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海中浮,风光一望收。
浪翻千顷雪,云绕万重楼。
古炮声犹寂,残碑事未休。
沧桑经几代,浩叹立潮头。
读到这首诗,就想起一个叫刘公岛的地方。它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岛屿,坐落在山东省胶东半岛东北角,威海市的威海湾内,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它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3.5米。它不仅是风景秀丽的胜地,更是清代北洋海军提督署的所在地,那一处处古老的建筑,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沧桑与悲壮。
以前的刘公岛叫刘家岛。而它之所以改名为刘公岛,背后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历史传奇。据传,刘公乃是汉少帝刘辩遗落在民间的皇子刘民。当时少帝继位,董卓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汉王朝、把控皇室,董卓心狠手辣,把少帝所有儿子全部杀害。
当时刘民的母亲唐妃,已怀有身孕。董卓下令让侍卫处理掉唐妃,然而这位侍卫深受唐妃的大恩,虽然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不敢违抗董卓的命令,但仍想尽办法暗自帮助唐妃。他寻来一种假死药,让唐妃服下。唐妃假昏死后,侍卫瞒过了董卓的眼睛,把唐妃的“尸体”丢到了乱葬岗。半夜,他又冒险把唐妃从乱葬岗背了出来,并将其救活。侍卫告诉唐妃,要马上从都城逃离出去,隐姓埋名度过此生。
于是,唐妃一路艰辛逃到了威海卫。在途中,她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刘民,寓意为不忘万民之意。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母子二人逃到了这座当时还被称为刘家岛的小岛上。
刘民就在这座小岛上慢慢长大,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之下,他十分善良。对于岛上的居民,他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在海岛之上,他搭救了许多遇险的船民。到了晚上,他担心这些航海的人找不到航向,便牺牲自己晚上睡觉的时间,手持火把,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
刘民的善举传遍了整个海域,人们对他充满了感激与敬爱。而刘民的故事也在人们的口中代代相传。为了纪念他,这座小岛也不再被称为刘家岛,而改称为刘公岛。
时值夏末初秋,艳阳高照。乘着侨乡号游轮,缓缓前行在波涛如镜的水面上,在苍茫的海鸥声中,我们抵达了向往已久的刘公岛。当我踏上刘公岛,仿佛还能感受到刘公的精神依然萦绕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人们心怀善良,乐于助人。恍惚间,又仿佛听到了闻一多先生的那首《七子之歌·威海卫》: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一座刘公岛,半部近代史。当你踏入这片领域,一种凝重的历史氛围便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雕像,他手持望远镜,目光坚定,密切关注着海域上的敌情。那凝重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决心与不甘。回溯历史的长河,光绪十三年(1887年),北洋舰队正式编成,北洋海军提督署设立于刘公岛,丁汝昌任提督,当时舰队拥有战舰22艘,可谓是气势恢宏,彰显着清朝试图通过发展近代海军来巩固海防的决心。
但是,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那是一段永远无法被遗忘的历史。9月17日,那场惨烈的黄海海战,至今仍让人痛心疾首。北洋水师,这支曾经寄托着强国希望的舰队,在黄海之上英勇地抗击着日本海军。“致远舰”舰长邓世昌,在弹尽粮绝、舰身受损的危急关头,毅然下令全速撞向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最终壮烈牺牲。他的英勇无畏,他的爱国情怀,如同一道璀璨的光芒,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接踵而至的悲剧并未停止。翌年2月,日军分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尽管水师官兵们力战不懈,但终因实力悬殊不敌,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水师提督丁汝昌等将领,在刘公岛殉国,他们以生命捍卫了军人的尊严,以热血书写了忠诚的篇章。这是一段充满血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
刘公岛的历史,是一部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们因国力衰弱、军事落后而饱受欺凌。但正是这样的伤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强国强军的重要性。如今的刘公岛,海风依旧吹拂,海浪依旧拍打着岸边。但它已不再是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成为了人们缅怀先烈、汲取历史教训的圣地。当你站在刘公岛上,海风拂面,抚摸着那古老的炮台、船坞,仿佛能听到那激烈的炮声,能听到水师官兵们的呐喊与怒吼,能看到那滚滚的硝烟,能感受到水师官兵们的悲愤与无奈。而甲午战争陈列馆,宛如一座庄严肃穆的历史殿堂,承载着那段沉重的过往,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国殇。
这座陈列馆建筑面积达7622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整体造型是一艘战舰。馆前有一个巨大的沉船雕塑,倾斜的船体,滚落的炮台,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脏。步入馆内,以《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为基本陈列的展览,仿佛将时光倒流,引领我们重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展览分为《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日本打开战争魔盒》《民族屈辱与抗争》《警钟长鸣》四个部分。在《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部分,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清晰地展现了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状况,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清朝的腐朽没落和日本的勃勃野心。《日本打开战争魔盒》则将日本侵略的狰狞面目揭露无遗,那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一件件冰冷残酷的武器,都在诉说着战争的罪恶。《民族屈辱与抗争》更是令人动容,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抗争之歌。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透过那500余幅历史照片、300多件珍贵文物、100多件套辅助展品以及众多的油画、雕塑等艺术展品,生动地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全貌。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真实存在。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刺痛着我们的心灵。
在刘公岛中部偏西的地方,屹立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北洋海军提督署。它依山临海,坐北朝南,宛如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又饱含沧桑的岁月。
这座建筑采用清式单层举架,砖木结构透露出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厅堂三进,两侧的配房和厢房错落有致,共计68间。房前的廊道相通,仿佛将过去的时光一一串联。踏入这片占地约1.39万平方米的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额上“海军公所”四个大字,那是李鸿章的手书,笔力雄浑,透着威严。海军公所,又称水师衙门,建成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作为“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代表性文物遗址,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军事衙门之一。因是海军提督丁汝昌的驻节之地,故民间又称此为“丁公府”。门前左右角楼和东西辕门威严耸立,这里曾是大典会操的场所,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士兵们整齐的步伐声和嘹亮的口号声。西南的二层楼式瞭望台,曾是观察敌情、守卫海疆的重要据点,如今虽已沉寂,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份责任与担当。
走进正厅,自南向北分别为礼仪厅、提督厅和祭祀厅,配房厢房分别为总兵、副将、洋员教习办公室及提调室、文武值班室等。每一间屋子都承载着特定的功能,每一处角落都留存着历史的痕迹。可以想象,当年这里是何等的忙碌与紧张,将领们在这里运筹帷幄,为保卫国家的海疆殚精竭虑。
在二进院内,建有地下储水池,容积约300立方米。两个明井口上覆着的铁盖,见证了曾经的精心规划和充足准备。然而,这一切在甲午战争的硝烟中,都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奈。如今,虽然提督署依旧屹立,但那些战火与伤痛的痕迹永远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中。除了北洋海军提督署,丁公祠、水师学堂、铁码头、岛上炮台和日岛炮台等遗址、遗迹,也都成为了甲午战争的纪念地。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北洋海军提督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只有不断强大自身,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让悲剧不再重演。
走进历史选择展馆,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向人们缓缓展开了中国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民族救亡道路的艰难探索”部分首先映入眼帘。那一幅幅泛黄的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展板,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充满迷茫与探索的时代。它通过修复利用北洋海军机械局和屯煤所等历史文物建筑而建成。在甲午战争的阴霾下,中国的命运陷入了深深的危机,无数的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摸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从洋务运动的器物革新,到戊戌变法的制度变革,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单纯的技术引进或局部改良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他们的努力和尝试,有的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有的则因时代的局限而未能成功,但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从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万里长征的艰难跋涉;从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到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成长壮大。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让人动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梦想。“书写辉煌的历史答卷”,则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展馆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展板和油画,采用了声光电半壁画、LED视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对比、写实的手法,从中华民族复兴历史的大视野,全方位观察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走出展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展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座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它并非凭空而起,而是在北洋海军机械局、鱼雷修理厂、锻工厂和修船所旧址的基础上精心翻修和保护建成。步入展馆,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国家安全的历史长河。展馆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向我们展示着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发生在威海的国家安全记忆,那一段段沉重的历史提醒着我们,国家安全绝非空谈。世界的大变局也在这一板块中得以展现,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历史视野是多么的广阔和深远。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各种新的威胁不断涌现,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促使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定远舰曾经是中国海军的骄傲,被誉为“亚洲第一舰”,它的存在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希望与梦想。全长94.5米,宽18米,满载排水量7670吨,见证了中国海洋史上一段辉煌却又饱含沧桑的往事。如今,定远舰已由岛外迁至岛内,与东村相邻。在威海湾畔,静静停泊着。站在它的面前,那庞大的身躯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悲壮。舰上的每一块铁甲、每一门火炮,都凝聚着当时中国力求自强的决心和勇气。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尽管定远舰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依旧无法阻挡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列强的侵略。
当我们置身于这艘军舰之中,似乎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多世纪之前北洋海军官兵的真实生活。狭窄的船舱、复杂的机械、陈旧的床铺,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那些勇敢的官兵们,他们在这片狭小的空间里生活、战斗,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海洋的和平,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定远舰不仅是一艘军舰,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荣辱,也让我们铭记那段充满血泪与抗争的历史,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国帜三易”遗址,则承载着一段沉重而又令人警醒的历史。通过讲解这段历史,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主权遭受侵犯,国帜频繁更迭。这让我们更加明白,国家的独立、强大是多么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与繁荣。国旗宣誓广场是国帜主题公园的核心区域,这里庄重而肃穆。每当阳光洒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让人心中涌起无尽的自豪和崇敬之情。在这个特殊的地方,人们可以许下对祖国的忠诚誓言,表达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在刘公岛的西端,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丁汝昌寓所。这座建于1889年的建筑,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它东距北洋海军提督署约200米,坐北朝南,以砖木举架结构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魅力。寓所占地7000平方米,其布局与安徽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的故居相似,巧妙地分为左、中、右三跨院落。西院是温馨的内寓,东院为侍从们的住房,而中院则是丁汝昌办公、住宿和会客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