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岑来明:总有心灵归依处

作者:岑来明   发表于:
浏览:147次    字数:242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5189篇,  月稿:7872

  几岁的时候,当值“文革”。四类分子被戴高帽,居然在成分高的三爷爷家墙上见到神奇的《山海经》奇禽异兽画像——三头六臂的怪人,人面鸟,两头蛇,似人的鱼(徐南洲统计277种)……真的相信外边的世界肯定存在,非常神往。后来听说卫星上天、氢弹爆炸,诚离自己太远。无法见证,却可以做梦想象。今日电子科技已经能够再现这些虚拟的梦幻!

  做梦想象中读书、考试十几年,经过中高考五六年的煎熬从懵懂孩童变成了刻板文吏(并未兑现乡书记大学期间“前途不可限量”的预言)。目睹和耳闻了一些奇迹比如山之佛光、海市蜃楼、宇航员登天、蛟龙号入海、三年疫情等就退休了,回到了开始幻想与出生的地方。伴着朝霞而起床,随着月光而入眠。不再“学以致用”,读书、散步、看电视,信马由缰。像我这个年纪的工农,仍在奔波、劳作。

  离开老家40年,常常陷入回忆之中,不再焦虑、浮躁,遇到消极情绪的人和事,马上远离,修行不够,应该也是心灵归依的形式之一吧。熟视无睹与畅想未来更好,可惜惟有南斯拉夫电影所言“谁活着谁看得见”。依赖外物填充,说明内心太空虚。不贪黄赌毒,无需金钱支撑;不图权钱名,无需装神弄鬼。看到今天的场景更会想起昔日的时光。没有记忆多好,眼前永远是新事物,自己永远长不大,遗憾哪有长生的父母为之买单呀!估计神仙可以如此,无需负重前行却应有尽有。

  还是回忆吧。

  1982年迁移户口,公社户籍民警询问是否需要减小三岁,回答“算了”,那时坦荡换来始终坦然,而非贪腐者以尊严换取利益,不少人进了高墙。此时的皖东农村,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池塘密布。紧靠县城的乡镇却不通路、不通电。我家前后两排的草屋土墙,院墙也是如此。台风来袭,担心屋顶被掀;暴雨忽至,害怕土墙倒塌,大妈家出现过。门口有块打谷场,东边是猪圈和厕所,南边是几垄各色菜地和清澈水沟,西边则为一片绿色竹林。吃水须到几百米的池塘去挑或抬。1968年大旱(皖中却是洪涝),吃水要在土井中再打井,秧苗变成了干草。几岁的屁孩没有感觉到大人的哀愁和恐惧,想干什么干什么。早中晚可以听到有线广播,能够知道国家大事。大哥结婚搬到了后庄,大姐嫁到一村之隔的邻乡,爸妈带着另外六个子女住在这里。女同学来家参观,有点自卑,不好意思多言;男同学串门,相对淡然。上学之外,我们以爬树、游泳、推铁环、掼纸靶、捉迷藏为主。本人偶尔会偷读爸爸的蒙学课本、同学图书馆借书和下放知青的赠书,牛饲料豆饼、猪饲料麦麸可以当作零食,偶尔偷吃爸妈的卤猪肝、花生种甚至大叔医务室的肉桂和甘草。睡觉在芦苇席上又糙又凉,也会帮爸妈摘菜、烧饭和打扫卫生。

  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在生产队从事记账、保管工作的父亲主要在家挑水、烧火、打扫卫生和修补农具等。五十多岁的他时常坐在小凳上,偶尔直接盘坐在床上,一边抽烟一边给子侄们讲故事:《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和《聊斋志异》等。我多数时间住校,又忙于中考和高考,没有整段听过,而且,这些古籍都曾看过。母亲在地里割麦、插秧、割稻和自家菜园种菜,饭前也喂猪和喂鸡,还得洗涮和缝补。17岁的三弟、15岁的三妹已经开始了田间劳作,毫无怨言。在此环境里,常常以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告诫自己:宁可早逝也不愿苟生。闭塞、单调、贫穷,向往着自由、丰富、温饱而逃离,拼命读书本身即为逃避现实,过分热情做事何尝不是?从而,暂时安放孤独、躁动的心灵!

  如今,30年前的旧房。兄弟姊妹全部离开了老屋,父亲去世后仅有九十多岁的母亲在此生活——种菜、养鸡。或早晚,或节假日,兄妹和侄甥们会陆续地拜访老娘。东边的猪圈和厕所依旧,南边的菜地和水沟依然。只是猪圈改作存放废弃农具的仓库,厕所集体改造正在进行,苍翠竹林移栽到屋后,向北则为一片稀疏树林和贯通东西的省道。三间钢筋混凝土正堂,堂屋配有冰箱,东西卧室南北都有塑钢窗并装有空调。两间青瓦白墙的西厢,百平米的院落上面覆盖着半透明的彩钢瓦,天黑时分太阳能灯自动照亮院子和所有屋子,这倒有点神话色彩:无需原油和电力却长久发光。厢屋一个是厨房,土灶保留,常用液化气灶、电磁灶等。不用挑水,井水可以通过电动化作自来水。另一个系客房,配备了卫星电视和太阳能热水器,旁边是洗澡间。容纳几十只鸡的鸡窝由笼子变成了通向竹园的彩钢瓦板房。读书、看电视不成问题,又回想起父亲中老年的时光。比他进步的地方,有养老工资,还能写点文章,或者走出去会友、观赏农村的风景。清明时节,采摘、凉拌枸杞;小满节气,撷取、食用桑葚;白露为霜,菱角、莲藕、芡实等,沟渠遍布。池塘内,四季皆有小龙虾。冬天溜冰不再,气温升高,冰已很薄,难以承重。

  城市呆久了,不愿看到萎缩、狭隘、颓废和伤心的物体,不愿听到厌恶、嫌弃、仇恨和愤怒的声音,对于自负、失信、妒忌、戾气等也躲着,然而睡眠中犹噩梦连连,为了平静、安宁而选择回归!争取达到“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境界——与古今中外的人物对话,消磨时光、领略风情、增长见识。读书比看电视多了自主选择,并非完全打发光阴。力图在时间的长河中留存久远点,企求在社会空间里占据广泛点,并且形象、名声光亮些。难有美名,不留骂名亦可。即使聆听音乐,也能欣赏到旋律、歌词和衣着之美。起码安然!个体坚定是整体强大的坚实基础。危机感往往源自身边的个体,心灵彻底归依必须面对干扰却能心无旁骛。

  履职36年,从事编辑、科研与修志工作,切身感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丰富人生,法治厘清边界,信仰确定方向,阅读、思考之时总有做回少年之感:高兴、痛苦、希望、失望以及深陷不足的满足……7月13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收录本人的一篇法治信仰论文,心灵多了一丝安慰,而后一笑而过!那是特约撰稿人的约稿,无关晋升、没有稿酬。此乃精神累积,当然,犹有物质累积——反对奢烟酗酒,维持个人的温饱外,尚能作些社会贡献当然更好!些许经史子集、西方圣贤、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还有几份时尚报刊及手机信息,足矣。有书相伴,有自然相随,做一个不再麻烦别人的凡夫俗子挺好的——隐入尘烟!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心灵 岑来明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