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难忘异乡的炸米糕(散文)

作者:海宁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280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410篇,  月稿:7120
神往大草原已经很久了。

  早在几年前,如枫社长便在编辑群里发出了热情的邀约,因为疫情的关系始终没有成行。那日我正在外地旅游,接到了暮女姐姐的电话:我们去内蒙古大草原看枫社吧。暮女姐姐曾经不止一次地和我说过,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内蒙古,看一看大草原,最重要的是去见一见我们才貌双全、热情好客的如枫社长。

  行程很快确定了。草原之行在暮女姐姐有条不紊地张罗中越来越近,酝酿已久的草原之行,终于付诸行动,我们文璞社团几位从未谋面的文友姐妹很快就要见面了,内心那面平静的湖泊也开始波浪翻涌,激情澎湃。

  出发的前一日,枫社发来天气预报信息:呼和浩特四子王旗温度25至18度。后面紧跟一句:今天呼市下雨了,我穿裙子凉飕飕的。呼市早晚温差大,带好雨伞,准备几件外套吧。去响沙湾最好不要下雨。八号去黄花沟,天气阴正好不晒。姐妹们记得多备几条漂亮裙子,到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多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又事无巨细地提醒我们:必要时带点感冒药,止泻药,创可贴,消炎药,藿香正气胶囊之类的药物。她向来是这样的人,从初到社团认识她的那日起,就已经感受到了她的为人,细心又周全。那时节,群里几位南方的姐妹正在遭遇着酷暑带来的闷热潮湿,不禁在群里直呼,这么适宜的天气,简直是避暑胜地。恨不得马上飞到枫社身边、飞到大草原去,享受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壮观的场面。

  好客的如枫社长,还有一个好客的妈妈。枫社说,妈妈得知我们要来草原,她老人家要亲自为我们炸一道黄米糕,欢迎我们的到来。赵妈妈说我们南方人多吃素糕,很少吃油炸糕,想让我们尝一下他们当地的油炸糕。我们一行人听了又开心又感动。开心的是能够吃到赵妈妈亲手为我们做的油炸糕,感动的是她老人家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为了我们亲力亲为亲自上阵,这种盛情和真诚把我们的心都融化了。在当地,一般只有在喜事、庆典,重要节日,或者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才能吃到炸糕。他们把我们当成了最尊贵的客人来招待,这是何等的荣幸,还未吃到赵妈妈的炸糕,一种幸福感就像溪流漫过了全身。我这人天生爱吃甜食,对糕点之类的东西尤甚,一提到炸糕,总会勾出肚里的馋虫来,赵妈妈的炸黄米糕会是一种什么味道呢?隐隐地就有了一种期待,虽远隔千里,我仿佛已经闻到来自草原那端,热乎乎甜丝丝的炸黄米糕的香味了。那晚我们在群里聊到很晚,躺在床上,一时间难以入睡,心想,见到赵妈妈,我定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8月6日,我们一众文友六人从全国各地飞往呼和浩特。天涯、秋风和木杉老师上午就到了,次后是暮女姐姐和蝴蝶老师,我是最后一个到达白塔机场的。或许是心有灵犀,在飞机场出口处,秋风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们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见如故。

  来接我们的司机是一位地道的内蒙人,开着一辆七座的别克商务车,人有点腼腆,但不失内蒙古人的热情。车子沿着阴山山脉飞驰,一路是连绵不绝的草原和呼啸而过的风,不一样的人文景观和气候,天蓝得澄澈,云白得纯粹,一行人一路侃侃而谈,除了感慨,还有感恩,感恩这一次的相聚,感恩最美的遇见。我们的眸光里有着孩子般的纯净和好奇,已知天命的我们成了一群目标纯粹的孩子。

  天越来越晚,路越走越崎岖,呼和浩特的气候也显得格外调皮,本来还好好的天,突然下起了雨来。一会儿风,一会儿雨,一会儿夕阳又不甘寂寞地穿透云层,洒下万道金光。我们一行人在这片人烟稀少的道路上左顾右盼,不胜唏嘘。看啊,彩虹!不知谁喊了一句。那道彩虹像一个幸运的符号奇迹般挂在天际,挂在我们面前,为天空和草原架起了一道七彩的鹊桥,为格根塔拉草原续上了一段美丽的神话,也为我们神奇的草原之旅敞开了一扇幸运之门。我们带着满心的期待向着美丽的小镇——四子王旗进发,期待与枫社相拥的那一刻。

  屋内雾气缭绕,汤底咕嘟咕嘟冒泡,如枫社长用当地最具特色的鸳鸯火锅招待了我们。餐桌上,厨房里摆得满满当当,全是好吃的。优质鲜嫩的牛羊肉,马铃薯的宽粉,嫩滑的奶豆腐,翠绿的蔬菜,在沸腾的火锅里摇头摆尾。我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天南海北畅聊,氛围美好而热烈。枫社自己吃得很少,不忘给每个人夹菜添水,忙前忙后,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了她的热情和细心。

  当一大盘热乎乎的油炸黄米糕端上桌,一行人的眼睛都亮了,塞了一肚子的热辣滚烫,现在正需要一口清雅的甜点来缓一缓,压一压。那盘油炸糕,圆圆的,黄黄的,层层叠叠摞在一起,像一座金字宝塔发着诱人的光,它表面有着油炸糕点特有的蓬松纹理,看起来酥脆可口。我早已按捺不住,率先夹起一个放到嘴里,当炸米糕刚触碰到舌尖的那一刻,我舌尖上的敏感细胞就忍不住一激灵,一个吃货所有的欲望被激活了,先咬到的是酥脆的外壳,油炸过的表面香而不腻,留了满口香气,随后,舌尖触到了软嫩滑糯的内里,热乎乎的口感下,甜丝丝的味道与黄米面的清香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在齿间微微停留却不粘牙,细腻而又嫩滑,转瞬便似荡了个秋千似的滑进肚里,软糯香甜的感觉一下将我攫住,心底随之涌出千丝万缕的情愫。这种感觉如此熟悉,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对,是家的感觉。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糕,临近年关,妈妈才买回来很少的糕面,就是这点糕面,蒸好了也要分成好几份,要送人情,要送亲戚朋友,能到我们兄弟姐妹口中的少得可怜,记得有一次,为了盘中的那一点少得可怜的年糕,我和弟弟差点打了起来,妈妈走过来把盘里的糕塞到了我的口中,弟弟的屁股上却挨了一巴掌。那口年糕我吃得格外香甜,格外幸福。后来我们各自结婚,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每年我都会蒸上些年糕给弟弟送去,但是再也没有小时候在一起抢着吃的快乐和味道了。

  天涯社长和一众姐妹见我如此喜爱炸糕,纷纷把炸糕让到我的面前,让我多吃点,刚开始我还矜持地小口去抿,接下来再也不顾了淑女形象,大快朵颐起来。

  我能够想象赵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情景,她用一双沾满岁月沧桑的手,仔细地和着黄米糕面,那糕面一定是最新的,最好的,最细腻可口的。她先是将黄米面掺上水,搓揉均匀,上锅蒸熟,趁热倒在案板上,一遍又一遍地揉着,搓着,揉成条,切成段,再擀成厚度适中的圆形,小心地丢到油锅里,那沸腾的油锅旁,也沸腾着一颗热烈滚烫的心。

  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赵妈妈的样子,但不管是什么样子,她一定是最和蔼最可亲最热情的那位。有点遗憾的是,这次在枫社家里没有见到她老人家,她为我们炸好黄米糕后就匆忙回家去了。我猜想,她一定是怕我们难为情,更怕打扰我们七姊妹相聚的珍贵时刻。不但赵妈妈躲得远远的,枫社的家人也都找借口躲得远远的,把最大的空间留给了我们,这种善意和淳朴,再次感动了我。

  人这辈子可能记住的东西不多,除了那些日子我们几个异姓姊妹相处的点点滴滴,弥足珍贵的友谊,当地的美食和内蒙古人特有的热情好客,赵妈妈的这道炸黄米糕,让我感触最多。我会记在心底的最深处。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