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和渣(散文)

作者:红花草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392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410篇,  月稿:7120


  八月的骄阳还是像一把火伞,笼罩在大地上空,将地面蒸烤成了滚烫的铁板。深湖、深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树下的狗喘息不止,草丛里的鸡张开翅膀散热。大部分农作物焉头耷拉着脑袋,失去生机,菜园里的蔬菜早没了青绿,就连常青韭菜的叶片也被烤成了粉末···。这是肆无忌惮、望不到边际的热,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生存在陆地上的生物。高级动物——人,同样也遭受到了不少磨难。

  我住农村,常年是不买菜吃的,此刻也断蔬菜。去买,天太热,不敢出门,离市场二三十里路,担心在路上就被烤熟。另一方面现在的蔬菜价格一路飙升,贵的离谱,我还真舍不得钱去买。我家的菜现在就是老南瓜,老冬瓜,还有干豆角干葫芦瓜干黄瓜,还有坛子菜之类。一餐餐混,一天天对付,希望降温下雨种了菜再慰劳。

  今早听到卖豆腐的叫声,拦住。买了几块豆腐,欲转身,看见车上一个桶里有豆渣,问他怎么买。他说:“豆渣,不是什么好东西,混嘴巴的,不要钱,都是几个老熟人,你要,装一碗。是前湾的老刘要我给它带点豆渣来,我干脆带了一满桶,谁要就给谁一些”。我自然不会客气,连连说“谢谢,你真是大好人”。一碗豆渣可以煮一大钵,放冰箱里够吃几天了,我当捡了个宝。

  这种豆渣,是制作豆腐以后的残渣,里面的营养成分已经挤压干净,几乎没了营养,喂猪,有点都不爱。不过,我每年会从常德豆腐场买十多吨豆渣来喂猪。在这天干火烧的季节,新鲜蔬菜严重脱节。从猪嘴里抢点先混混嘴,敷衍肠胃,把这青黄不接度过再说。

  炖钵里的豆渣放了不少猪油,也与儿时母亲炖和渣一样,掺了些残菜。这些残菜比儿时的残菜肯定要强很多,盘子底明显可以看到一层油花。可豆渣到嘴里还是木木的,味道真不怎么样。这与吃了他人送来的桔子,还说桔子酸不拉几的一个德性,我自己也感觉很不地道,但这确是实事。这种豆渣对比曾经缺油吃的年代,妈妈炖的和渣没有可比性,虽然都是黄豆做到,但味道差远了。到底是我的厨艺不行,还是豆渣质量差,还是因为差了妈妈的味道?

  

  二

  和渣的主要原材料是黄豆,曾经的年代,什么东西都是集体所有,黄豆也是。私人就是在自家仅有菜园的边边种几篼,能得个三五斤,过年做点豆腐,就很了不起了。仅有的那点黄豆,妈妈怕不懂事的我们偷炒焦黄豆吃,藏的很严实,平时是看不到的。

  我们想吃和渣,就到地里一粒一粒去捡。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是非常高兴的事。队里砍黄豆这天,妈妈会交代哥哥和我,放学后别贪玩,把书包腾出来,到河沙地里去捡黄豆。妈妈还特别叮咛要哥哥带好我,不可打赤脚,都穿上千层底布鞋,小心地里的黄豆桩,等等事宜。

  河沙地很大,山根脚下,离河较近。涨大水,会淹,沿河有几十亩。我们村的下坝几个生产队都各有好几亩。一旦砍黄豆,好几个队的人都是同时进行,热闹自然不必说。黄豆是个怪东西,哪怕同一天种,成熟还是有迟早,前后有十多天的区别。黄豆成熟了若不及时砍回去,在大太阳的炙烤下,它等不及会自己炸开,获得自由到处蹦。队长也只能选择大部分成熟便去砍,不会再留。个别特早黄豆随它开溜。当了逃兵的黄豆,孩子喜欢,鸟也喜欢,肯定是要把它们找到揪回。它们想浪费在地里,门儿都没有。放学了的孩子,听到了各家父母的号令,齐刷刷都到了黄豆地里,满天星星般在大河沙里窜。我和哥哥离得最近,哥哥也轻声告诉我不要与人扎堆。否则,人多粥少,捡不到。哥哥也时刻像妈妈的口吻叮咛我看好脚下,如果被黄豆桩戳了脚,就不能走路读书。为了不缺课,我自然是小心。

  “公也叫,母也叫,自己捡到自己要”,这是捡黄豆、捡稻谷、捡绿豆的顺口溜。我虽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也跟着说。大家都说,捡不到的时候,说这话管用。周围有树,总有小鸟闹腾,觉得抢了它们的口粮,调皮孩子会朝它们拽土块,骂它们:“你也叫,它也叫,有本事自己找,不要在这里闹!”我口中碎碎念着,两脚小心翼翼走着,双眼急急寻着,看见就像鸡啄食一样快又准。常常会遇到同班同学,最多也就打声招呼,又各自走开。从放学到天黑,有时候我也能捡一小碗。每次,我比哥哥的要少一丢丢,不服气都不行。

  回家就邀功,要炒焦黄豆吃,要擂和渣吃。为了表彰我们,让我们的积极性不下滑,妈妈肯定会满足我们的要求。不过,已经天黑,晚饭已经做好,擂和渣来不及,妈妈说明天包你们有和渣吃。吃焦黄豆,容易。马上洗了黄豆,倒进热锅慢火炕。只能小火,急不得。火大会成黑炭,还不容易熟。明天,我可以带一把焦黄豆到学校显摆,香嘴,香教室,还给要好的同学,还人情。啊,明天,满怀希望的明天,我要拥抱,有盼头!孩子的要求就这样,容易满足。

  希望在行动上,连续几天,我和哥哥放学后的任务都是捡黄豆。用捡来的黄豆,改善全家人的伙食,我觉得很自豪,也很能耐。

  

  三

  和渣好吃,擂和渣吃力。人说,嘴是分金炉,同样的原材料,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工具、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有着天壤之别。和渣,要擂成小颗粒状,味道更好。太粗,有些还是黄豆瓣,黄豆的原香味没释放出来,汁不浓,口感差;擂得太细,成了浆,煮熟了糊糊哒哒,嘴里没过足瘾,就进了喉入了肠,也不喜欢。用石磨磨出来的和渣,都没擂钵擂出来的好吃。这个嘴呀,哪怕生在贫穷年代,也会分好歹。

  爸爸不在家,擂和渣这个体力活就是妈妈的事。

  对门山上有个陶瓷窑场。我们当地家家户户的擂钵都是从那里买回来的。擂钵呈锥形,里面有密密麻麻的弧形齿纹。食物就是通过擂棒在这齿纹间不停地摩擦使之擂乱。擂棒最好用花椒树木,擂出来的食物还有淡淡的花椒香味。我家里的擂钵有脸盆大,很重,爸爸买回家时,就遭妈妈埋怨过。每次擂和渣,妈妈吃力搬擂钵,准会说一句:你们的爸爸是干大事的人,擂钵都是买最大的。妈妈平时爱过嘴瘾,爸爸打个喷嚏,然后一笑,释然。日子在这种和谐氛围中慢慢度过,我们也渐渐长大。

  擂和渣时,首先会找一把非常稳固的靠背椅子,并倚墙倒立。擂钵稳稳当当放在椅子的四个腿上,椅子的四个腿会将擂钵牢牢地卡住。家里的擂棒粗且重,擂的时候得双手握紧,脚踏在椅子的紧贴地面靠背上,膝盖顶住椅子上面,不让晃动。泡好的黄豆倒进擂钵,朝顺时针方向用力擂。想要将整粒整粒的黄豆擂乱,还真的得用暗力。

  有时候,妈妈需要停手歇会儿。哥哥赶紧上,擂不了几下就说手软的不行。我也跃跃欲试,笨重的擂棒,我一双手都捏不住,不过还是要学者妈妈的样子。黄豆裹着擂棒,底下还有擂齿增大阻力,我使出吃奶的力气也难得擂上一圈。吃,不易;吃好,更不易,得付出太多的劳动汗水!

  这样擂出来的和渣,是原汁原味,没提炼没加工,黄豆的营养成分没改变,没破坏。擂的时候,黄豆的腥香味就已经慢慢散开,诱惑着我和家人。随着妈妈转动的擂声,我的口水已在偷偷吞咽。

  

  四

  煮和渣,看起来简单,实则有点小技巧。有句俗语“新娘假哭,和渣假滚”。擂好的和渣下锅,加水。注意,和渣是越煮越多的,看似擂出来时只有一碗,那些细小颗粒加热全膨大,一碗生和渣经过火的淬炼可以变成两钵。当时的条件,尽管没油,肚肠也难得有这样的好待遇,因此绝不会有不快情绪产生。灶里开火,和渣还没沾到热气,它就开始“噗通。噗通···”滚起来,这叫假滚,此时离熟还差十万八千里。原因是,和渣里的浓汁,很快将锅底糊住,热气散不开,冲动的时候找弱者,都来欺负。一旦此处打通,都往这里出气,火很大的话,还会冲几尺高,和渣到处噗。锅里一旦有“噗通···”声音,就翻动一下。火不亭,直到整锅全部开始滚动,再改用慢火。即使是慢火,也要不时地翻动,要保证受热均匀,保证锅底不生糊锅巴。

  和渣,是必须要煮熟才能吃的。每次煮和渣,妈妈特别用心,会亲自把关。她常要我烧火,她到外面做事转了一路回家,观看锅里和渣熟的程度。妈妈会用锅铲在锅里使劲翻倒数次,然后用筷子叼一点尝尝。妈妈说,熟的标准是到嘴里轻轻一抿,落口消融,黄豆的香味在嘴里弥漫,没有生黄豆的腥味,就可。即使是熟了,妈妈还要我继续烧小火,还说,和渣是越煮越柔软,越好吃。

  

  五

  妈妈说,和渣是百搭菜。只要是菜,不分荤素,都可以加到和渣里面,它们都是和渣的催化剂,会让和渣增色、增香、增口感。妈妈常会把没吃完的藠果腌菜倒进和渣,会把剩下的半碗青菜倒进和渣,也会将仅剩的少许萝卜汤倒进和渣里,等等。不要认为这是大杂烩。像给猪食,这是祖传下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简单,美味,还营养。果然,加了这些食菜进去,到嘴里的感觉不是肉,却吃出肉的感觉;不是鱼,却有鱼的口感。与饭拌一起,更是爽。常常是嘴里还想吃,肚子装不了。

  妈妈还说,咱们做人要像和渣一样有肚量,有容人之心。她不知从那里听来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竟然与和渣能扯到一起。说和渣也是有容乃大,它可容所有不容之菜,可调所有难调之口。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格局,放大自己的视野,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利。

  妈妈还说,别小瞧任何人和事,往往被人不看好的人可能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智障残疾人的孩子可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可以决定成败。黄豆小吧,和渣不过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吃法,都有极致享受的效果。它还可以华丽蜕变,变出很多花样,让人大饱口福、眼福,给人能量,给人健康,以后你们会知道的。

  我已经好多年没吃过真正的和渣了,豆渣哄人,当不了和渣。家里也没擂钵,据说网上有卖的,就是不知道有不有那种老式擂钵。有时候还真的想吃真正的和渣,用擂钵擂的那种。

  今天吃着豆渣,不知道我怎么会想起这么多。大概是昨晚又梦见妈妈,想与妈妈说说心里话,可妈妈只是看着我笑,一句话都不说。最后,我在失望中悠悠醒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