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

刘等信||罗辩成仙前的故事之十三​度饥荒闯难关

作者:向亮   发表于:
浏览:57次    字数:156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1篇,  月稿:0

  那时年,石龙这个地方属国度边陲,山高皇帝远,曾称蛮南之地。这里的确是一片荒凉,居民没教化、懒散,什么人都管不着。吃穿住行问题多多,有病没人医,瘟疫来了没人管,饥饿没人理,特别是村民咳嗽者和病人甚多,罗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千方百计地进行救治。

  不说别的,就说那年石龙遇上一场大瘟疫,几乎所有人中了瘟疾,又加上天大旱,没得吃,饥饿得病的病,死的死,不死的也逃往他乡。罗辩见状,散发橘红,煎水给灾民饮服。为了治瘟病,他还上山寻药医治。这么好的地方,人们十分向往,特别那些患者知道这个消息,都奔石龙岗而来。罗辩来者不拒,全力接济,给吃给住给医病。石龙岗不大,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困难就来了,住,大地当铺,随随便便解决。吃,却成问题。但罗辩心不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罗辩终于想到了一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办法。他将来到这里求食的人分成两组:一组在山脚坡地开荒种莳种粟,低洼处种水稻;另一组下河耙蚬捉鱼摸虾。长短结合解决难民的燃眉之急。这个做法很好,吸引了附近的人也来参与,仅几天时间就来了上千人。罗辩想:照这样下去,何止这个数?人多,就是个累赘,弄不好,什么也做不成。于是,他站在大众面前,高声地说:“我罗郎中,与大家一样都是人,说近乎点,大家亲如兄弟,今天时不逢适,造成天灾人祸,患上瘟疫,地里干旱不长作物。人以食为天,颗粒无收,哪里揾食,饥饿着,人就会灭绝,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大家既奔我而来,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信任我,但这地盆窄,住不落,挤在一起揾食都艰难,我罗辩不是嫌弃大家,只是提出个意见,大家说好不好。”此时,大家一齐应着:“好。”罗辩接着说:“我想把大家分散开去,沿江住之,按此办法劳作,定有作为,记住,去时找齐兄弟,不舍不弃,团结一起揾食,或许有个生计。”

  罗辩的话音刚落,大家一齐鼓掌。有个瘦弱的兄弟第一个说话:“罗郎中,你是人中豪杰,你是我们的救星,我服你,我就散去,遵照你的教导,沿江揾食去,不知大家同不同意。”此时,雷鸣一般的喊声:“我们都同意,这才是我们的生活出路。罗郎中,我们就走,多谢罗郎中这时日对我们的照顾,后会有期。”

  霎时间,众人走动,然后几个人奏在一起,或几十个人围成一堆,各选出带头人,一伙一伙地与罗辩打招呼后散去,余下还有十多个人不肯走。罗辩说:“不走的兄弟,我不嫌弃。”有个躺在地下的老者说:“罗郎中,不是我不想走,时下我的身体虚弱乏力头晕,确是走不动。”罗辩摆摆手安慰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有我罗辩在,就有你们在。”罗辩再不说话,走近身边,一个一个地摸脉问诊,还分别对症下药,送水吃药,他们十分激动。没多久,他们精神起来,想与罗辩告别离去。罗辩说:“莫急,莫急,你们的病还未痊愈,等治好病再走也不迟。”然后送他们入到草庵里休息,待他们睡着了,罗辩出到门外抬起头,看看天色,知道此时正是上午九时。他认为正是耕作的好时光,便戴上草帽,拿起干活的工具,向河边走去,把刚才人们尚未种下的莳苗挖土栽下。泥土是干巴的,栽下也没用,过不了多久就会洒死,想:这地临江,往日,水是漫堤的,因天旱,河水逐渐干涸,不干涸的,水位下降。幸好石龙河段低洼,河底仍有些积水。罗辩机灵一动,拿着把锄头跳入河滩里,把泥堆起个水沟,一连掘成三级。然后他入江底,用手戽水,手小又戽水少,用手戽水真是杯水车薪,罗辩感到这不是好办法。于是他上岸,拿来木板钉成戽斗,现拿去戽之。效果相当好,很快戽满了水沟,又一级一级地往上戽,戽到最后一级,担水浇淋,确保莳苗生长起来。几个月后,就可收成,从而帮助饥民度过了难关。

  罗辩用戽斗的戽水法,是个新发明,后来又斩竹子编织成竹戽斗,既实用又轻便,人们一直用沿到了至今。

  罗辩组织饥民与饥荒搏斗,与疾病搏斗,开创了岭南的先例,广为民间传颂。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中篇小说

查看更多中篇小说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