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燕莜惹乡愁

作者:东夷三子   发表于:
浏览:133次    字数:325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50篇,  月稿:1468
  

  站在早春的门槛,盼望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可是,在鲁中山区,汶河北岸,冷雨和雪花还是会时常光顾我的老家,一个名叫东水码头的小村庄。

  我的村庄,座落在汶河北岸。小时候,我经常会在田边沟旁,河畔林间,荒野堤堰及房前屋后,见到一种野生植物,有着红绿的直茎,紫黑的果实。它是那么的不起眼,却又那么的独特。家乡人管它叫“燕莜”,也有直呼“焉柚”或“烟油子”的,这个叫法虽然有点土不拉叽,但却充满了灵动接地气的感觉,仿佛蕴含着一段故事情结。其实它的学名叫龙葵。记得家乡有首诗《长相思》写到:“醉人眸,眸中流,怎泛涟漪乱心头。人消剩空楼。思悠悠,念悠悠,方断生平万种秋。燕莜惹新愁。”这首诗似乎在诉说着“燕莜”与人们的情感纽带。或许是因为它的生命力顽强,在深秋季节依然能生长,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或许是因为它的果实如黑珍珠般圆润,给人们带来了一份小小的喜悦。

  “燕莜”,这个名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它却承载了我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永远的故乡之味。

  植物的名字通常都有其由来,每个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对我而言,除了知道某些果子美味可口,能解毒消肿、治疗口腔溃疡之外,对其他方面的了解却甚少。求学时,我曾读过清代潍县人郭子嘉的一首诗:“轶事为传麓台月,当年曾照慕容超。”诗中提到的燕太子,复姓慕容,名超,字祖明,是鲜卑人。他原是南北朝时代后燕国丞相慕容德的侄子,自幼过着游牧流浪的生活。隆安二年(398年),后燕被北魏所灭,慕容德在广固(今山东益都)自立为南燕国王,慕容超被立为太子,被送到潍州浮烟山麓台读书。岁月如梭,时光在元代的石碑上,刻下了状元张起岩的《麓台秋月》诗:“银河漾漾净天街,碧月辉辉照麓台。台上读书燕太子,清光依旧向人来。”诗中的麓台秋月,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银河荡漾,月色辉煌,麓台见证了太子的勤奋,也将这清光传递给了后人。慕容超的读书声,仿佛在耳边回荡。东晋时,他继位称帝,改元太上,在位6年。他终日行围射猎、游山玩水、宠幸权臣、滥杀无辜,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后来,南燕与东晋刘裕在临朐展开决战,南燕战败。义熙六年(410年),慕容超在广固被擒,据说他被杀时双手被绑,怒目圆睁,犹似黑夜中的星星,至死不能瞑目。这些历史的印记,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每一个名字,每一段故事,都是时间的见证。它提醒着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有那么多的人物和事件,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感悟。

  站在麓台之上,仰望秋月,我不禁想,若是慕容超没有被杀,他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或许他会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或许他会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更为辉煌的篇章。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眼前的这片美景,和那段遥远的往事。

  据传,有一次在青州府一带发生了范围较广的瘟疫,境内方圆数百里的牲畜,一头一头地病死了,人也脱不了干系,十室九空,尸横遍野。惟有浮烟山附近村庄一带的耕牛,却没有发病生瘟,而且头头强健力壮。当地几个老农感到十分惊奇,便召集这一带牧童,查问他们每天在哪里放牧?牛儿都吃些什么野草?牧童们纷纷争先抢着说:“我们全在浮烟山麓台一带放牧,那儿生长着一种叶子散发浓郁气味、根部发达、结一种黑色浆果的草,果子能吃,酸甜可口,牛儿很喜欢吃。”老农们听说后心内一喜,就和他们一块上山,果然看见那里漫山遍野生长着这种异草。一老农将其连根拔起,摘下几粒果实,放进嘴里慢慢嚼之,顿感一股带有甜、酸、苦的气味冲入脾胃,十分舒畅。大家品尝后,觉得这种草既然可以治疗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很多带回村中,洗净捣烂内服,果然一些因受了风寒引起痢疾、不思饮食,身体浮肿的人吃了以后,效果奇好。因这种草药多生于幽燕一带,其特性和莜麦一样,是为了让后人记住南燕国慕容超,其人心胸狭窄,沉不住气,刚愎自用,猜忌功臣,使南燕国众叛亲离,相互攻杀,国破家亡的教训,当地老百姓就把青州附近生长的龙葵叫做“燕莜”。

  这个传说教导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尊重自然,学习其中的智慧。它还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希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燕莜”成为了青州府一带的特殊象征,它将永远流传下去,提醒着后人珍惜和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燕莜虽然司空见惯,但它的美丽和甘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确实令我们惊奇。每当春天来临,“燕莜”便会悄悄地生长,为村庄增添一抹生机。孩子们会摘下它的果实,当作玩具玩耍;大人们会将它采回家,晒干后用作药材。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一个叫万金的年轻人,是我儿时的伙伴,他从小就对“燕莜”充满了好奇。他喜欢观察“燕莜”的生长过程,研究它的药用价值。在他的心中,“燕莜”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随着年龄的增长,万金外出打工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泉城济南这座城市。十几年城市生活的繁华和喧嚣,让他感到无比疲惫和迷茫。他开始怀念起家乡的那片土地,怀念起那些与“燕莜”相伴的日子。有一天,他在城市的公园里偶然发现了一株“燕莜”。它孤零零地生长在角落里,似乎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万金心中一动,他决定将这株“燕莜”带回家,种在自己的阳台上。从此以后,万金每天都会精心照料这株“燕莜”。给它浇水、施肥,看着它一点点地长大。“燕莜”的存在让他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它仿佛是家乡的使者,提醒着万金不要忘记自己的根。随着时间的推移,“燕莜”在万金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它的枝叶越发茂盛,还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他将“燕莜”的故事分享给了身边的朋友们,他们也被这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所打动。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下去,都要像“燕莜”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它开春破土而出,夏初开花,月白的颜色,细碎如满天星星,夏秋时节蔚然一片,挂满层层叠叠的黑眼珠。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只要有点薄土,便开始蓬勃生长。没熟的时候,它圆圆的果实是绿色的,又苦又涩,误吃之后,会让人喉咙难受,头晕恶心,所以在果子成熟前,它几乎是被孩童遗忘的小东西。因为它是野生天养,路边长的也就皮实一些,牛啃羊踩,人踏车碾,最后鲜有死掉的,基本上还能倔强地挂出几嘟噜成熟的果子。在儿时记忆中可谓占据了一席之地。

  可惜时过境迁,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变化,如大棚种植,地膜覆盖以及田间剧毒农药及灭草剂的广泛使用,那些记忆中的珍稀动植物几近灭绝。虽身在他乡,心中却不时泛起淡淡的乡愁,燕莜在今天却不多见了,大概是没有了以前的土壤吧。想起那个谁家日子也不宽裕的年代,孩子们早早成了家里的“劳力”内心里总有一段感伤。那时干得最多的就是放学后打猪草,因为要担负起喂养家里牲畜的任务。除了偶尔钻进高粱地,顺手折根秫秫秸当甘蔗咀嚼外,完成打猪草任务后,多去找寻那些可以吃的野果子。当时,采食最多的野果恐怕就是酸枣和燕莜了。唯有燕莜美丽的浆果,在我们眼里是一种奢侈。那时候,我们常常等不及它们完全变紫,撸下来就丢进嘴里。虽说有点酸甜算不上好吃,但这也足以让童年的我们感到非常幸福了。有一年,大概是上初中,不知怎的身体中了邪,高烧不退。看医生打针吃药,迷迷糊糊三两天还是不见好转。嫲嫲知道后,挪着小脚,到坡里采了一大把草回来。上锅煮水,凉透后,加式微白糖让我服下。躺了没半晌,已出了一身汗。嫲嫲又拿出一个陶瓷大碗,盛了清水。先在院子里,对着天空默默祷念,后搁在屋里的供桌上。然后,拿了我的衣服,走到大门外,一路叫着我的名字,回来后,披在我的身上。这一晚,我睡得很香很沉,再也没有难受。第二天醒来,高烧也退了,病也彻底好了。我好奇心作祟,曾问嫲嫲,那些煮水的是什么草?嫲嫲说,就是燕莜啊,我还让你吃了果子呢。到底是嫲嫲的喊魂起了作用,还是中草药产生了效力,不得而知。

  哦,平凡的燕莜,我孩童的至爱,终于有一天,我又走进了你的视野,仿佛不曾遗忘,重新惹起了我的乡愁。

  哦,朴实的龙葵,我至亲的乡邻,你藏起淡淡的感伤,无意人间露芳容,让我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把一段乡愁站成失魂落魄。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