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露天电影,多数选在一个空旷的大广场。广场上摆有村民从自家搬来的凳子,待到晚上放电影时,全村村民携全家老少一起坐在凳子上看电影。
20世纪80年代,每当村里放电影,我和村里的伙伴总会聚在一起,争相猜测着晚上电影中的英雄人物,还会为此打赌,为的就是增加晚上看电影的激情。当天做什么事都带劲,像过春节一样幸福地等着太阳西落。
为了营造良好的观看环境,村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到放映时,村民摆凳子的准备时间为站在广场看着太阳西落山头的那一刻,才能开始摆放凳子,次序以摆放凳子的前后为准。每到这时,全村的小伙伴就会从家里拿着小板凳争先恐后在广场上摆放自家的凳子,都想为家人占个好座位。有些小伙伴因走得慢,凳子摆得比其他小伙伴后几排时,总会不高兴地发脾气,回家自然会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帮忙。为何大家会珍惜每次看电影的机会,主要是两三个乡镇只有一支放映队,按25个村计算,每个村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轮上一次。所以跑到邻村看电影,已成了我儿时最为高兴的一件事。
每当看着其他小伙伴把相隔几里路外的亲戚接来村里看电影时,我着急得心里硬要父母同意把几里路外的大姐接来村里看电影。父母看着我认真的样子,只好默许。待接到我姐,母亲总会准备好晚上看电影时吃的瓜果。对于没有把亲戚接来的小伙伴,急得跺脚,甚至要父母以后攀上这样一位亲戚。因为迷恋电影,我曾跑到远离自家十里路外的西溪、下塘等村庄看电影,有时连晚饭都不吃,就会邀上几个小伙伴拔腿跑出门。正因为知道我们爱看电影,被一些散播假消息的人捉弄是常有之事。最让人扫兴的是影片看到一半时,影机坏掉,扫兴至极。当时,为了等放映师把影机修好,直到凌晨也不觉得犯困。
小时候,我看得最多的影片要数《少林寺》和《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两部影片。每次看完这两部电影时,一群小伙伴总会围在一起,讨论着影片中的人物,遇有崇拜的偶像,小伙伴还会争论一番。记得有好几次,我和另一位小孩为了争当影片中的角色而扭打起来,现在想起来,天真可爱至极。
正因为电影成了村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休闲方式,使得村民在结婚、生日、大寿或新屋落成时,总会请上放映队到村上放上一场电影,使全村人都可以看上,为自己撑足面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露天电影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留给自己的是一种回忆。
落叶归根,才知秋天已过。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儿时露天电影的场景时,心里总会流露出一种无穷的趣味和怀恋(文/唐游记诗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