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盛世常忆儿时年

作者:老菩提   发表于:
浏览:78次    字数:171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0

  我的老家在乡下,说起来也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前庄户人家比现在多,人口也不少,每逢年节,家家喜庆,户户温馨,给我的印象深。

  腊月节令少,腊八是春节之前的最后一个节日。俗语有云: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是这样,孩子们盼望的年节,很快就到了眼跟前。庄户人家对年节很重视,都会提前做好准备。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爷,打扫庭舍院落。二十八日、二十九日这两天,庄户人家开始蒸年馍。以前那个时候,普通农家,大锅上笼,年馍也要蒸上一两天的。先蒸白面馍馍,馒头、花卷、高块子。再蒸黑面馍馍,还会蒸一些米面碗托子。蒸的馍馍要能吃到过了正月十五才行。上笼蒸出来的白面馒头、高块子,在案板上晾冷,还要点上红点去装点一下,这样做,不光看着受看,也含有喜庆的意思。以前老家姊妹们不少,家里有七八口之多,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忙前忙后,好像有忙不完的活,常常要忙好多天,白天做不完的,有时会从前半夜忙到后半夜。

  在忙忙乎乎中,很快来到年三十日。每逢春节,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贴对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家家户户都要写几副大红对联贴在门上,寓意除旧迎新。三十日这天,要写对联,即老家人说的写对子、贴对子。大门、庭房、厨房、卧房门上都会贴上鲜红的对子。写对子有讲究,每个门上贴的对子各不相同,大门上有大门上的,庭房门上有庭房门上的,厨房门上有厨房门上的。大门上还要贴上大大的“福”字,或门神。大门上贴的对子有:“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爆竹声声除旧岁,烟花点点迎新春”。像这样内容的对联,都是老百姓所喜欢的大门对联。黄昏到来之时,各个地方的对子贴好后,在大门前的空地上,孩子们会高高兴兴地燃放一挂爆竹。贴对子,表达的既是喜庆,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与向往。除了贴对子,有些庄户人家,还不忘在大门前挂上两只喜庆祥和的大红灯笼。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人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贴好对子,在燃放爆竹之前,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就是坐纸请先人。打扫干净,拾掇整齐的庭房里,桌子上摆上事先做好的献饭,点上香烛,然后,端着香表盘盘,去外面十字路口请先人。请先人,意思是过节了,让先人们也来家里过年,享用美食,这其实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人们不忘祖先,或者说是对祖先们的一种纪念。

  腊月三十日晚上,就是城里人常说的除夕了,老家人不说除夕,说的是年三十晚上。爆竹声一响,这意味着,过年从三十晚上就开始了。

  待所有的这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全家人就开始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了。老家人吃年夜饭,吃的是长面,这也是多年来的老传统。家里姊妹多,吃饭的人多,那时,母亲会做一大锅臊子汤。臊子汤,里面自然少不了猪肉臊子,还有洋芋颗颗、红萝卜丁丁。汤快滚好时,锅里会放进一些菠菜和葱花。我那时候年岁尚小,一边往灶火眼里添柴烧火,一边往翻滚着、冒着腾腾热气的锅里瞅。那一大锅臊子汤,上面飘着不少臊子颗颗,铁锅里肥肥的臊子汤,看着眼馋,闻起来也是喷香喷香的。长面也是案板上手擀刀切的,母亲的手擀长面,比起压面机上压的面,不知要劲道多少!

  大年三十日晚,吃了长面,安顿好肚腹,一家人就在一个房间,有的坐在炕上,有的坐在饭桌旁,嗑瓜子、吃糖果,打开电视机,看春节文艺晩会,观赏平时看不到的精彩节目。那个晚上,能熬夜的,要坚持到天亮,不睡觉,老家人把这叫坐夜。有的熬不住,便在午夜之后,昏昏睡去。母亲在凌晨,早早的在一口大铁锅里,煮了排骨,待我们睡醒时,锅里的猪骨头已经脱骨。捞在搪瓷盆里,端上炕桌,大人孩子都围着炕桌,抓起一块,抹上椒盐,醮着蒜泥便吃,那吃的真是口齿留香!

  从正月初二日起,便开始走亲戚,提了礼当,去亲戚家拜年。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年就算过了。

  如今,不论城里乡下,逢年过节,不少人家去酒店里吃包席,一起聚一聚,消费消费,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这也不失为一种时尚。

  我长到十六岁离开老家,上学工作在外,但到了年节,总是要回去老家过年。多少年了,年年如此,几乎无有例外。

  我辈有幸,生逢盛世。眼下,年节将至,街头村尾,爆竹声又开始响起。听着窗外清脆响亮的爆竹声,这个时候,儿时老家过年的一些情景,自然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老菩提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成长日记

    查看更多成长日记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