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书信年代(散文)

作者:随风小醉   发表于:
浏览:10次    字数:291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1745篇,  月稿:6957
“书信”一词,对于九零前出生的人来说或许更加熟悉。特别是在我们七零、八零后的心中,每当提到这两字,总会勾起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书信不像电话、邮件那般迅速及时,而是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从寄出到收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跨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信可能需要三五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才能送达;而在六七十年代,也得十天半个月;到了八九十年代,最快也得三五天到一个星期。

  写信,是一件庄重而神圣的事情。只有当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决定写信。这情感可能是思念,爱念或惦念,已经积压得太久,到了不得不倾诉的地步!试想,如此浓烈、炙热的情感,要用带有墨香的方块字写出来,寄给对方,该是一件多么庄重的事!人们每要写信了,便会在桌子前正襟危坐,思索良久,待情绪酝酿好了才动笔。一开始写称呼,要么是“亲爱的”,用于同辈或晚辈;要么是“敬爱的”,用于长辈。接下来便是以“见信好!”字样作为开头,往后才是正文。信快写完了,还得注意收尾,结束语诸如“盼来信”、“祝健康”之类,往后是此致、敬礼,最后才是签名落款和日期。

  读信,同样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收到信后,小心翼翼用壁纸刀划开牛皮纸信封,抽出信纸,展开铺平在桌面上。那淡淡墨香扑鼻而来,一行行用钢笔写下的字迹,还没开始读就让人沉醉其中。读信时,读者思绪不自觉间便被牵入其中,整个情感随着写信者的笔触一同跌宕起伏,时而欣喜,时而落泪;时而愤懑,时而惋惜……双方虽相隔千里,此时却在小小信笺上达到了共鸣。读信不只看内容,还可从字迹中读出写信者的个性:字迹娟秀彰显文静;狂草彰显桀骜不驯;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则彰显成熟稳重。

  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打工潮逐渐兴起,村里年轻人纷纷前往广东、江浙沿海一带打工,一走就是一年多,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那时社会经济还不够发达,既没网络又没电话,书信便成了相隔千里的父母与子女间唯一的联系方式。每当乡村邮递员说谁家孩子来信了,做父母的不管手头有多重要的活都会立马放下,赶紧领了信,在村里找个识字的孩童帮忙念念;一边听着,一边泣不成声,嘴里暗自念叨着自家孩子的不易。

  我第一次接触书信是小学四年级时,村东头大婶家的儿子在部队当兵,入伍半年后来信了。当时我和小伙伴们正在打谷场上玩捉迷藏,大婶知我是同龄孩子中成绩最好的,连忙找上我让帮忙读信。带着几分自豪跟着去了她家,只见她快步走到床头柜旁,伸手拉出柜子最底层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黄色牛皮纸信封,用切菜刀小心翼翼割开粘贴缝,将信纸掏了出来,双手递我面前。我忙接过双手托起,好似托着一个珍贵的艺术品。展开书信,发现上面好多字都不认识,只好半猜半读。具体信中内容早已忘却,只记得当信读一半时,大婶眼泪潸然而下,嘴里念叨着,“我儿真的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犹记一件学生时代关于书信的趣事。读初中时,我们开始去镇上上学,每星期才回趟家。村子离镇上邮局有十多里路,寄信极不方便。有一次去上学时,同村一个女孩受他小叔所托去镇上帮忙寄信,由于小叔的字迹比较潦草,女孩在誊写收信信息时只看清楚了地址和电话,却看不清收信人的名字,结果信没寄成,一周后把信拿了回来。小叔看见退回来的信很是无语,边重新写信息边埋怨女孩,“这名字看不清楚随便写个不就可以了吗?只要地址、电话对就行啊!你知不知道时间要是晚了,别人出去打工就收不到了啊!"多年后那个收信人成了女孩的小婶,当她笑提起此事时,我们才知那原来是一封求爱信,如若信再晚到两天,可能一切都没了可能。

  到了高中,我和初中两个非常要好的同学没能分在同一所学校,于是开始用书信保持联系。每个月互通一次书信,内容基本都是学校的学习、生活近况。有一次晚饭后自习时间,班主任拿着一摞书信走进教室,其中就有我的两封。他递给我信时的眼神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或许是我太在意班主任的想法了,总觉得他可能因此事在心里对我留下不好印象。于是那次收到信后,我便没再给那两位同学回信,从此断了联系。多年后想起此事深感后悔,不断自责自己当时过于敏感,是否过多解读了班主任的目光。

  高中复读班那年,学业愈发繁重,我几乎停止了所有娱乐活动,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压力极大,情绪也低落到极点。那时流行交笔友,通过同桌的介绍,我和他之前就读高中的一个女同学成了笔友。具体名字已记不清,只知我们每月互通书信介绍着生活的近况,学业上的困难。那是异常辛苦的一个学年,学业上所有的迷茫、困顿、压抑都被我揉碎撒在了那蕴含墨香的字影里。每一封书信,都是一次情感的释放;一次心灵的疗愈!后来随着高中毕业书信中断,我们也断了联系。素未谋面的两个人,通过书信相识了一年时间,共同度过了那段最为艰辛的求学时光。只是不知多年之后的今天,她是否还记得此事……。

  高三下学期的某个课余活动时刻,我偶然听到班里两位同学讨论如何使用email发送信件。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网络的我来说,这番对话如同天书一般,让我满心疑惑。我暗自思量:“信件不是要通过邮递员才能送到对方手中吗?电脑怎么替代的了人的工作呢?”这个问题在我心中盘旋许久,直到一年后复读时,才逐渐找到答案。

  复读那年,在复读班同学的指点下我学会了上网,也体会到了网上邮箱写信的便捷。那一年,我还接触到了“网上冲浪”这个新潮词汇,发现网络上竟然有如此多的新鲜事物。每个月底复读班会放两天假,趁放假回家时,我总会跑到靠车站旁的网吧里呆上两个小时,用QQ跟网络那头陌生的人聊天,同时给已步入大学生活的高中好友发封电子邮件。自那以后,随着QQ兴起,人们发现相隔千里的人可以直接在网上实时聊天,写信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即使有很长的内容需要表达,写一封电子邮件也是很快就能完成的事。再后来,农村固定电话逐渐普及,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村里长辈们与在外打工的子女也不再通过书信往来。就这样,书信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尘封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书信年代虽早已远去,但书信所承载的那份情感却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每在日常生活中整理旧物时,不知何处突然滑出的牛皮纸信封和里面用钢笔写满字符的一张张泛黄信纸,总会将我思绪勾起,把我带回那个久远的年代。墨色字迹中,一段段往事,一帧帧画面浮现眼前,将心灵刺疼,好一阵才能缓过神来。每次看完旧信,我都会小心翼翼把它收好珍藏起来。年龄愈长,我愈发觉得这手写体的书信更能承载人类情感的厚重,不像现在的微信、电话、电邮,来的快,去的也快,太过轻佻、浮躁!

  木心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那个年代的人们含蓄内敛,对感情尤为珍视。唯有厚厚的书信,方能承载起那份深沉而纯粹的情愫。而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交流变得触手可及,距离亦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即便身处异国他乡,漂洋过海也只需几日便能相见。然令人唏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似乎在这份便捷中变得愈发淡薄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渐渐遗忘了如何静下心来,用心去倾听和感受彼此内心深处的声音。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与对物质生活的无尽追求中,我们仿佛迷失了自己。那么,何不让我们放慢脚步,回归初心,重拾那份纯真与质朴,让心灵再次变得纯净!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