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大鸨,你在哪里

作者:红姿木哥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369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334篇,  月稿:1184
  一

  当我们一行人下车,几个鲜红的大字瞬间映入眼帘,“中国大鸨之乡”醒目地矗立在石碑上,此地乃内蒙古图牧吉国家自然保护区。然而字虽醒目,大鸨却不见踪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方是浩渺的水域。大鸨究竟在何处?我们带着探寻的目光环视四周,这里却是一片静谧之境。听闻“中国大鸨之乡”之名,本以为会看到漫山遍野、成群结队的大鸨,以为天地之间皆是大鸨的天地。可此刻呈现在眼前的,除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茵茵绿草、蜿蜒起伏的沙滩以及远处茫茫的湖水,再无其他。就是这样一个辽阔无垠的世界,却寻不到大鸨的影子。“中国大鸨之乡”,大鸨究竟在哪里?

  拉近相机的长焦镜头,搜索着周围的一切。终于,在远处茫茫的草丛和湖面沼泽中看到了一个白色的物体。镜头中显示绝非大鸨,后来经查实,应是鹤,大概是白鹤,这只是我的猜测。既然平视无法看到大鸨,那不如登上望鸟台,眺望整个自然保护区的全貌。我心想,登上望鸟台顶,或许一切皆能尽收眼底,大鸨也会进入我的长焦镜头吧。此时,已有许多人登上了望鸟台,议论纷纷,寻觅着大鸨的踪迹,遗憾的是,他们一无所获。好在我带着长焦镜头,其效果绝非他们仅凭目视所能比拟。登上望鸟台,一路环视,的确能看到远处的湿地里有不少鸟栖息在沼泽中。鸟的颜色各异,遗憾的是只能看到鸟的影子,难以分辨其形象和种类,有白的、黑的、灰的、花的,有单个的、成对的、成群的……确有众多鸟类。

  拉近长焦镜头,瞧,较为显眼的是一只大白鹭正在啄食,嗬,甚是幸运,长焦还捕捉到了两只丹顶鹤正在飞起。快,按下相机快门,留住这一精彩瞬间。可惜,鸟与人之间总是保持着一段安全的距离,难以靠近它们,难以融入它们的世界。我想无论人类如何保护,都不要打破它们世界的宁静,都不要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这便是国家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吧。总要给它们一片自由的空间,总要给它们留下属于自己的王国。鸟类的世界,湿地、湖泊,就是它们的天堂。然而,我们的介入,致使鸟与人的距离愈发遥远,以至于身处大鸨之乡,却难觅大鸨的踪迹。全然不像家中饲养的鸡、鸭、鹅,皆在你的视线之中,一声呼唤,便嘎嘎跑来,一群群围着你转。在这大鸨之乡,保护区内的各种鸟,与你毫无亲昵之感,你的到来或许会给它们带来伤害,带来灾难。远远观望吧,只要不进入它们的视线范围,便是对它们的保护。

  茫茫的芦苇草,在风的吹拂下,四周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各种鸟类栖息在湿地茫茫的芦苇草丛之中。这是鸟的家园,是鸟自由王国里的那片绿洲。你的长焦镜头,当真幸运,捕捉到了鸟的世界、鸟的家园。然而,当收回长焦,一切又归于平静,你的视野与他人无异。总能映入你镜头的,是那在绿海中格外显眼的长腿白鹤,或一只,或两只,或在啄食,或在静立,在镜头中甚是醒目。虽未寻得大鸨,在这大鸨之乡未见其影,但各种鸟类的存在,也算是一种慰藉吧。远处茫茫的湖水与蓝天相融,天地之间仿佛浑然一体,这片静谧的水域因远离人类而成为了鸟的家园。天空中仅有几缕薄云,仔细瞧,仿若几只仙鹤在飘浮。

  湖泊与芦苇荡之间有一片隔离带,那是一片洁白的沙地,将整个水域分隔开来。芦苇荡这边是一片荒原,杂草稀疏,沙石历经多年风化,形成了一片不毛之地。拿起长焦镜头,又有新的发现。沼泽地的尽头,一只白鹤与一只不知名的黑色鸟儿,彼此遥望着。有趣的是,中间隔着一个浅浅的沼泽湖,湖中映着它们的倒影。两只互不相干的鸟类在此凝视,两种与你互不相干的鸟却一同进入了你的镜头。“大鸨之乡”未见大鸨,连影子都未瞧见。好在长焦镜头捕捉到了许多不知名的鸟,在这片湿地中,窥探了这鸟的家园,如此便足矣。或许我们来得并非时节,并非大鸨的繁殖季。大鸨究竟是何种鸟呢?还是回去细细探究吧。带着一丝遗憾,我们驱车继续前行。  二  当我们来到自然博物馆时,着实让我大开眼界。这个自然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鸟类和植物的标本与图片,多达100多种。馆内设有大鸨厅、生态厅、植物标本厅、电教厅等,一行人十几分钟便匆匆而过,没人认真观看这些。哎,毕竟只是些标本和图片,平时在电视上、书籍里也能见到。而我却格外上心,平素在自然界中所见的众多植物,都叫不出名字,而挂在墙上的每一幅植物图,哎呀,这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见却叫不上名的植物吗?我们往往只能把它们称作草啊、蒿啊,具体是什么草?什么蒿?什么花?在此,为弥补我对植物知识的匮乏,我一张张地将它们拍照,准备回去研究,即便成不了植物学家,但眼前所见的植物,至少能叫出其名吧。

  好在动物展厅的标本里,在大鸨厅的图片中,我终于见到了大鸨。大鸨厅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大鸨,哎,只能从图片上欣赏大鸨。其优美的姿态各异,还有诸多介绍,然而遗憾的是,仅能在图片上看到,若能在自然界中目睹活生生的大鸨该多好。大鸨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我们却未能看到大鸨,只能在大鸨厅看着那一堆图片,看着那一张张图片的介绍。它无论多美,都缺乏真实感,缺少活生生的那种自然之美。实在是一种遗憾,我们未能见到真正的大鸨。大鸨只留在图片中,大鸨只留在记忆里,大鸨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名词,我们无法目睹“中国大鸨之乡”大鸨的真实状况。动物展厅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鸟,我逐一观看,也研究不过来,拍个照留作纪念,回去再慢慢研究吧。好在来到大鸨乡,我在图片上认识了大鸨。  三  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这是我最为兴奋、最渴望看到的一站,名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实际上,我们真正到达的是一个活生生的鸟园。这里救助的野生动物皆是自然保护区中的各类鸟,它们都圈养在救护笼中。那些我们在文字、图片里所见的鸟,在这里几乎都能见到。遗憾的是它们都在救护笼中,好在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鸟。虽然未能看到鸟翱翔天空的美丽姿态,也没有看到它们在沼泽湿地中团圆繁衍的盛况……但是我们看到了它们真实的模样,近在眼前,得以近距离接触。各种各样的鸟,全都鲜活地展现在眼前,先前的神秘感荡然无存,之前的仰慕也消失殆尽。笼中的鸟早已失去了天生骨子里那骄傲的美。在这里,我看到了大鸨、白鹤、丹顶鹤、白鹳、白天鹅以及各种雁类。哦,我们平素熟知的鸟在这里竟如此之多,整个保护区、整个救护站养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鸟。有的鸟确实翅膀受伤,需要及时救护,但有许多鸟,看上去状态良好、完全健康,可是为何不放生呢?为何不让它们回归自然呢?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雁,灰雁、鸿雁……哦,鸿雁?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草原上流传甚广的那首歌《鸿雁》: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

  其实最让我关注的还是那大鸨。终于,我找到了大鸨的救护笼。大鸨的救护笼中有两只大鸨,一雄一雌。一看到有人来,它们马上投来一种凄迷、求助的目光,仿佛在问:“你能把我放出笼子吗?你能让我回归自然吗?”那种眼神带着一种亲近,带着一种疑问,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哎呀……孤独、无奈、流泪、失望……让人不断猜测。那雄大鸨体型庞大,长着白白的长胡须,哦,我还是头一次亲眼见到鸟长胡须。这只雄大鸨可能是翅膀受了伤,那雌大鸨紧跟其后,体型比雄大鸨小一圈,没有胡须,头是灰色的,而雄大鸨的头是白色的,长长的白色胡须,像个唱京剧的白胡子老头,真是漂亮威武。嗨,越是这样越增添了我满心的忧虑:大鸨能否再有重返自然、获得自由的机会?在人类的饲养呵护下,享受着安逸不劳而获的生活,它是否愿意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后为生存捕食所付出的艰辛它是否还能承受?一切都不得而知,毕竟它还在笼中。我想,若把我们圈在笼中,即便天天好吃好喝,我们能否接受?哎,依人类的想法,鸟类大概也是如此吧。不由得想起了庄子的那个小故事。有一天,庄子正在濮河里钓鱼,楚王派两位大臣对庄子说:“大王想劳烦您管理楚国的事务啊!”庄子拿着鱼竿并未回头看他们,只是问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你们说,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位大臣回答说:“当然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喽。”庄子接口说:“那两位大人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我想大鸨定然宁可在自然中奋力拼搏,为自己的食物每日去争,也不愿被关在笼中,虽不愁吃喝,却失去自由。失去自由的鸟,还能叫鸟吗?关在笼中不能在空中飞翔的鸟,还能叫鸟吗?可怜的笼中大鸨啊!

  还是写下这首《八声甘州·采风图牧吉“大鸨之乡”有感》作以留念吧。

  对濒危大鸨细端详,鸨科列珍行。乃国之重宝,珍稀物种,鸟类魁王。常聚群多奔跑,美翅赛仙凰。虽哑鸣腔废,亦自刚强。

  食草食虫皆可,护原心不怠,神誉堪当。羡雄生髯口,羊祜鹤名扬。叹牢笼、自由锁住,盼来生、能否再双双。长空望、众鸦乱叫,泪眼茫茫。  二〇二四年六月二十日  注:“羊祜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