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
——巴尔扎克
一
1963年9月到1967年7月在普陀六横区苍洞小学读了四年书,10岁的杨林就辍学了。1970年2月,他进入了普陀沈家门中学读中学。1972年2月他毕业了。出了校门,向往读书的他,没有地方读书了。他就在家自己看书写作。
1975年,18岁的杨林被安排到普陀沈家门一家烟酒店工作。工作之外,他的爱好就是看书学习,一时人称“名秀才”。单位里写点东西,编个节目,都会去找他。他也总能圆满地完成任务。而这促发他更加努力地看书学习。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年青而有着读书向往的杨林就燃起希望之梦。他要读大学,尽管他总共连中学和小学只读了六年多的书,但是对于读书的向往就是无穷的力量,在工作中他获得了学习的提升,于是他决心要通过自学和复习,考上大学。
梦是美的,而为梦付出的努力却是艰辛的。多少次攻克难题的废寝忘食,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悬梁苦读,杨林的梦终于成为了现实,1978年年底,他以理想的成绩进入了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经历过自学刻苦的杨林,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积极进取,刻苦学习。课余时间拓展监视,研究学术,图生馆、阅览室是他总喜欢光临的地方。1982年7月,杨林浙师大中文系毕业,成绩优良,分配到舟山中学任教。当然他心中构建着事业之梦,做好工作同时,将完成他的包括读研在内的成就之梦。
走上教师岗位,杨林深深懂得教师是需要终生学习的。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工作,为更好工作而学习,他说:“我是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的,深知求知的甘苦,也深知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具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而且对语文教学这学科有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才能浑成自己的语文观,才能谈得上教改。”
因此在教学之余,他抓时间进行业务进修,有针对性地阅读同语文教学有关的论著及其他书籍,广泛积累教学资料。就在这样的学习之中,他不断提高了他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想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去建筑他的事业的高度。
二
泰戈尔说:“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1982年,杨林分配到舟中学的第一年,担任的是初中一年级的课程。当时跟他同一年级的是周真真老师。杨林就虚心向周老师学习,听从周老师的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学工作颇为顺利,在认真备好课,上好四十五分钟的同时,他吸收各种经验和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和认识结合起来,还着重抓了课前预习、记练笔这两项,使学生养成“质疑”习惯,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尤其是课前预习,他抓得比较紧,常检查预习本,对善于发现问题的同学给予表扬。逐渐使一些同学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发现一些粗心大意的同学发现不了的问题,如,《小麻雀》一文,根据预习要求,同学们找出了很多问题,少数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份量。于是,他在参考了特教教师的上课实录以外,还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编写教案,上课时由于学生熟悉课文,课堂气氛很为活跃,而杨林上课兴致也高,于是一堂富有新意的优质课就这么出台了。
一年来,杨林教学良好,出了成绩,就被调到高一任教。不再担任初一教学,他还是关注交接班的工作,对过往的教学进行反思。他在反思中说:“我至今仍感遗憾的是没能使学生掌握记笔记的方法。我曾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也多次强调,还有几次结合课文作了记课堂笔记的训练,但终因措施不力,没能奏效,以致倪伏龙老师接任这两个班时,又得再三强调。”他把一次教训化为经验,成为一次上进的积累。反思成了杨林提升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他上好课后,都在课后反思一下得失,并在备课笔记上记下反思的内容。反思是他把上课成为了学习的场所,在教中学习,在教中提高。
杨林担任高一教学后,教学任务重了。他深深懂得,高中的教学需要更丰富的知识,更精巧的教学艺术。备好一堂课,就要花更多的精力,也需要更多的资料。好在高中语文组的老教师很多,都有各自的特长,杨林就认真地向他们学习,把他们的特长学到手,众妙汇于一堂。组里的陈与珂老师在语文教学资料汇集和目录卡片上搞得很有特色,他就向陈老师学习,做资料卡片汇集和目录;周燕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他就勤勉请教,虚心求问,而周老师每次都能不厌其烦回答他的提问,还主动把自己教学上的经验传授给他。他就把周老师看成是自己的“指导老师”。办公室的每位老师,他都会虚心去请教,把他们好的东西学过来。听课,是他向老师学习的又一个途径。他接高一的时候,常去听了一些老师的课,获益不浅。到了下半学期,工作太忙,没有坚持下去。一个学期以后,他在自己反思时,就想到了这一点,就打算一定要坚持“要经常去听听别的老师的课,吸取人家的经验,以利自己的进步”。
杨林对第二课堂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第二课堂的的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在工作中得到了学习和提高。他除了对教研组组织的语文兴趣小组举办讲座、举行竞赛外,还在团委的支持下,组织了学校影评小组。影评小组从1984年开始,每批组员30人左右,每期7-10人,一学期活动8到12次。活动主要是观看影片、撰写影评、座谈讨论、编排刻印、布置电影、宣传橱窗。三年来活动未曾间断,成员已发展到第四批,尽管工作细琐,任务较繁重,他还是乐此不疲。几年来,小组共出了几十期影评小报。今年以来,已有十几篇稿件为电影宣传部门采用(以前未办刊物),小报在班级张贴,同学反映较好。影评组已成为学校里最为活跃,最具影响的兴趣小组之一,受到电影公司的好评。而他也学到了第二课堂组织的一手资料和经验。
三
看书学习,自然是他重要的学习途径,也是他成就事业之梦的阶梯。
首先他从工作出发,看跟教学有关的参考资料,这是直接从上课的解读来说,教学参考资料方面的内容意识直接针对教学,同时是前人经验的汇总,相应说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比较大。这是直接目的的阅读或学习。
要向心中的事业发展,他自然也看自己感兴趣的书,这是一种扩展,是作为语文老师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暑假里,杨林看这些书,既充实了暑假的生活内容,更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仓库。
就这样,在教学之余,他抓时间进行业务进修,有针对性地阅读同语文教学有关的论著及其他书籍,后来逐步发展提升到广泛阅读教学理论,教研论文和学术专著,不管是看参考资料,还是感性上取得各种书籍,他都要摘笔记,作了大量的笔记,广为积累教学资料,据说,1987年之前,他就做了几百张卡片,几十本索引。后来用电脑,那种资料的积累笔记和卡片的存贮良就更大了。他利用网络复制大量资料,在电脑上输入研究和教学资料。建立教参和题库系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服务。
他就这样开阔视野,吸取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并注意对自身经验的总结,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自我总结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总结的基础上,他又进行研究。他一开始结合教学实践,在提高学生的读解能力,培养创造型思维、教学模式登上进行研究、作文导练诸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阅读教学中主要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形成了一套方法。1、教给方法: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他在教给方法后,大胆让学生自行阅读,有的单元讲完重点篇目就有步骤地让学生写分析文章或进行自学测试(指非重点篇目)。2、经常补充与范文内容或写法相似的课文读物,举一反三,让学生在比较重增强阅读鉴赏能力。3、开设速读训练课和报刊阅读课,在阅读的速度和广度上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益。
写作教学中探索并实践这样几点:1、重视作文的阶梯性,系统性,不零打碎敲,高二着重在议论文基础训练,高三又进行系统的文体过关训练。2、多写多练,每星期布置两篇随笔,每周或隔周写大作文,这样每一学期学生至少得写40——50篇,几年时间证明效果不错。3、开辟了随笔栏,出版《班级日报》,并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采写新闻等,学生在借鉴、欣赏、实践中,不断提高了写作水平,还增添了其他方面(如社交等)能力。另外,我还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课外辅导,对差生常采用面批形式,让其懂得作文弊病所在,对写作尖子则帮助其提高,已有多位同学的习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他迅速成长,1988年为舟山市教坛新秀,1994年起任舟山中学语文教研组长,1996年起任舟山市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1999年被评为舟山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身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积极提倡教科研风气,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教学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表述,还运用多种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作了努力,他进行语文创意型作业和师生公平作文的尝试,以此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在他的努力下,取得了优良成绩,99届会考A级率在65%,高考语文成绩达106.7分。2001届的语文高考成绩超过了110分,近几年,在省作文竞赛和小论文竞赛中,有10余位同学获奖。
而他的研究结果多数已发表或获奖。其中《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表现特征和培养途径》发表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99年12期,《教学模式:反思与整合》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第5期,《谈创意型作业的设计》发表于《舟山教科研》2000年第4期,《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刍议》发表于《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关于教学模式的讨论》(讲话稿)发表于《教学月刊》2001年第1期,《开放性作文导练》(参编)发表于《教学月刊·2001年增刊》,《高考语文复习谈》发表于《求学》2001年第5期,《观照与回应——新课程标准三人谈》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3期,《“学须有疑”的现代解读》发表于《中国教育论坛》2003年第3期,《问题之思——语文阅读教学再认识》发表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药》教学案例入选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特级教师教学案例精编》(2003年),《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若干思考》入选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特级教师论学科教学改革》(2003年);参与编写了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辑的教学参考书书本,如《高中语文作业本》(2001年)、《教师与革命》(2002年)《名师课堂教学实录》(2003年)、《名师教案精选》(2003年)等;《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或生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99年度),近几年还有多篇论文在省级评比中获奖;主持的市级课题《论文立意与语段训练》获市级课题研究论文一等奖(2000年),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学科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获省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2001年),参与研究的《理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获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2003年)。
四
不断学习,完成研究生学历进修,并想着心中的事业奋进,这是杨林参加工作时就确立的愿望。刚走上岗位,他工作和他的向往并举。可是很快他出现了痛苦。开初他萌发了包括完成研究生学业的那中为事业奋进的念头,在调到高一年级后,成天忙于备课,批改的紧张工作中,被挤到一边去了。而且很快他又进入了谈情说爱的时期。所以那种事业的奋斗的愿望在急促的实践面前,成了空想。他慢慢感悟到,先要在教学中学习提高,工作上立足稳固,把工作和向往融为一体。工作是事业的奠基。
几年之后,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了,而他的进修提高改善知识结构,也就顺利地开展了。除了业余自学进修之外,1998至1999年,他参加了省跨世纪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
2000年参加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次年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为教育硕士研究生;2001年10月起,他就脱产在浙江师大攻读语文教育硕士学位。他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一的机会,在校期间,认真听课参加各类讲座,阅读大量的教与学、心理学和语文教育专著,认真作了读书札记,理论素养有了较大提高,对语文教育的目的、途径、方法诸层面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2001年11月和2002年10月,他还参加了国家级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拓展了理论视野,获取了有关教师素养、教学艺术的新的认识。在这些学习期间,他结合作业要求,撰写了十余篇小论文,以此作为自己读书学习的思考和小结,这些学习经历对他的学识修养产生了有益的影响。2000年2月他被评定为舟山111人材工程人材,2000年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他的硕士学位论文《问题之思——语文阅读教学新探》,将“问题解决”理论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认为阅读问题可以分为明示式和隐喻式两类,不同类型的问题的解决各有特点,所需的能力成分各有侧重,并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2003年5月16日,他的导师金汉对论文最后评介说:“整篇论文,语言准确、到位、有说服力,行文严谨、缜密、有逻辑性,是一篇有理论,有材料,有分析,有方法,极有时间推广意义的优秀论文,”评定等级为“优”。
2003年5月26日,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包括评语。表决和讨论结果):
“论文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找到‘问题’这个切入点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的最新成果。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作者对理论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对实践有自己深刻的感悟,两者的联系做到了水乳交融。文章论述严密,行文老练,逻辑性强。”
作者在答辩中表现优秀,经答辩委员会表决,一致同意该生申请硕士学位。2003年6月16日被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他的工作和事业实现了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