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随笔||道

作者:一言   发表于:
浏览:26次    字数:364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道德经》开篇就有对“道”的精辟表述:“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是全书最精髓的内容之一,也是《道德经》这部玄之又玄的哲学书众多让人明显搞不懂的地方之一。

  这句话是想用哲学辩证的观点告诉读者:什么是道。

  那什么是“道”呢?

  “道可道,非常道”整句话的意思是:万事万物所蕴含的真理是可以探索并用语言(文字或其它具象如图画等)说得出来或表达出来,但这些真理并非是永恒的,天道轮转,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非常道”,这个“道”并非永远不变的。

  理解分三种:

  (1)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但并非是不变的;真正的名声是可以去求得的,但并非一般人一直追求的名声。

  (2)道是可以被说出来的,说出来的却不是永恒的道,万物是可以去命名的,但却不是万物永恒的名。

  (3)道本身也是遵循着一定的“道”,但这个“道”并不是平时可以观测到的最基本的道,虽然对这个“道”也确实存在着,但不是以现有的道的维度所能解释的。

  简单理解就是:“道”是可以说得出,但,注意:凡是能说出来的,都不是(永恒的)道。

  老子的“道”有两个意思:

  1、有时指精神的实体;

  2、更多的场合下是指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天地间最原始的那种东西,一直都在芸芸众生周围,但却很难形象地用言语表达出来。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老子”强名曰:“道”。

  能够说明一切,让人明白,做事走捷径,少走冤枉路的过程,叫“道”。

  道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道理”,能够说出来的一切,都是“道理”。存在即是合理,即为道理。可以说:道包罗万象,世间万物皆有“道”;

  同时,这位哲学家又说:能够说出来的(事情),不管是什么,都不是“道”,道是说不清,表述不出来的。

  (能表述出来的,就不是道,起码不是固定永恒的道)。真正的“道”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们平常理解的道,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道路。

  二、规律,原理,原则,方法等等。

  三、哲学观念,思想理论体系,人生感悟等等。

  相由心生,看到的、听到的,未必就是事物的“本相”。

  真正的“理解”在“心”,在于对事物真谛的不断追求与超越事物本身的感悟。

  道是守拙

  曾国藩曾在对后世的家书里反复提到一个词:守拙。

  曾国藩家书有言:“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看似最笨最拙的东西能够胜过这天下最聪明最巧妙的东西。出自:清代《曾国藩家书》,原话是:唯天下之至真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只有这天底下最真实的东西能够胜过天下最虚假的东西,天下看似最笨最拙的东西能够胜过这天下最聪明最巧妙的东西。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跟“拙”的两大境界,才是真正人生成功所需要的东西。

  什么是守拙?

  简单理解就是:傻傻的、笨笨的,不张扬、不狂悖,不以骄傲示人,道就是守拙。

  守拙是一个汉语词汇,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古代对围棋段位的称号,相当于现代的一段(初段)。围棋释义:对围棋有初步认识,但对弈中漏洞百出,谓之“拙”。发现并修正自己的错误,谓之“守”。

  道是底线

  底线,是不能触碰的尊严;底线,是不能失去的傲骨;底线,是不能跪下的膝盖!底线,是做人的准则;底线,是做事的基本;底线,是处事的关键!底线,虽然看不见,但却从行动中展现。

  一个有底线的人,再穷,也不赚犯罪的钱,再苦,也不做无耻的事,把良心看得重要,把人品视为生命!底线,是无价之宝,用钱买不来。底线,是为人之道,用笑换不来。一个有底线的人,为人正派;一个没底线的人,为非作歹!

  没底线的人,会为了钱财抛妻弃子,会为了利益算计兄弟,嘴里没实话,心里没真情,把人品、良心全部当垃圾,眼里只有物质利益。有底线的人,把钱看得轻,把品看得重;把利当废墟,把情当宝贝。不会毁了人品,不会抛弃真情,不管干什么,做什么,都把人品放在第一位!

  底线,究竟有多重要?拥有了底线,别人不会小看;维护了底线,别人不敢暗算;守住了底线,别人不敢侵犯;保留了底线,别人就会信赖!人活一世,要本分做人,坦荡做事,不昧良心,不丢善心。留着底线,才能抬头做人;护好人品,才能无悔一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指只要不坑害他人,用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方法去取得钱财,爱财没什么不可以。该句谚语出自《增广贤文》,全句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思是君子也喜欢钱财,这是没错的,但是需要通过合法正规的途径取得。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

  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白话译文:

  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摆脱,是摆脱不了的。

  君子离开仁义,难道还能以恶立名?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同样也是这样。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循环之“道”: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

  1、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出处:西周姬昌《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地道酬善:拥有开阔的心胸、对世界饱含善意,先为人再为事,一定能成就非凡。

  出处:西周姬昌《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人道酬诚:人都偏向诚信的人,对诚信的人更亲近。没有具体出处,例句:人道酬诚,有诚信不是一件坏事情。

  4、商道酬信:经商讲求信用,那么就会在商场得到回报。出处:先秦七十子后学《礼记·儒行》“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孔子说,说话必须首先体现诚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5、业道酬精:事业无止境,唯有全力倾注其中,才有可能得窥堂奥义。出处:唐代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

  道是本份

  《穆斯林的葬礼》里有一段描述是这样的:有一次,徒弟韩子奇去蒲老板那里送货,发现师父梁亦清以十几块卖给蒲老板的玉器,蒲老板转手就翻十倍卖了出去。

  韩子奇心里特别不平衡,回来就和梁亦清吐槽这件事情,可是梁亦清并不生气,他并不执着赚钱这件事情。

  师傅梁亦清对徒弟韩子奇说:人家是买卖人,动口不动手;咱是手艺人,动手不动口。三百六十行,各占一行,谁也甭眼红谁,谁也甭小瞧谁。做买卖的,兴许一口吃成个胖子,发了大财,要是流年不顺,一阵风兴许就给吹倒了爬不起来,他连个糊口的本事都没有。手艺人呢,凭手艺吃饭,细水长流,甭管遇上什么灾荒年月,咱有两只手,就饿不死!

  简简单单几句话,说明了师傅梁亦清对自己的定位无比精准。道是本份,恪守本份,不贪图不妄想,守好自己的“道”。

  梁亦清一生清贫却很幸福,原因就是他的不执着,看破了名,也放下了利,追求的是自己心中的踏实,勤勤恳恳工作。

  不执着不是懦弱忍让,不是讽人之能,嫉人之才,而是察人之难,扬人之长的修养。

  儒家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

  齐家:管理好卿、大夫的采邑。

  治国: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平天下: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这是从个人,到国家,逐步完善的“道”,也是从内至外,自我修为的全过程。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一言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