系随日渐深。虽然我是个山里的孩子,但他从不嫌弃。老师的雨露为一棵幼苗洒下,老师的微笑总在大爱里绽放。
好几次,我的作文王老师拿到课堂上评讲,既有鼓励的喜悦,也有不足的沉思。自已看着作文后面,王老师写上的半页红字评语,觉得王老师对我的作文批阅,无微不至,这是一种无声的悉心呵护。
与老师相处的日子,总是充满着欢喜与热情。老师不仅教会我如何阅读,还引导我欣赏文学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课堂上,王老师为我扣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让我学到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王老师深入剖析文章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还会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互动,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帮助我不断提高语言的驾驭能力。在老师教导下,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能力逐步提高,掌握了清晰、准确、有说服力的表达技巧,还培养了我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在化州一中初中那段学习的日子里,仿佛王老师是晨曦初露时分的第一缕阳光,拂过我那孜孜以求的心田。每一个字句都仿佛蕴含着魔力,将枯燥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着智慧的浪花拍打心灵的岸畔,荡涤着心灵尘埃,让文学的种子在我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初中毕业,我考上化州一中高中,王老师调到县文化馆工作,这时期他发表的文学作品成为我的心仪,每逢必读,成为我的精神食粮。在王老师的熏陶下,终于在高中二年级,我的文学处女作在湛江日报发表了,尽管是一枚青涩的橄榄,但我拿到当日的报纸,面颊上便有了滚烫的泪珠。
后来我到广州读书工作,王老师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从此,王老师的亲切教诲和点拨在书信中传递,从中还能感受到王老师那慈爱的目光。当我收到王老师第一封信开始,虽然我的作品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了不少,但我的文学作品始终没有离开家乡。当时县里办了一份报纸《橘乡》,王老师叫我投稿,我喜不自胜。此报发表我的作品,有的加上了编者按刊出,当收到报样后,总有一种喜悦溢上心头。
就这样,在王老师的指引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业余文学创作一步一个台阶,作品跨过了长江越过了黄河,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每当想起王老师,总是在心底陡升起一种敬意;每当想起王老师,不由从肺腑荡漾一种感激的涟漪。感恩王老师在那时候,为我开启步入文学殿堂之旅。
我的业余文学创作之路的起点,有王老师心血的筑就,成长凝聚着王老师的哺育,我的生命绽放着王老师智慧的生机。每当我遇到创作瓶颈,是王老师激励我扬帆前进,成为我通向成功彼岸的楫舟。当我取得点滴成绩,他露出欣慰的惊喜!
王老师那份关怀是永远不落的太阳,照耀着他永远朝那理想攀登的学生。
在老师的作品中,看到的是汉白玉般的人品和朴实无华的风格。几十年来,王老师以饱含深挚与豪情,将时代人的精神凝练为隽永的意象,熔铸在崭新的文学篇章之中。用诗的语言捕捉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生活点滴和精神风貌,锻造彰显时代风采的新诗章。把人生的酸甜苦辣,浓缩成感人的艺术,把人间的悲欢离合雕镂成感人肺腑的篇章,深刻诠释了文学之美。王老师将最火最酷的时光捐献给文学。
从王老师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挺拔的杨树从不向权贵折腰,云霞从不为名利捧场,泾渭之水,从来分明。星星全是借着太阳发光,老师那盏明灯从不靠他人点亮。
几十年来,我在王老师的鼓励下,追随他那条水暖绕绿的河,让自己在文学的海洋里能漾起小小的浪花。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只有心里一泓清泉如镜,常倒映着王老师那轮明月。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