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宋广勤:男儿应有英雄气,我是花中女丈夫(组诗)

作者:宋广勤   发表于:
浏览:57次    字数:381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7篇,  月稿:0

  红船颂

  沉沉夜幕泛渔光,一叶红船正启航。

  谁晓百年风雨后,神州异彩耀东方!

  中国战“疫”颂

  些小“新冠”赛大虫,噬人心肺幻无穷。

  躺平半壁由他去,华夏欢呼孙悟空。

  注:结句化用毛泽东诗句“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物又重来”。

  数风流

  风流只冠大人头?引得骚人论未休。

  我欲拿来夸百姓,人民书写大春秋!

  注:大人头,乃大人物也。

  安倍街头遇刺

  三公四世不堪夸,垂老狂言管海涯。

  向使当初无大梦,哪来巷口爆枪花?

  读《无字家书——丰碑》兼赠刘月英老师

  大雪青松直,梅花火样红。

  刘家忠孝久,才出女英雄!

  秋分夜月下寄儿

  运河水冷逆行舟,梦里江南向北流。

  今夜秋分晴亦好,星辰天外晓银钩。

  注:“天外”,此指天津外国语大学。

  题湛蓝老师所摄《成都木芙蓉》

  芙蓉国里现灵花,仙子西游到蜀家。

  感遇知音纤手动,巴人一曲醉流霞。

  题何晓霞老师所摄《夏日荷塘》

  莲叶参差碧,荷花白竞红。

  摇曵蜻难定,鱼儿戏水中。

  赠香落丽人韦艳薇老师

  玲珑舒广袖,香落展新姿。

  少小风华茂,云帆开挂时。

  注:韦老师的网名是“水袖玲珑”。

  读徐为富老师《难忘故乡的“小木桥”》有感

  鹤鹿江村里,昔年独木舟。

  梦中寻不见,人道是乡愁。

  注:盐城被称为“仙鹤神鹿”之地。独木舟,此指独木桥也。

  为《夏云》题照兼赠朱勇长先生

  暑气难消望碧空,白云苍狗幻无穷。

  何时化作清凉雨,千里婵娟一梦中。

  赠张志强君

  桃花谢罢李花红,开到杨花已暖风。

  忽忆少年多彩梦,思君已到凤凰城。

  贺王振杰老师

  庚子年任沈丘县实验中学毕业班班主任

  临危复命亦堪豪,白发英才教尔曹。

  论剑何辞山路险,讲经不惧杏坛高。

  春花谢去看秋月,瑞雪飞来亮宝刀。

  莫道先生真老矣,领航学海再操劳。

  秋日登槐仙山观日落

  雁阵向南云向东,阶梯跟上老玩童。

  夕阳跌落槐山外,迸溅西天烂漫红。

  注:槐仙山西侧筑有人工湖,故有此说。“阶梯跟上”是“跟上阶梯”的倒装句。

  网课叹

  线下闲来线上忙,千般方法细掂量。

  可怜留守熊孩子,线上几人进课堂?

  咏花生

  不向人间亮美妍,蜗居瘠土亦安然。

  自由修得长生果,送到南山奉寿仙。

  无花果(折腰体)

  绿叶寻常剪印深,藏花不显做凡尘。

  夏日来时开口笑,脸红怕见有缘人。

  石榴花(折腰体)

  红装长袖剪裁无,不慕春风莫笑殊。

  男儿应有英雄气,我是花中女丈夫!

  勤说“诗话”(后记)

  近日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封控在家,为了打发时间,我就开始着手整理旧作,其间也创作了一些“半成品”。

  经过几天的努力,旧稿终于整理就绪。我又结合自身创作实践,试着写了几则“诗话”,美其名曰《勤说“诗话”》,准备将此一并寄给香落。我这样班门弄斧,旨在求教于大方之家,别无他也!

  绝句的“四梁八柱”

  这里借用中国古建筑学上的名词“四梁八柱”,来谈一下绝句的章法。大家知道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合,我就拾人牙慧,试着转述一下。

  首句就是起句,也是诗的开头,要营造“凤头效应”,给人一种或雄奇瑰丽或空谷绝响抑或美人出行的感觉。要抓人眼球,吸引人看将下去。以拙作《咏石榴花》为例,起句“红装长袖剪裁无”(“剪裁无”是“无剪裁”的倒装),是把石榴花比作了一个身披红装的美女,正在表演时装秀呢,这样的起句就比较好看一些。

  承句如石柱,要撑得起,要与起句匹配,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诗的承句是“不慕春风莫笑殊”。石榴是夏天开花,不与百花争艳。所以说她不慕春风,也别笑她特立独行。这为第三句暗中做了铺垫,也算是埋下伏笔吧。

  第三句即转句,此句最难拿捏:或急转或慢转或不显山露水的转,古诗中的转句虽各有千秋,但却尽得风流。再结合我这首诗的转句:“男儿应有英雄气”,乍一看好像转得不着边际,正说着石榴花,怎么又扯上男子汉了?给人以“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果真是这样吗?非也,这其实是在蓄势,也是为结句造势。联系当下有多少男孩缺少阳刚之气,成了所谓的娘炮、小鲜肉;有多少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成为了贪腐分子?如此想来,这样转得还算可以吧。

  最后说结句,它既是全诗的总结,又要与首句呼应,此句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足可以考量一个诗人的功力大小。再结合此诗的结句“我是花中女丈夫”!联系以上的蓄势、造势,结句脱口而出,自然地就水到渠成了。古人说,结尾如撞钟,撞得好则余音袅袅,绕梁三日。此诗中我写的这个结句,充其量是撞了一下钟,没有撞响,算是个尝试吧。

  总之,绝句的“四梁八柱”是诗的主体结构,起句要大起大开;承句讲究承上启下,要撑得起;转句要变换手法,玩得转;结句要收得住,合得稳。此乃好诗的一大标准也。

  成语入诗又何妨

  为了追求诗句的新奇,有人反对将成语直接入诗,我不以为然也。例如诗词大家毛泽东的诗中就屡屡出现成语入诗的例子。这里仅举其中一首,他在《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就有“虎踞龙盘”、“天翻地覆”等成语的运用,如此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诗句,使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啊!

  当然对入诗的成语,做些适当的处理,譬如颠倒顺序、切割重组、加减字数等剪裁方法的运用,可以化成语入诗以达到新奇的效果。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如《赠香落丽人韦艳薇老师》一诗中,我将成语“长袖善舞”缩写成“舒广袖”,把“风华正茂”简约为“风华茂”,变“扬帆远航”为“云帆开挂”。末句原为“云帆欲挂时”,是化用了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后来将“欲挂”改为网络热词“开挂”,经过一番折腾,一首小诗就这样出炉了。

  在这里,我需要说明一下,我也有将成语直接拿来入诗的例子(如本诗辑中的“白云苍狗幻无穷”之类),而且并不少见,但这又有何妨呢?事实上,“成语入诗”与“诗出成语”都是很常见的,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啊!

  咏物之妙在于形神兼备

  所谓咏物就要咏物象,或摹其形,或拟其声,或状其态。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有几分形似,要抓住“物”的主要特征而咏之。以拙作《咏花生》为例,其中的不“亮美妍”,“蜗居瘠土”,修“长生果”,使人一看便知,所咏之物就是花生。

  但仅仅追求形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追求更高级的———神似。这就要求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掘“物”的人文价值。还以这首拙作为例,在创作中,我是这样联想和想象的:花生——长生果——长寿——寿比南山——祝寿,按此思路就有内容可写了:“自由修得长生果,送到南山奉寿仙”,如此拟人化的转结,使物象便有了几分“人气”,几分“仙气”,提升了人的审美情趣。可见,形与神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咏物时既要做到形神兼备,又要做到形神融合:即形中有神,神中有形,二者化一。譬如写一个美女“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回眸一笑百媚生”,这既要写她的美目,又要暗传她的“秋波”;既要说她酒窝好看,又要会欣赏她的笑颜。如此这般非高手不能为也。

  当然,咏物诗中形似与神似相较二者不能平分秋色,我以为三分形似,七分神似的占比就可以了。犹如绘画中的大写意,能有几分形似呢,大多的留白是交给欣赏者,让他(她)去想象好了。

  笑侃诗从何处来

  现在谈一下怎样才能写出好诗来?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就以个人的视角,谈点看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当然是诗歌创作的源头。要写好诗,必须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用一颗赤诚的心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要善于从生活中采撷“诗材”。然后进行“深加工”,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如果没有生活,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起门来造车,是作不出好诗来的。

  “功夫在诗外”,多读书也是写好诗的一个捷径。我个人体会是,读书面要宽:古今中外的名著,文史哲类的书,尽量多读一些;专业类的书更要精读,如唐诗宋词元曲。只有这样才能心中有本,厚积薄发。

  在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下,当下文友的好诗文尽可能多读一些。因为当代人跟自己是“同频共振”(这里引用两个物理学名词)的。你在读他人诗文的同时,容易产生共鸣共情,容易碰撞出思想火花。别人好的诗文如酵母,似触媒,读后会在你的脑海里掀起思想的“波澜”,会激发你的创作欲,会使你渐入佳境,找到创作的灵感。比如这一辑我写给刘月英、湛蓝、韦艳薇,徐为富、朱勇长等老师的诗,就是在看了他们的诗文(或拍的照片)后,受到启发才写成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禹锡的这两句诗如果用来形容修改文章的艰辛,那也是恰到好处的。旧诗不厌百回改,好诗是改出来的,我同意这个观点。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脱口吟出,浑然天成的好诗,非诗仙不能为也。作为一个普通的诗人,我们要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看看古人写诗的拼劲儿,我们真的很惭愧啊!在写诗方面,虽然自己也苦于修改,怎奈我天资愚钝,学力不逮,改来改去也未改出几首像样的诗来,我真的无语了。既然无语,呵呵,就侃到此为止吧。

  2022年10月28日于沈丘敝庐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组诗 丈夫 英雄 男儿 宋广勤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