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老井,一份可以触摸的乡愁(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发表于:
浏览:106次    字数:334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5189篇,  月稿:7872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村庄早已人去楼空,残垣断壁间,依稀看到人们当年生活的痕迹,只是,那些曾经热闹的场景和瞬间在不断地变模糊,很担心有一天我记不起村庄的样子,果真如此,我便无从找寻一棵大树的根和系,这样的结果是后怕的。为什么?因为找不到根和系,一棵大树的生长就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甚至枯萎和死亡。

  堂弟说,可以把村头那口老井扩宽一点。我说,不扩了。原因是,老井扩宽后可能会破坏水系。其实,我是不想改变老井的样子,不想改变那份来自村庄的永恒记忆。当然,我不会讲得那么文艺,毕竟,一个从农村走出的来孩子,不应该带着太多伤感。所以,一直来,我从来没有让山里人知道我是作协副主席,因为我知道,无论我是什么职位,我始终是大山的儿子、村庄的小辈。于是,我情愿做那个人人熟知的光脚小孩,倘佯在大山的怀抱里,奔跑在自由的山头上,那怕是人们取悦的对象。

  儿时,总觉得老井很宽阔,一幅汪洋大海的样子。当然,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老井的宽度和深度是可怕的。比如,当我四脚朝天一头栽进老井时,母亲一把抓住我的后脚根捞起后,母亲的脸都吓白了。其实,老井并不宽阔,东西长约3米,南北宽不足2米,深约4米,像一只包得极不耐看的油煎饺子,口宽底尖,下深成倒锥体,一拢高大的楠竹让老井凉风阵阵。神奇的是,老井很少干枯,哪怕是最干旱的年份,歪斜的底部仍会残留着一池浑浊的老水,或许是桂西喀斯特地形地貌形成的大山实在太高,高到可以采集云层的水气。

  村庄不大,居住着二三十户人家,百多人口,几乎同姓,而我的辈份排名较小,大公二公三公,大叔二叔三叔,似乎每个人都是我长辈,就连那个整天被我呼来唤去的小孩,我也得叫他满叔。辈份小的缺点是要听长辈的话,所以,一直来我必须养成了不争不抢、不急不燥的性格,明知对方是错的,我也要听长辈的话,那怕他比我小得很多,见过的事和学到的道理也比我少得多。

  山里人不会过多地去研究水和生命的意义,但水对居住在大石山深处的人家来说太重要了,煮饭用水、洗菜用水,人要喝、牲畜也要喝,对于少水的大石山区来说,每一滴水都显得弥足珍贵。

  老井犹如一位无私的母亲,哺育着村庄的百十号人。真想不通,一口并不起眼的老井,怎奈何村庄的人们不断地挑水,不断地洗衣和用一桶又桶水唰唰淋着冲凉。

  老井是热闹的。

  傍晚时分,取水的人们络绎不绝,扁担嘎吱嘎吱一闪一闪,木桶一上一下点动着,挑水的人们必须小跑着配合木桶和扁担的节奏,于是,一种挑水的行走步伐成为村庄脚步迈动的技艺,这份技艺注定成为大山的记忆并深埋在每一个山里人的心中。

  洗衣的女人们总是挑选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选在不影响人们挑水的中午时分,女人们一边洗衣服一边打开永不停息的话匣,声音在山间回响,爬上山顶的男人们都能清晰地分辨是否自家女人在诋毁自己,还好,女人们大都是在互相夸赞对方男人力气大、身体好之类。于是,一些男人听得面红耳赤,一些男人听得唉声叹气。

  最热闹当属逢年过节了,男人们会杀好的鸡鸭带到老井边拔毛,这个时刻是幸福的。大山的贫瘠在于缺衣少吃,而在过逢年过节时可以吃到肉,这种感觉充满着期待。我想,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在期待过节,都在期待吃肉。于是,我特别喜欢男人们光着膀子在老井边杀鸡的场景,这种感觉充满着富足和豪迈。父亲每次到老井边杀鸡,我都会跟着去,因为父亲总是一幅忧心忡忡的样子,而当他到老井边和堂叔们有说有笑时,一种安全感在老井边蔓延开来,直至弥漫着整个村庄。

  雨季,充沛的雨水让老井的内容更为丰富。比如,那群黑色的小蝌蚪总是充满着无尽的诱惑,孩子们总是忍不住带着透明的瓶子和瓢具偷偷去往老井,捞蝌蚪成为山村童年一段悄悄记忆。对于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老井就显得很深。于是,四脚朝天一头栽进老井的事故时有发生,这也使得捞蝌蚪的过程是个充满诱惑的偷偷过程。直到爷爷说蝌蚪是有益的,孩子们才极不情愿的把捞回的蝌蚪倒回老井。于是,从老井捞回蝌蚪再把蝌蚪倒回老井,似乎成为一项令人费解的行为,但这一过程仍充满着无尽乐趣,或许,小蝌蚪拖着长长的尾巴安静地浮在水面上和瞬间闪失不见让捕捞充满着挑战和惊喜。

  河流对生存在大山深处的人们是一种奢望。于是,老井的流水声让村庄对河流充满着无限寄托。多想有一条流经村庄的小河,源源不断的流水让山里人实现用水自由,而且,还可以游泳、捞鱼。然而,梦里的那条河流始终无法流进现实里,山村缺水的季节时有发生,老井井底仅剩下的半池浑浊老水不可能满足村庄用水需求。特别是村庄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老井开始变得无能为力。

  天气越来越干旱,取水越走越远。当我挑着一担高至半腰的木桶从村庄外沿山沟挑回半担水,准备走进家门时一个跟斗,不仅打泼水,木桶桶底摔脱,木桶变成没底的圆圈,此时的无奈只能仰天兴叹。

  谁也不愿远到村庄外沿的山沟里取水。于是,当政府动员拉自来水到村里里,村庄沸腾了,听说自来水可以拉到水缸处,一打开水龙头,哗哗的自来水便流进水缸里,也种感觉充满着神奇的诱惑。

  老井沉寂了。再也没有来来往往取水的人们,枯枝败叶让老井显得十分落寞,就连那群拖着长长的尾巴安静地浮在水面上和瞬间闪失不见的小蝌蚪也变得特别瘦黑。

  看到老井那落寞的样子,不免心生感慨,曾经热闹的场景变得静悄悄,老井似乎逐渐变成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并退出了大山舞台。

  大山依旧,村庄依然。村庄似乎还是当年的样子,纵使有了自来水,低矮的房屋依然在沉思,肩挑手拿、跋山涉水的日子依旧没有改变,老井边的故事似乎还在延续。

  果不其然,从村庄外沿拉来的自来水变得越来越小,尽管村庄的人们都在传达着节约用水的习惯,但总想不通,为什么村庄外沿的山沟总是无法满足村庄的用水需求,那股唰唰流淌的山泉水早已无影无踪。

  是否森林和水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许是一片森林的倒下会导致一条水流的断流。

  为了生存,大山的人们不得不砍掉一片森林,开垦出来种植木薯、芋头等,如果在保护森林和人类生存中作出抉择,大山是无奈的,人类也是无奈的。

  老井边又出现了取水的人们,扁担嘎吱嘎吱一闪一闪,木桶一上一下的情景又出现了,消逝的技艺又在缺水的季节原原本本地出现,不知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本该有着挑水的延续。我想,如果村庄外沿的那片森林还在,水流应该还在。

  没有埋怨山里人开垦的理由,只怪大山实在太贫瘠了。

  无法揣摩大山的心理。年轻人不断地走出大山,走出工地,外出务工似乎成为村庄的生存方式。于是,村庄的人们越来越少,只有临近春节,大山才逐渐热闹。我想,外出务工一定是辛苦的,只是,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当一种生存方式成为熟悉的常态,外出便变得十分急切。于是,村庄越来越冷清,老井也越来越孤寂。

  一场雨过后,老井水源充沛甚至哗哗地流出井口时,人们才意识到老井的存在。啊,曾经哺育全村的老井,需要一场雨来告知人们的存在,这种感受令人感触良多,是时代的遗忘,还是岁月的殇痛?

  我想,对于人们不断地离开,村庄虽有不舍,但也情愿,毕竟,村庄延续的方式首先是生存,如果人们无法生存,村庄也就消失了。于是,村庄只能目送着人们的离开,然后翘首等待着人们的归来。

  随着国家扶贫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搬迁似乎成为大势。村庄太偏僻了,归来似乎只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过程,春节过后,人们又纷纷地离开村庄。搬出大山,告别贫瘠的土地才是生存的最好诠释。

  山还在,路依然。只是,再也看不到人们行色匆匆的脚步,看不到傍晚袅袅升起的炊烟,鸡鸣犬吠的声音已然只是一种回响,空空荡荡的村庄里,只能从残垣断壁间寻找人们曾经生活的痕迹。那口已然淡出人们视线的老井,落满枯枝败叶,装满一池浑浊的老水。

  再次回到村庄,搜寻着曾经的步伐,走到老井边。原来,老井并不宽阔,也不深,我并不担心会四脚朝天一头栽进老井里,哪怕是一头栽进老井里,也不用担心爬不出来。因为,我已经有了攀爬的本领。

  村庄并没有消失,她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另一个地方延续。而老井,是村庄延续过程中的见证。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岁月如何变幻,老井一定还在,哪怕是装满一池浑浊的思念。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