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赶庙会

作者:贝拉迪迪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06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018篇,  月稿:1584
  刚刚拍完毕业照,就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你啥时候回来啊?后天就是五月十三,你不赶紧回来就赶不上了。”“知道了妈。我安顿好这边的事,马上就回家。”

  母亲说的五月十三,是指我们老家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一次庙会。之所以定在农历五月十三,与人们信仰关公密切相关。关公,即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关公作为忠勇仁义的象征,他的形象和故事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成为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被后世尊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是民间广泛崇拜的神祇之一。

  相传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公磨刀的日子。在这一天,关公会携带宝刀降临人间,而“磨刀雨”则是他磨刀时从磨刀石上淌下的水。五月十三庙会恰逢夏收夏种之际,降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在庙会上举办大型祭祀活动,以祈求关公显灵、普降甘霖。

  我把启程回家的日子定在了农历五月十一。

  一大早,将大包小包的行李塞了满满一车,便迫不及待地上路了。

  五月的夏天不热不燥,是我们这里最舒适的时节。一眼就能望到顶的山坡上,没有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树木,而是被颜色各异的庄稼覆盖。纵横交错的梯田,仿佛喝醉酒的画家打翻了了颜料盒,说不出名堂,却也是美不胜收。黄橙橙的麦穗迎风掀起黄色的波浪。拔节的玉米舞动裙摆沙沙作响。大片的马铃薯花迎风招展——紫得深邃,白得圣洁,一副高雅模样。公路两旁的参天杨,腰杆笔直,就像是列队的战士,精神抖擞,英姿飒爽。一棵棵垂柳舞动着绿色的流苏,和着微风轻轻摇摆,轻佻但并不夸张。花草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轻吻着脸颊,温柔而舒爽。每隔几百米,一车又一车的当季瓜果摆在路旁,果农们招手示意,期待着他们的劳动果实能被带向远方。

  平常三个小时的车程,迷恋一路的美景,走走停停,到家已是下午四点。

  父母和哥哥早已等在路口。我的狗狗莫妮卡一看见他们,激动得差点从车窗口跳出去。

  刚下过雨,地面湿漉漉的,空气异常清新。深吸一口,一路上的颠簸劳顿瞬间烟消云散。

  一进头门,父亲的菜园便尽收眼底。左边是菠菜、韭菜、油麦菜、生菜等矮脚菜。菜叶上的水珠尚未散尽,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闪着耀眼的光。右边的豆角、茄子、西红柿、辣椒、芹菜等成排成行,错落有致。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父亲和哥哥搭的西红柿架和豆角架,简直就是工艺品。橙色的杜鹃花艳丽得如同一团团火苗,让人忍不住要多看几眼。小巧玲珑的金银花成双成对,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层次分明,颜色丰富的月季花竞相绽放。各种水果挂满枝头,虽然尚未长熟,但今年果蔬大丰收已是胜利在望。刚进二道门,几乎覆盖了半个院子的葡萄架映入眼帘,成串的葡萄已经有米粒大。嫂子系着围裙站在葡萄架下,笑盈盈地招呼我们:“赶紧洗手吃饭!”

  还没坐稳,父亲提着几个我最爱吃的新鲜的水萝卜走了进来。紧随其后的哥哥,手里捧着一捧刚摘下来的桑葚。因为刚下过雨,哥哥的头上,脸上,身上都是水。母亲腿脚不便,姗姗来迟,手里拿着几个半熟的杏子……

  家的温暖顷刻间弥漫心间,禁不住一股温热浸湿了眼眶。被浓浓的亲情包裹,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无论我长到多少岁,在家人眼里我永远是那个最需要呵护的老幺儿。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吃得不亦乐乎。

  晚饭后哥哥嫂子建议去戏院转一圈,看看戏班子到了没有,顺便消消食。

  戏院门口已经支起了很多帐篷。帐篷里有啤酒摊、烧烤摊、水果摊、还有卖各种小玩具的摊贩。戏楼的东侧搭了一个简易游乐场,有大型塑料滑梯,旋转木马,摇摇车等供小朋友们玩耍。戏楼的西侧是演员宿舍,都已经打扫干净,正在开窗通风。演员们一到便可入住。现在的秦腔演员们再也不用扛着铺盖卷,东家串西家了。虽说五月十三还要过两天,但今天戏班子在别处的演出一结束,就得连夜赶到我们村来。因为明天下午两点就要开唱第一场。从五月十二到五月十五,每天下午一场,晚上一场,都是全本戏。

  回家的路上哥哥嫂嫂商量这几天要准备什么食物,怎么安排亲戚们住宿,最重要的如何陪亲戚们看好戏。多少年来,每逢五月十三,周边各乡岔的亲戚们,都会来高堡村看戏。离得远的还会住几天,直到把几天的戏全部看完。所以五月十三对于高堡村的人而言,就是亲朋好友大团聚的日子。虽说辛苦了点儿,但心里是非常乐意的。

  五月十二忙活了一整天,等到准备妥当,已经快晚上八点。

  哥哥开车把一家人送到戏院,刚好赶上《杨门女将》开场。崭新华丽的戏服,强烈地冲击着每一位观众的视觉神经。激越高亢的唱腔,结合节奏自由的说唱,忽而悠扬抒情,忽而紧张激昂,现场欢声雷动,场面火爆异常。大开大展,刚劲有力的动作,尤其是杨宗保的马夫,行云流水般的空翻、跳跃、打斗,激起的掌声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全本戏唱完已经快十二点,所有人匆匆忙忙赶回家睡觉。今天只是开胃菜,明天的两场戏才是压轴戏。尤其晚上的《金沙滩》,可是全体村民投票点的戏。

  五月十三一大早,身为庙会顾问的哥哥,早早出门去戏院帮忙。嫂子负责做一家人的早饭。我负责搞卫生。游街祭祀活动途经我家院子,必须把院子周围的路面全部清扫干净。父亲把一长串鞭炮摆在路边,就等游行的队伍经过。

  十点整吉时一到,礼炮齐鸣,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游行的队伍从戏院出发,要沿主路绕整个高堡村巡游一圈,最后再回到戏院。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村民们纷纷穿上节日的盛装,站在马路两边,大部分都拿着手机,边看边拍视频。还有人跟在游行的队伍后面进行现场直播。

  以前游行都是徒步,现在以卡车代步。前三辆卡车上插满了各种彩旗。第四辆车上摆着香案,敬供着关老爷的画像。第五辆和第六辆车上放着两头两百多斤的生猪。生猪被洗得白白净净,身上还披着白色的流苏状的披肩,嘴里叼着黄花菜叶,屁眼里还塞了一朵大牡丹。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断尾的是从省城请来的锣鼓队和舞狮队。一直走到村东头,从前三辆车上下来的庙会负责人、顾问及工作人员,代表所有村民行跪拜礼,烧纸焚香,嘴里念念有词,祈求关老爷保佑一方平安,赐及时雨滋润农田。那六头小狮子也行跪拜礼。小狮子的屁股扭来扭曲,调皮可爱,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自从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高堡村几乎家家都盖了新房,还有很多人家盖了小二楼。主路两边统一规划,家家门前都有花坛、人行道、排水沟。院墙也被统一粉刷得雪白。游行队伍经过的人家都准备了鞭炮,鞭炮一放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跟在游行队伍后面,朝戏院走去。人们很期待舞狮队和锣鼓队在戏院的正式表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和幸福,边走边和路边的乡邻们打着招呼,遇到在外地工作久未谋面的,索性走到跟前拉着手,家常里短、嘘寒问暖。

  我上一次参加五月十三大游行还是小学毕业那年。时隔近三十五年,高堡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上小学必经的那条坑坑洼洼的主路,路两边破烂不堪的院落,一个个衣衫褴褛、吆喝着牲畜、扛着农具、背着背篓的乡邻,似乎都还历历在目。今天才蓦然意识到,那些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此时此刻,硬化的主路两边人山人海,我认识的面孔却是寥寥可数。路上偶遇儿时玩伴,那个曾经说我是他媳妇的亲密无间的小伙伴,如今额头上已布满密密麻麻的皱纹,两鬓的白发亦是清晰可见。四目相对的瞬间,我们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对方。岁月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我们在人世间义无反顾地奔走,终归还是一直在朝前走。

  终于走到戏院门口,才发现人多得根本挤不进去。这是高堡村有史以来人最多的一次庙会。因为早在一个月前,庙会负责人就已经通过网络平台放出消息:今年的高堡村庙会有从省城请来的舞狮表演和太平鼓表演,欢迎大家前来捧场助兴。这下可好,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开着车,载着一家老小来看表演。我一心要把这次庙会全程摄像,剪辑成视频留作念想。最后混在锣鼓队里,才勉强挤了进去。谁料想戏院里人更多,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舞狮表演的跳桩下面都挤满了人,地面上的表演根本无法进行。会长拿着喇叭喊了好多遍,让大家腾开场地,但无奈人太多,害怕发生踩踏事故,最后一切地面表演全部取消,只进行了舞狮跳桩表演。太平鼓队的表演也因场地太小无法进行而作罢。

  我在表演结束前就挤出戏院回了家。虽说没有看上完整的舞狮表演和太平鼓表演,有点遗憾。但看到今天戏院里人山人海,对比曾经看到的一场戏只有一位观众的场景,我还是倍感欣慰的。我的大伯子和嫂子都是秦腔演员,我知道秦腔演员的辛苦和心酸,我也知道秦腔作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如果不能传承下去,将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损失和遗憾。

  原想着表演结束后,会有很多亲戚来家里吃饭休息,可最终只来了三个亲戚——我表哥和远房表姨两口子。看我等得焦急,表哥对我说道:“别等了。他们大部分都开车回家了。没回的,戏院外面各种吃食都有,他们也趁机解解馋,又不缺那点钱。我是想舅舅、舅母了,过来看看,要不然我也不会来。”

  还记得以前每逢五月十三,母亲总是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家里亲戚太多,连睡觉的地方都腾不开。以前亲戚们全靠步行。山路崎岖不平,离得远的,一走就是大半天。现在水泥公路村村通,开上车走亲访友,一天差不多就能走个遍。那时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富裕一点的有台黑白电视,还经常因为信号差,几乎成了摆设。现在进入手机网络时代,想看什么随时都能在手机上看,或者投屏在电视上看,家里就是电影院。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本该高兴,可准备了那么多吃的,却没来几个人,心里还是有些空落落的。

  因为学校有事,五月十三下午我便急匆匆返回省城,最终没有看上五月十三的两场压轴戏。说来也奇怪,我离开家时,大雨倾盆。可一出高堡村,万里无云,一滴雨都没有下。第二天给母亲打视频说起,母亲说:“每年的五月十三多少都会下一点雨,可能是关公真地显灵了吧!”

  一场庙会,跨越时间的长河,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凝聚着亲情和血脉。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始终没有改变。

  但愿永远不会改变!  (原创首发)2024年6月23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