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善义传家永(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60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5189篇,  月稿:7872
搞哲学的人好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而我们中国人就像哲学家一样,也喜欢刨根问底:我从哪里来?我祖先的祖先是谁?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国人慎终追远,喜欢追溯家族的历史。中国百家姓,有的同源不同姓,有的同姓不同源。有些姓氏显示出强大的基因,人口众多,人才辈出。在江西,有一个大姓,竟然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的后裔。这个人是谁?他何以有如此强大的基因?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人,尤其在江西名气很大。江西省城南昌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路、以他名字命名的古亭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园,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都写到了他。南昌人可以猜到他是谁,而江西许多村庄的人根本不用猜,而是认定他是他们的祖先。

  《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南昌有孺子路、孺子亭和孺子亭公园,“徐亭烟柳”是古“豫章十景”之一,这位古代名人就是徐孺子。

  徐孺子(公元97—168年),名稚,字孺子,东汉隐士,虽才华横溢,但“公府征辟,皆不就”。他从太学毕业,却不走“学而优则士”之路,多次被推举和邀请出世为官,却始终不为所动。他是位饱学之士,不仅通经学儒道,还知天文地理,可谓满腹经纶,世人尤其称赞他品行如玉。他善良恭俭,重情重义,却淡泊宁静,故而被尊称为“南州高士”。他与陈蕃是太学的同学,当年陈蕃任豫章太守,为表求贤若渴之心,专为接待他设一榻,他走了则将榻悬起,故有“悬榻”之典故。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借用此典故。朱熹说:“孺子高风何处寻?东湖台观水云深。生刍一束人如玉,此日凄凉万古心。”

  作为在南昌生活的人,我在孺子路走过,在孺子亭下坐过,还拜谒过徐孺子墓,但这一切都只停留在“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影响。当我这几年寻访抚州市金溪县的诸多传统古村落后,我对徐孺子又增添了新的认知。我觉得,徐孺子并不仅仅停留在《滕王阁序》中,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他的路、他的亭和他的园中,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大千世界。虽然他已去一千八百多年,却仍然活着,他的许许多多后裔,在他们聚居的众多徐氏村落里替他活着。

  在金溪县,我走访过的徐姓村落有左坊镇的徐源村、琉璃乡的蒲塘村和印山村、合市镇的大耿村和小耿村等。在这几个徐氏聚居的古村落,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位“南州高士”的品行对其后人的影响,尤其是善义之品,就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与强大基因的种子,发芽,生长,使徐孺子后裔蓬蓬勃勃,枝繁叶茂。

  徐源村一带是丘陵地区,山都不高,却连绵不断,山丘上松树等林木绿意盎然。那天天晴气爽,在去徐源村的乡道旁,早稻田里稻穗已经沉甸甸的,这丰收的景象令人心情格外地畅快,这莫不是在暗示我的寻访也将硕果累累?

  静卧在山水之间的徐源村,现存三座门楼,其中“高士第”门楼在村西头那口村子里最大的池塘旁,这里古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而门楼静静地藏在浓郁的绿意中。有一株樟树,竟然倒卧横斜,跨在道路上。这座门楼,就像是位历史的记载与传述人,默默地告诉我们,徐源村人是“南州高士”徐孺子的后人。

  义顺门在村子的中央,如今看上去就是一堵茕茕孑立、简简单单的砖瓦墙。当我独自站立在义顺门前,凝神注视它的时候,我觉得它并不简单,我试图从中国人对义、顺两字的理解,来感受义顺门里的深意。

  中国人对于“义”字,往往上升到道德高度去解释。孔子说“仁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子讲“道义”,“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所以,在中国人心中,义是一种高尚的品德,甚至是“天下第一德”,故而要“义”字当头,比如“见义勇为”“大义凛然”“义胆忠肝”。中国人也特别喜欢“顺”字,顺利、顺畅、一帆风顺,当然也有顺从、顺应、孝顺之意,所以,只要顺遂了,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义顺门以“义”“顺”两字合用,我分明感受到徐源村祖先对后人的敦敦教导与殷切期望,进门在家要孝顺,出门在外要仁义。如此看来,孝义果然是徐源村的家风。

  在“高士第”门楼,我幸运地遇见了最该遇见的人,村委会会计老徐。他热情地向我介绍徐源村的情况,发给了我介绍徐源村的资料,并开车带我到新建的徐氏宗祠参观。这老徐看上去就是位人善、心好、做事干练的人。他告诉我,那棵倒卧的樟树,横在古道上,成人要低头才能过去,古时骑马或坐轿的人必须下马、下轿才可过,当地人说这是对“南州高士”徐孺子的尊重,所以这棵树也称为“下马树”。他还告诉我,“高士第”后不远处的“大夫第”里,曾经一支红军的指挥部入住,并影响了屋里的两位孩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他这里我还知道徐源村人被称为善山徐氏。

  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不知道是因为善山,徐氏才定居于此,还是因为有了徐氏,山才姓善,反正我觉得徐源村人都挺面善的。积善传家,一直是善山徐氏家风的核心。其家谱中记载:“徐氏之居善山自其祖立道,公以积善兴其家,其宗族以积善厚其俗,其父兄以积善为训,其子孙以积善为其家法。”如今的善山徐氏,将“勤善爱家,厚德中和,孝悌忠信,自强精进”的精神相传。

  在徐源村有一座神仙庙,纪念徐神仙。其实,徐神仙本名徐祥可,他3岁成孤儿,由婶母一手带大。传说他7岁才会说话,一说话就能呼风唤雨;他8岁开始走路,一走路则可腾云驾雾。民间传颂着许多他的神仙故事,如“抚郡澍雨”“蒲池斩蛟”“竹管车水”“祈雨受封”“挥水救火”“插杖成井”“铜峰招雷”等,这些故事真的挺神奇。不过,如果我们剥离故事中的那些神话色彩的夸张,从每一个故事中,其实能读出其中所包含着的进善惩恶、博施济众。

  当我来到金溪琉璃乡的蒲塘村时,这里竟然也有一座纪念徐神仙的庙,而且此庙在金溪、临川、东乡一带名气还挺大,这就是铜峰古庙。在蒲塘村的村广场,立着一尊儒雅恭谦的塑像,走近一看果然是徐孺子。蒲塘村也是徐姓人家的聚居地,也是徐孺子的后人。

  我是在一个冬日来到蒲塘村的,昏沉沉的天气,反而让蒲塘古村显得更加古朴典雅。来之前我就知道这里有一座精美绝伦的门楼,叫“名荐天朝”。这座门楼四柱三门五楼,它的柱、枋上刻有花草、龙凤等纹饰,繁缛精美;它的三层瓦檐在叠涩下面还有由漂亮花砖砌的斗拱撑着,显得更有气势;它的正下扁上刻着“名荐天朝”四个大字,字体俊逸、温润,而正上扁则书有一道圣旨。

  “名荐天朝”门楼又叫“旌义坊”,是皇帝为表彰蒲塘村人徐积善的赈灾义举而赐建的。从门楼上的圣旨可知,明洪熙元年(1425年),江南洪灾闹饥荒,知县束手无策,蒲塘村的商人徐积善捐献了4500石粮食赈济灾民,明仁宗知道后,下旨嘉奖,赐建此旌义坊。

  “名荐天朝”门楼,八百年来一直屹立在这里,它在表彰徐积善的善行义举时,其实更重要的是让积德行善的良好品行得到宣扬与弘扬。我想这座门楼也像是一位见证者,它见证了蒲塘村人的许许多多善行义举,它的存在就像是一柄旗杆,张扬着蒲塘徐氏人家善义传家的高尚家风。

  蒲塘村自其始祖在此肇基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村子东北有繁茂的山岭,四周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池塘,像众星捧月般拱卫着蒲塘村,使这里山水相宜,风光旖旎。池塘中野生菖蒲多,故村子曾经叫菖蒲塘村。

  水利万物,水韵生辉,蒲塘村在水的润泽下,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蓬勃发展,人丁兴旺。村人耕读传家,大量的族人谋取功名,可谓人才辈出,其中考取进士11人,举人19人,有两人为文、武解元,在十里八乡传颂着蒲塘村“兄弟文臣”“父子武将”“一门三县令”“祖孙四大夫”等佳话,村子有“文武世家”之誉。

  人多屋就多。蒲塘村的规模很大,尤其是古建筑众多,如“大夫第”“世宦祠”“外翰第”“养正轩”“容台世望”“迎薰集瑞”“芳传东海”“秀拔南州”“玉成书舍”“增益山房”等,还有登科门、进士第、科甲世第等门楼。村庄的古建筑抱团取暖般簇拥在一起,当炊烟袅起,好似村庄有无数的烟囱,故而蒲塘也被称为“千烟之厦”。

  高宅大院,纵巷横弄。徜徉在蒲塘村,就像参观传统古建的博物馆,使人沉迷,令人陶醉,人们无不惊叹蒲塘徐氏曾经的荣耀与辉煌。村巷里微风吹拂,仿佛能嗅出这里的空气是带着香甜味的,好像这香甜味就是善义的味道。我深情地抚摸那斑驳的房墙,从那触感清凉的老砖上,似乎触及到了那些隐藏在老屋里、沉淀在古巷里的过往岁月。在这些岁月里,蒲塘村这块善地演绎着的善行义举,就像柴米油盐一样平常。

  你说巧不巧?距离蒲塘村步行两公里多的大耿村,也有一座因“善义”之举而赐建的门楼,叫“义封门”。

  义封门,是为旌表大耿村乡绅徐邦任捐粮1100石赈灾的义举,由明英宗下诏敕建的。这座门楼是大耿村的正门,虽然非常简朴,除了顶部有类似官帽的装饰,仅是砖墙黛瓦,但它却是一座书写着善义的标杆,其荣光与华丽的“名荐天朝”门楼一样光彩夺目。

  大耿村也是徐姓人家的聚居地。走进义封门,一座三层的阁楼式建筑耸立在眼前,这就是大耿村的“兴贤坊”,一座为褒奖村人徐琼在明天顺元年高中榜眼而建的楼坊。再往前就是村里的柏轩公祠,它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徐柏轩是大耿村的始祖,他在南宋建炎年间,任江西临江郡刺史,后迁居于此。村内还有尚书第、归田公祠、古戏台、徐琼故居和许多古民居,可想当年大耿村的盛况。

  义封门、兴贤坊和柏轩公祠在村子的中轴线上。村人说:村子像一只翱翔的凤凰,其中义封门是头,兴贤坊和柏轩公祠是身,而向两侧延伸的房宅如舒展的两翼。“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大耿村人以善义之品为首,怎么会不展翅翱翔与辉煌腾达呢?尽管我在大耿村时,没有注意到他们是不是徐孺子的后人,但我在小耿村得到了答案。

  小耿村与大耿村相邻,就在大耿村的西侧,是由大耿村发展过来的。

  走进小耿村的立贤坊,一座精美的门楼屹立在村里那口波光粼粼的池塘旁,清凌凌的水倒影着门楼,水光也映射着这座古朴稳重的门楼。此门楼很有特色,四柱三间三楼,瓦檐也是花砖斗拱支撑,坊、柱上雕刻有精美繁复的花草纹饰,门楣上有三个葵花门簪。门扁上“南州高第”四字厚重、圆润,所以就叫它“南州高第”门楼。它门扁两侧各有一团图,右图刻有喜鹊、鹿、猴子和蜜蜂,左图刻有马、喜鹊、梅花,分别表示“爵禄封侯”与“马上有喜”。匾额上的石坊,中间刻有三条从水波中跃起的鲤鱼,这显然是“鱼跃龙门”的美好期望,而两侧刻有凤凰和牡丹,表示“凤穿牡丹”,寓意富贵、祥瑞、美好和幸福。由这座门楼可以一并确定,无论大耿村,还是小耿村,都是徐孺子的后人。

  印山村也是徐孺子后人聚居地,也有座“科甲联芳”门楼,意思是住在门楼里的人家科甲连连,这里的徐氏流传有“祖孙进士,父子进士;兄弟同榜,叔侄同科”的佳话,令人惊叹。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在金溪县,有30多个徐氏聚居的村落,而且据说大部分是徐孺子的后裔。我不能去寻访所有的徐氏村落,但仅从如上的几个村,“窥一斑而知全豹”,我想,这些徐姓人家,源承先祖遗风,善义传家,敬祖尚孝,尊学崇德,才是他们俊才星驰,群英荟萃的内在基因。

  历史上,一个人靠着强大的基因,发达成一个大家族的现象很多,繁衍成许许多多村落的也不少。江西的徐孺子就是许多这样具有强大基因的人之一。

  这一个人与许许多多村的故事,读起来也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内容丰富,故事精彩,可以让人得到感悟与启示,而善义是我从徐源、蒲塘等村这几页中读出的最深感受。“善义传家永,诗书处世长”,徐孺子的后人们很好地诠释了这副对联的深刻道理。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