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难忘九三年冬季引黄三级沉沙池施工

作者:梅之馨   发表于:
浏览:98次    字数:312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568篇,  月稿:1751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年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平均每立方米水中含35公斤左右泥沙。黄河水量为长江的1/20,含沙量却是长江的4倍。随着引黄的迅速发展,泥沙处理成为引黄的难题。为了引黄清淤,每年清淤出河工,也成为德州冬季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德州几十万人齐上阵、奋战水利建设的热烈场面曾一度成为奇观。

  每年秋末冬初,德州潘庄灌区引黄清淤工地上,来来往往的小推车,河堤一旁连成一片的工棚,伙房里冒出的炊烟,是一幅特殊的风景线。大广播里播讲着生产进度和生产标兵的名字,大喇叭里播放着催人奋进的样板戏和吕剧、河北梆子,评剧……

  艰苦的环境,激情的岁月,人人争先进当标兵,谱写了战天斗地的交响乐曲!夕阳渐渐西沉,他们一直干到日落西山方肯收工休息。

  潘庄灌区引黄三级沉沙池就在我们老家张官店村东,每年秋末的三级池清淤对我们村来说是大事,因为清淤会占用农田,地里种的棉花还没拾完就要把棉棵拔下来;有些地虽然种上了小麦,也会时时被占用;地里种的树也要伐掉。当时补偿都很低,为了引黄清淤,我们张官店村,特别是我们东街,每年农田都被占用。我们家的地就经常被占用。队上一通知,就要抓紧拔棉棵,伐树,没人额外提条件,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虽然是普通农民,讲不出家与国的大道理,乡里和水利部门来搞迁占,就做好准备倒地,人们也已经习惯了每年的挖河占地。

  在我的记忆里,1993年以前,村里每年秋末冬初都要住民工,谁家只要有空房子都无条件提供。我家就在村子边上,每年都要住民工,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麦秸,一人一个铺盖卷的地,一间屋子住十几个人,家里那几间空房能住几十个人。院子里盘上大锅头,支上棚当伙房。每年到哪个时侯,村子里住的民工早晨上工,晚上下工,人多的象赶集。我家每年都要去工地搭棚做小买卖,卖点烟酒糖茶,做些小菜来卖。我们东街地少,清淤占用农田,地就更少了,所以村民们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

  1993年初冬,一场罕见的大雪降临德州,引黄清淤工程仅干到一半。这个冬天,德州地区大约有二十万农民工奋战在农田水利施工现场。

  不巧的是,进入十一月份,阴雨连绵持续半个月没出太阳,随后又下起了雪,给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地委行署当机立断,调集一千五百多车辆紧急抢运农民工撤离。二十万民工被迫撤出了被大风雪覆盖的工地,施工由于寒潮来的早,又赶上降雪,早些时候还指望天气转好继续施工,不料阴雨(雪)连绵,气温骤降,上河民工多数没带棉衣,又因天气原因后勤供不上,饥寒交迫受大罪了。有的自己步行冒雪蹚水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回家,后来天气好转集体用拖拉机接回去的。年后春季再次施工,完成了全部工程,从此再没有过大规模人工挖河。至此,人工挖河打堤清淤算正式结束,成了一段历史记忆。

  1993年冬季潘庄灌区三级池清淤施工工地上,人工施工队伍撤离后,留下了一支队伍还在茫茫雪原上冒雪坚持施工,这就是平原县水利局机械化施工队。我就是机械化施工队的一员。

  1993年7月中旬我中专毕业,八月到县水利局报到上班,十月就到三级沉沙池清淤工地,负责财务保管、油料发放等后勤保障工作。

  刚到水利局上班的我,在机械化施工队是唯一一个女同志。施工队指挥部驻扎在我们张官店村东,南街的地里。施工队当年一共十几个人,其他男同志都在工地住帐蓬,我住在家里,每天往返工地与家之间有十几里路。进入十一月份,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和雪,那段时间我只能走着去上班。

  刚开始村里道路上是雪加水,公路上也是雪和水,那时侯村子里的路还都是土路,老百姓的话,说的路上象和泥似的。天再冷些,路上就结一层冰,尤其公路上,结冰特别滑。走在结冰的公路上要小心再小心,一不小心就摔个大跟头。从公路到施工队驻地是一段田间小土路,也算不上路,就是上地的农民们踩出的一条路。大雪覆盖了道路,也覆盖了田间的沟渠。因为少有人走,也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我只能估摸着原来小路的大体位置往前走,有时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滑进被雪覆盖的沟里。连续的雨雪天,衣服湿了干不了,衣服总是潮乎乎的。沒有可换的衣服,只能凑合着穿。一个人走在空旷的雪地里,想着我这上班的还赶不上一个农民,农民窝在家里捱冬,我却在挨冻。

  我们施工队驻地,离最近的公路也有一段距离,十一月份雨雪天以来,汽车已经开不进去,运送物资只能到离驻地还有一段距离的刘新环桥头,再用其他机械倒过去。我从驻地回家离大公路就更远了,每天步行来回十几里路,虽然天很冷,因为步行,到是走得身上热乎乎的。

  连续的雨雪天,煤厂的煤都卖断货,我跟着施工队分管后勤的刘队长回县城局里的服务公司拉蜂窝煤。蜂窝煤的制作是用煤粉掺少量土挤压而成,连续的雨雪天连取土都成了问题,服务公司的同志就地在院里有个棚里挖出干土来,用于制作蜂窝煤。

  那年的天气最冷达零下20度。有一次我回局里自己的宿舍,融化的雪水在房檐冻成冰椎垂下来,有扞面仗那么粗,多年没见过那么粗的冰椎了,至今还记得。同志们在工地住的帐蓬就是一层蓬布,帐蓬内外温差差不了多少。帐蓬里顶上有时会结冰,还有一次,早晨我到了工地上,发现我们的账蓬里满是泥泞,同事告诉我,昨天晚上账蓬东边的围堰坝开了口子,水漫过来了。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啊,水把一帮治水人给冲了。

  因为天冷同事们要喝一点儿白酒取暖,我也会跟着喝一点儿,辣辣的白酒一点也不好喝,喝一点身上倒真有一股暖流在流动。连续的雨雪天,我从家走到工地上鞋已经湿了,有时侯会穿上男同事的鞋子,同志们看着穿着一双大鞋的我,就想起自家调皮的孩子穿大人鞋玩耍的场面。我可不是调皮,是没办法,有双干鞋穿着总比自己那双湿鞋穿着舒服些。我中午休息的地方是用苇席隔开的连带仓库的小间里,那是刘队长的床铺,中午我临时休息,刘队长就去外间的大铺找地休息。

  没想到刚上班第一年的工作就是下工地,又遇上了多年来从没有过的连续五十多天的雨雪天,农村长大的孩子虽没那么多讲究,但也是第一次遭这么大罪。虽如此,也历练出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干什么工作都毫不畏惧的精神。老同志说我沒有学校毕业生的优越和娇气,年终单位评选我为先进工作者。

  那年,那月,那些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却已经是三十年的旧事了。

  1993年冬季施工是我们平原县第一年组织机械施工,还在实验阶段。我们水利局机械施工队承拦了我县几个乡镇的清淤施工任务,人工施工的工地因为天气原因已经撤离工地,只有我们机械化施工队还坚持在工地施工。工地有挖掘机、推土机,还有泥浆泵在施工,比起人工施工小推车推、用手抬省大劲了。当年也只有我们机械化施工队按期完成当年施工任务,为以后德州市推行水利工程全面实行机械化施工做了示范。这次极端天气造成的民工大撤离,成为水利施工由人海战术向机械化施工转变的契机。 

  从那年以后,冬天兴修水利农民出河工成了历史,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告别人海战术转向机械化施工,农村老百姓再也不用舍家撇业去挖河了。而1993年冬天那次二十万民工大撤离,也成了农民工“挖河”最后的见证。如今,电脑控制种庄稼,抱着手机卖产品已经成为现实,脱贫攻坚战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回想那年的工地施工经历,年过半百的我为这个时代感慨,为生活在幸福的国家骄傲。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化挖河取代了人工挖河,大型挖掘机把河挖得又快又好,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现在挖河现场再也看不到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场面了,过去挖河的热闹场景也只能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很多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道那个时代的父辈、祖父辈们是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今时代快速变化,人们过上了轻松愉快富足的幸福生活,但历史不容遗忘,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