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雨生荣——璀灿的人生——黄文成纪实

作者:圆圆   发表于:
浏览:134次    字数:1060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13篇,  月稿:0

  在那条蜿蜒曲折的晋江中游,因远古的洪水冲袭,日积月累的泥沙堆积成一片小盆地,后来就自然地成了一个小乡镇,就是现在的洪濑镇。溪的西面由燕山黄氏先祖垦荒为三个村庄,分别叫做小路,湖美,官田。小路临近溪边,因为沙白如玉,又叫玉路。古代时被编为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十九都怀德乡,即现在的西林村玉路。

  想必古时代这里一定是树木茂密,森林成片,才会因貌而名,所以溪的东面村庄便就叫做东林。溪东的岸边是玉路村民开荒的田地,因此他们经常要涉水去耕作,也因此男女老少便都成了游泳好手。

  那时村民们更多的是种植榨糖的甘蔗和主粮地瓜。而这两种植物都是酿酒的作物,所以每家每户一般在收成时都会多多少少地自酿些白酒。劳作时,他们带的是酒,口渴时,就喝上一小口,据说夏天可避暑,冬天能暖身。这可说得上是这里古时候的一种特色的农耕文化。

  在玉路溪岸边有个村落叫做“厝子后”,解放前这里人丁稀少,就像是被赌咒一样,几十年间生死相抵,人口始终固定在四十九人,未能多增加一男一女。这角落的人过得很无奈,因此有些男人就出洋谋生,以求改变现状。

  那年的春节过后,早春的闽南已是百花盛开,桃李争艳了。在南洋奔波的黄和孝匆匆赶回老家,因为他的次子就要出生了。他的妻子不太习惯热带气候,提前几个月就挺着肚子先回了老家玉路。

  这是一个面如冠玉,龙眉凤目,容貌俊秀的婴儿。其父黄和孝心花怒放,为其取了个乳名叫大灿,学名叫文成。祈望一生大有作为,文可立身,事业有成,灿烂辉煌。

  名如其人,黄文成从小就聪明伶俐,慧根显现。大人们都觉得将来能成龙成凤,大有作为,能够光宗耀祖。其父便尽其所能地培养,五岁时就在私塾念书,而且敏而好学,尊师睦友。

  所以起名很关键,目睹很多乳名为鸡鸭,蟑螂,蛤蟆,跳蚤,蚊子之类的,都很少长大有出息的。这也并非一定是迷信,但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可能是无意中对号了某种定律。因为从小就被归入卑劣的一类,自然一生便被定向了,这确是人为之过,用现代的心理学,完全能够解释论证其逻辑性。

  黄文成小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乡亲们需要写信或填写文书契约的,包括红白喜事的联,贴,甚至小孩起名等等,都会来请他帮忙,而他总是乐而为之,诲人不倦,尽心尽力,成人之美,因此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和爱怜。

  那年秋后,天高气爽,年幼的大灿已经和父母分别两年有余了,突然接到父亲的来信,要他跟随返乡回洋的老乡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团聚。年幼的心灵大喜过望,急忙地整理简便的行装,拜别众堂亲,大家都为他高兴,也很是难舍。

  谁知到了厦门的渡口,老乡却丢下了童年的他,独自上船去了。八岁对于许多小孩来说还是少不更事,懵懂无知的,而此时的黄文成却展露了非凡的天赋和勇气,他忍住沮丧和愤恨,独自一人从厦门沿途求助问路而回。因为他礼貌又懂事,第一天借住在一个路边的奶奶家,老奶奶很是疼惜,天亮后给他做了些干粮,叮嘱他要一直往马路上走。

  停停歇歇地走了不知多久,到了一个山脚下,他疲倦地坐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迷蒙中感到有双手在摸自己的头,他张开眼睛,是一个能当爷爷的大和尚,疼爱地问他为何在此,小大灿突然感觉到一股亲人般的依靠,抽泣地把情况告诉了眼前慈祥的师傅。

  和尚稍微沉吟了一下说,他正要到那边的“雪峰寺”去,刚好同路,可以结伴而行,还要尽快上路,因为这个山叫做“小夜岭”,山上经常有老虎出没。小大灿听说了可以结伴而行,一下子浑身来了劲。

  一老一少就这样加快步伐赶路,第二天一早就到了玉路大灿的家了,其实老和尚一半路上是背着困倦沉睡的大灿的,乡亲们大为感谢,一定要款待一下师傅,但是和尚坚辞不受,说自己是个云游僧人,法号“无名”,可以到“雪峰寺”挂单几天,本是要到厦门的“南普陀”的,机缘巧合半路上碰到了小大灿,所以就随缘而来,刚好记起自己的小徒“无尘”也在“雪峰寺”,正好久别重逢。师傅临走时摸着大灿的小脑袋,跟乡亲们说,这是个非常聪明懂事的小孩,今后肯定会大有出息的。说完就告辞而别,大灿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大师傅,幼小的心灵充满感激,从此更懂得感恩和热心助人。

  光阴荏苒,转瞬黄文成已经长成了玉树临风的少年,他侠肝义胆,热衷公益,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不仅能文善书,而且富有谋略,深得乡里老少的喜爱和敬重,很多长辈都和他结为忘年交。乡里的许多大小难事都会来与之商量打算。因此,也被称为小诸葛。

  那时上下厝角落的族人合计要挖口水井,但是井的选址却颇费周折,因为每个角落都想把井挖在离自家近点。久议不下,就都来找大灿协商,其实他早就心里有底了,并提前和邻村落的一个会扶乩的乡里老大私下合计过。所以,当族人为了井位的事来和他打算时,他就建议让人们请扶乩来做决定,大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扶乩的老者拿着桃枝和香纸到处寻点,最后筋疲力尽时就把桃枝插在了事先和大灿合计好的地方,村民们大家认同信服并喝彩,因为定的位置恰好在两个村落的中间,没有偏颇。奇得是挖好的井,水质特别的好,水位也很高,水量非常的多。之后几十年来从未干涸过,哪怕是几个特别干旱的年头,东溪水都快干涸了,这个水井依然清澈水旺,这不得不说是个巧合的奇迹,这无形中也增加了人们对大灿的信服。

  为了改变村落似被赌咒的人丁不旺的现状,已经成熟沉稳的黄文成顾虑重重,生怕在那个旧社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长久下去,万一再有天灾人祸,恐怕村将不保,人将不存,民或为饿殍,因此遂竭力鼓励协助乡亲们乞子添丁,娶妻增口,由此,随后的几十年里,村落的人口从固定的四十九人发展到几百人,保证了宗族香火的延续。

  心灵手巧的黄文成勤学好问,又自学了青草药。乡亲们偶患有痈疽恶疮,疔毒疮疖等皮肤病,他都会为其悉心免费治疗,后来连邻村都会来上门求医,他在田间路旁随手摘来的都是草药,因此闻名遐迩,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钦佩,这为他以后进行的革命事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此,已经年逾花甲的私塾老先生曾送给他一副对联:“文质彬兮自始温良名显耀,成人美矣平生伟绩誉辉扬”。可见其对黄文成的厚爱与厚望。

  勤奋的黄文成因弟妹尚小,老母缠脚又多病,父亲南洋回乡后没过几年因病早逝,一家生活重担就落在他一个人身上,经常要起早摸黑地劳作。他们家有块田地在河东岸边,他经常要到那里去耕作。因为要涉水过河,一般是清晨过去傍晚才回家,免得来回奔波,所以都会带些干粮,酒壶里装些自酿的薄酒,随身带足纸烟,渴时喝些溪水,那时的河水清澈甘爽,不知道什么叫污染,休息时还会喝口酒润润喉,来卷纸烟。

  一段时间来,经常会碰到一个夹着桐油纸伞的青年人路过田地,每次都会停下来跟他借个火,和他交换下纸烟,也会豪爽地喝几口黄文成递给他的薄酒。那人自称是牛贩,就是专门买卖耕牛的商贩,口才很好,见多识广,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有时还会帮黄文成做点农活。

  不久,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无话不谈了,他说他叫朱义振,之前是个学生,家就在晋江,他经常给黄文成讲些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之类的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会有剥削,会有恶霸,地主,什么是土豪劣绅,什么是阶级压迫,有一个专门在为穷苦百姓争权利谋幸福的组织叫做共产党,他们的领袖叫毛泽东,他们有自己的工农武装,正在全国各地闹革命,为的是解放全中国,让百姓当家做主,过上美好生活。这些梦想般的憧憬,使得黄文成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向往,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

  朱义振经常会受邀到黄文成的家里吃饭,过夜,并给黄文成发展过来的一些有觉悟的农民兄弟讲解革命道理和追求。同时也会带着黄文成到溪东相邻的杨美村,和那些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们结交,开会。那是个徐姓的村落,有一个练习南少林五祖拳法的武馆,二十多个习武者大都接受了共产党的革命宣传,觉悟较高,有几个人都开始为地下党做工作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考验,评估,有一天,朱义振带来了一个高挑的女生,向各位介绍说,这是上级党组织派来的领导,叫吴秀琼,安溪人,学生出身,参加过游击队,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今后一段时间就由她来领导本地的地下工作,是各位的领导,并已将各位要求入党的申请上报了上级组织。

  吴秀琼经常会在黄文成家开会,黄文成的老母亲就会给他们放哨,这是个小巧纤细的女人,缠着小脚,走路颤颤巍巍,说话轻声细语,很快和吴秀琼亲如母女。她叫杨悦娟,娘家就在溪那边的洪濑街上,早年嫁过来后就跟丈夫黄和孝到了马尼拉。吴秀琼每次过来,就跟老太太住在一起,睡觉时会把驳壳枪放在枕下,刚开始时老太太还会有点惊慌。

  根据黄文成的群众基础和威望,地下党的会议都会在他家进行,因此黄文成的弟弟黄华成也发展成了通信员。为了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地下工作,黄文成利用自己的各村乡里老大的关系,推举了一个亲共产党的开明人士黄清洁当保甲长,自己协助他做事,这样如果国民党方面有什么举动都能第一时间获悉,给地下党的工作带来了很好的便利和安全。

  为了更好地发展群众,传播革命种子,黄文成动员了油园村的华侨黄得利捐资,在那个叫做桥头的地方办了一个识字班,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并借此掩护自己革命者的身份,更好地开展地下工作,同时也进行了初级文化扫盲的尝试。这些公益的举措,使村民们对黄文成更加地信任和爱戴。

  这已经是49年的四月了,暮春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溪东岸边的相思树长满了润绿的幼芽,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蜻蜓在空中飞舞着。溪的西边是一片沙埔,长满了芒杆,开着雪白的小花随风摇曳。太阳已快西下了,天边布满了红霞,预示着随后几天依然会是天气晴朗,村里头稀稀落落的炊烟显得有些困倦,倒是归宿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无烦无恼地追逐着。

  吴秀琼和朱义振两人加快着步伐,谨慎地走进了黄文成的家,老太太杨悦娟早已在门外守候着,弟弟黄华成也在后门看着,黄文成泡了一大瓷壶的茶。朱义振把桐油伞斜靠在墙角,他们三个人围在桌子上喝着茶水,抽着纸烟,等待其他人的到来,不一会,该来的人员全部到齐了,吴秀琼就宣布了黄文成和其他的几个人,从今天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和朱义振为介绍人。

  从此,黄文成就更加积极地投入了地下党的斗争中,并借助自身在本地的人缘和威望,发展了一大批革命群众,成为了打击国民党残余和剿灭土匪,清除地主恶霸的有生力量。

  那一年,中华大地上又重新乌云密布,全国百姓还沉浸在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欢欣鼓舞中,国民党就公然发动了内战,穷兵黩武的国民党政府大肆强行征兵,征粮,征税,就是臭名昭著的“三征”,在蒋管区内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做垂死挣扎。

  为了彻底地粉碎国民党的阴谋,地下党积极地组织群众进行各种形式的抗争,黄文成因为有了共产党扶持的保甲长的帮助,什么时候国民党要下乡来抓壮丁,就会事先组织青壮年逃避(俗话叫跑壮丁),全村只剩下老幼病残,所以每次国民党抓壮丁都不能得逞。

  一旦国民党要下乡征粮,征税时,每家每户都会坚壁清野,极大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赢得了反“三征”的阶段性胜利,增强了群众对国民党斗争的信心,鼓舞了地下党员的坚定斗志和必胜信念。因此,黄文成也被晋南永洪河区委任命为西林村地下党支部书记。

  风云变幻,世事如棋,曾经拥兵百万的蒋介石军队,终因腐败失道而穷途末路,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兵败如山倒。代表正义和人民的解放军,横扫千军,势如破竹,挥师南下,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国民党军队纷纷起义,投诚,溃散,败退,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在那个秋天,本应是天高气爽的时节,大地却显露出一片萧瑟,阴沉的天空仿佛将会有什么灾祸降临,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煞气。为了苟延残喘,国民党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强征了数百担的粮食作为军粮,准备做困兽犹斗。国民党的横征暴敛,无法无天的行径,弄得天下怨声载道,使得贫苦大众处在了痛苦的深渊,哀鸿遍地,民不聊生。

  黄文成在晋南永洪河区委的指示下,迅速组织了党员和群众上百人,配合游击队员,埋伏在国民党运粮船要经过的东溪湖美和杨美航段,和事先作为老船工被征用的地下党员取得联络,订好暗号,待国民党粮船到达埋伏地点时,游击队和地下党们,以及群众同心协力,迅速地缴械了押船的国民党兵的武装,并立即组织群众把缴获的粮食一部分连夜运送给解放军,一部分分配给了人民群众。经过这个抢粮的战役,既痛击和削弱了国民党军,又增加了解放军的后勤补给,同时还大大地救济了水深火热的民众。

  离经叛道,腐败成风的国民党终究难挽颓败的命运,历史的潮流虽然曲折蜿蜒甚至会回流,但终究是向前的,人类的文明亦是如此。所有的独裁,不公,腐败只是滚滚长河中的垃圾堆,最终必定会被滔滔洪流所淹没,所涤除。这是历史规律,也是自然之道,所有的谎言和欺诈都将大白于天下。不管口头上说的如何的动听,口号喊的如何的冠冕堂皇,宣扬任何的慷慨激昂,都终究会在阳光下现出原形。正如林肯所说的“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你却不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这正是国民党失败的症结和根本原因。

  当红旗将要插遍神州大地,在晋南永地区盘踞多时的国民党残兵败将325师准备逃窜时,地下党及时得到了消息,便决定堵截消灭这支长期危害本地区的国民党残部。

  当时的晋南永游击队迅速部署围歼方案,黄文成立即号召和组织了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积极地配合游击队进行炸桥毁路,设置障碍物,以及宣传策反国民党兵的战前工作。最终彻底瓦解和歼灭了这支国民党的反动武装,为迎接洪濑的解放铺平了光辉之路。

  一样的秋天,一样的天高气爽,不同的是已经天翻地覆,改朝换代了。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境界,便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情。

  历史踏入了49年的这个秋日胜春朝的季节,南安迎来了解放,洪濑人民终于可以当家做主了,胜利的锣钵响彻云霄,喜庆的鞭炮洒红大地。愿望得到实现,憧憬成了现实。

  这年的九月,黄文成被组织调到洪濑八区负责公安工作。刚刚解放的地方,还有沉渣浮沫,土匪残孽不断地扰乱新生的人民政府,剿匪是当务之急。因此黄文成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带领队员深入山沟野岭进行清剿,风餐露宿是常事,同时又要时刻地保护区政府的安全,任务艰巨。因此染上了严重的胃病,发作时会疼得汗如雨下,脸色发白,落下了陪伴他将近一生的老病根。尽管如此,他还是要尽心尽力地坚持工作,广泛地发动群众,加上他以前的为民治病的好声誉,人民群众纷纷主动通风报信,甚至带着亲友来投案自首,所以在短短的数月内就完成了剿匪任务,给社会一个安定的环境。

  冬尽春来,上级因为他优异的工作能力和忠诚,调任他为洪濑旧八区的农会主席兼组织干事。不到一年,又被提任为南安县委的组织部干事。在任上,他认真地参与了各单位的上进人士的考察和评判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和提拔了很多为国家、为党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同志加入了领导班子,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和后备军。

  新中国百废待兴,县供销合作总社应运而生。黄文成52年又被调任为刚刚成立的南安县供销合作总社,就任干部科长,他积极地到各地进行调研,虚心地听取群众意见,对公私合营的经营模式和工作形式及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资料收集,吸取工作经验,妥善地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

  组织的信任和栽培,使黄文成经历了和学习到很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因此54年就被提升为南安县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兼干部科长。

  朴实勤奋的黄文成,对事业兢兢业业,对同事温良恭谦,行事和而不同,举止温文尔雅,为人纯粹善良,从不与人计较长短,所以被人们昵称为“故意人”。

  在不长的时间里,全县便在各个乡镇成立了供销社,大大地便利和服务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同时也培养训练出一大批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另一支生力军,给各条战线的生产劳动带来了便利和物资供应保障。

  59年开始的这个三年的非常时期,新中国经受着暂时性困难的煎熬,很多物资都需要定量供应,全国人民捏紧腰带,共渡难关。在这重要时期,上级便把黄文成调到刚刚成立的南安县商业局负责领导工作,作为局长和人事科长,黄文成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加沉重,责任更加重大,因此更加的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忍受着老胃病的频频发作,努力地工作。

  他亲身体验了暂时性困难给许多干部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意见,他总是耐心地说服,细致地做好各种思想工作。他甚至戒掉了几十年的吸烟习惯,因为他曾经目睹过有的同志故意在领导面前捡拾烟头,以此对供应不足的意见和不满,这事对烟瘾极大的黄文成的内心和感情触动很大。他以身作则的戒烟行为,虽改变不了现状,但是意义非凡,许多同事及社会人士纷纷仿效,在当时形成了一股戒烟风潮,在社会上树立起了一种共产党人严于律己的优良形象,也增加了组织和同事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古意人”的赞赏和敬佩。

  把只读过几年私塾的人调到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当领导,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连黄文成自己都意料不及。那是63年的初冬,天气已经开始凉爽起来,遍地黄花还没凋谢,组织突然一纸调令,委派黄文成到南安县医院组建党支部,并就任党支部书记,这对他来说真是强人所难,他担心自己不能胜任。组织上明白了他的顾虑,便委派上级领导做他的工作,因为组织主要是考虑他做党务工作是合适人选,而且基于他之前的其他行业的出色表现,另外应该还有组织的关怀,考虑他老胃病在医院里可谓近水楼台,能够得到更便利的治疗。黄文成只好带着忐忑的心上任,他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耻下问,任人唯贤,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短时间内,把一个常人难以驾驭的县人民医院治理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们的信任和拥护,使得医院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和壮大。

  那时候晋江专区一院和二院有了先进的制剂模式,黄文成立即组织了优秀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学习,很快就建立起独立的改进型的制剂室,生产了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生产葡萄糖的大输液。这是一个大突破,全院医务人员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鞭策,知识分子们开始对这个“古意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在心底里萌生了敬佩之意。

  这是个抑郁的年头,1965到1967年,将近两年的时间,一种被称之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在国内传播。这是一种有半个月左右潜伏期,较长隐性的病毒,更多的是感染于10岁以下的儿童,蚊虫叮咬是主要的传播源。当时国内还没有乙型脑炎的疫苗,是在流行过后的68年才正式投产应用的。

  作为医院的领导人,如何杜绝和挽救病患是迫切的当务之急,这种可怕的有着严重后遗症的病害,使得有着慈悲怜悯心怀的“古意人”黄文成寝食不安,他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动员,迅速地组织并亲自领导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同时为了更好更到位地解救基层村镇的农村病患者,他开创了医疗队下基层之风,帮助乡镇培训农村卫生员。另一方面选派一些医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行多种科目的学习,进修。很快便在医院开辟了放射科、X光室、心电图、妇产科剖宫手术及胃肠钡剂造影检查等,这些先进的医疗科目在当时国内的县级医院基本还没具备。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县医院的医疗救护水平和效率。在流行的高峰期,儿科一天收治病患达226人次。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普及下,收效很高,经验被广为流传,很多古老的民间秘方,验方也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应用,并且产生了立竿见影,卓有成效的临床效果,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辩证方法。汹涌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得到了控制和消除,使无数患者得以治愈,康复。

  有时候老天总是不作美,像是要考验和磨难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困扰人们多时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才被人类抑制住了,医务工作者才刚刚松了一口气,黄文成忧劳成疾的老胃病也才摆脱了纠缠。68年,恐惧的狂犬病却又突然大爆发了,这种邪恶的病到了晚期治愈率几乎是零,而当时是没有狂犬病的疫苗的,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才有可能保住生命。

  我国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从2004年到2014年,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才正式上市。狂犬病发作时的反应是极其惨烈的,病人见什么咬什么,甚至会咬断自己的手指,其病状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常具恻隐之心的“古意人”黄文成每次见到患者痛苦的病状,都会痛心不已,感同身受。那段时间,他经常寤寐难眠,不遑暇食,事必躬亲,满头乌发短时间内掉秃殆尽。他不分昼夜地连轴工作,组织老中医探讨中草药的方剂,以其和西药的配合治疗的实践,在各种有力的措施的落实下,南安县医院在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进展,省内外瞩目,附近邻省的患者很多慕名而来就医。

  曾经有一个江西的爷孙俩来投医,医院虽然竭尽所能,全力救治,但因孙子是狂犬病的晚期,发作时的惨状,总是让有慈悲心肠的黄文成和在座的人们痛苦不堪,泪流满脸。孙子在某个清醒的时刻,小声地求助医生,说自己与爷爷相依为命,如果自己痊愈不了,年老的爷爷将老无所依,孑然一身,不知余生将如何为继,说得泣不成声。

  每每想起这事,黄文成就会痛苦得老胃病暴发,但那时国家对狂犬病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很多晚期的患者医生也是回天无力。为此,黄文成只能把自己当月89.5元的全部工资,资助给了江西爷爷,这是一种包含许多复杂心情的无奈之举,他也只能仰天长啸。

  黄文成忍受着卷土重来的更加肆虐狂暴的胃疼,迅速地设立狂犬病的抢救小组,并指定相关主治医师在专门的门诊室负责收治,立即举办各基层卫生院治疗狂犬病的快速学习班。为了更好地医治狂犬病的相关工作,同时建议上级部门把县卫生保健站、县麻风病防治站、县精神病防治站、县医药公司等机构并入县人民医院,借此附设了多部门多科目的临时防治小组。

  医院为此总结和推广了一整套的防治措施,一方面全面地清除社会上的染毒流浪犬,管好农村的家犬饲养,随时发现病患及时进行全方位的治疗,杜绝了二次传染的病源。

  医院救死扶伤的出色工作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多次被省、地、县评为先进单位及先进工作者。后来江西爷爷托人不远千里寄来了一面锦旗,上面书写着两行字:

  救死扶伤赢众望,

  宅心仁厚恤贫危。

  古人言“贤者多劳”这话确非无聊之叹,也非信口雌黄,实在是一言难尽的纪实总结。70年在南安县医院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黄文成突然又被调任处于整顿中,处于半倒闭的南安县国营化工厂任党支部书记。其时的县化工厂原来的大部分技术人员,熟练工人连同机器设备大都已经搬到了永安县,甚至原工厂的厂名也在永安新厂继续使用多年。南安的本地旧厂名存实亡,只剩下十几个老弱病残的工人护厂,季节到时,偶尔会收购些麻秆在土炉里烧成炭,然后用牛拉的石碾子磨细,制成黑硝(黑火药)。

  那时旧厂区杂草丛生,蛇虫昼出,黄文成上任之初,心情极为复杂,不知是因为他是个创业改革型的干部,还是因为他就是个“古意人”,总是不争不较,总是默默地听从上级安排,总是无怨无悔地接受艰难的工作。许多战友同事纷纷为他叹息,有人建议他向上级申报,因为老胃病难于胜任新的工作。但是一贯忠于革命工作的老党员黄文成,选择义无反顾地接受这个艰难的新岗位,整个地区认识他的人只能相对无奈地说“文成就是个古意人”。

  初夏的天气还不是太闷热,但却是草木欣欣向荣的季节,本来野花奔放,林深草绿历来富有诗意,会让人流连忘返。然而,这里却显得一片的荒芜颓败,令人不免徒增压抑,心情沮丧。

  尽管如此,“古意人”上任伊始,还是努力地提起精神,暗地为自己鼓气。因为他知道,要么披荆斩棘向前,要么萎靡不振退却。消极度日,得过且过不是他的作风亦非他的品行。

  他坦然就职,即着手扩招技术人员,恭请专业大学生,大力培养供销骨干,派人学习取经,甚至聘请老厂的退休技术人员来传经辅导。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办,和各种措施落实以及多项计划的实施,一个在当时接近全国一流的电解硝酸铵生产流水线,终于安装竣工并投入生产了,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也是个了不起的创举,更是个壮丽的成就。

  从此,临近倒闭的南安国营化工厂能够生产出一流的三硝基甲苯(TNT)炸药,为当时的国防和地质等部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爆破用品,同时又很快地开发生产出军用和民用的雷管、导火索等配套产品。

  工厂不仅起死回生了,有了生气了,并且开始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诱人景象,为了扩大生产,开发新的产品和创新项目,黄文成又增建了厂房,扩建装饰了职工宿舍,整饬了健身体育设施,完善了篮球场,乒乓球室,清除了杂草丛生的道路和厂区,改善了许多卫生设施。在短短的一年半载里,全厂的技术人员,工人,供销人员等职工猛增到了两三百个。大家意气风发,干劲十足,跟一年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许多清楚旧厂情况的领导和同事都为这样的变化和发展大为惊佩,赞叹不已,因此黄文成也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表扬。但因为一直以来的超荷工作,劳累成疾,加上老胃病的缠身,“古意人”显然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了,加上医生的严重警告,必须暂停工作,病休治疗。这对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黄文成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毕竟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心血正处在上升期,创业维艰,成就来之不易,他有些担心,有些顾虑,也有些不舍。

  有个申请到香港要和父母定居的本厂大学生,在临走时,他把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感想凝结成一句话,写在了厂里的宣传黑板上:“起死回生救危厂,殚精竭虑创辉煌”。这话真实形象地表达了全厂职工对黄文成这一年多来,一心为公,勤勤恳恳的表述和赞许。

  黄金百炼不违本,

  文采常修方是真。

  成就品德人古意,

  好施乐善自天珍。

  这是黄文成1983年病退离休后,年届耄耋之年的私塾老先生在谢世前一个多月,用颤抖的手,写下的一首七绝诗,托人送给黄文成,以状其“古意人”一生乐善好施,宅心仁厚,璀璨人生的写照。

  璀璨的人生,不一定要有丰功伟业,也不一定要名扬四海,不一定有腰缠万贯,更不一定要高官厚禄,妻妾成群。璀璨的人生,只要有一颗博爱善良之心,有一个诚实正直的品性,有一份恻隐仁慈的情愫,有一种独立而尊严的人格,这便是璀璨的人生,这也是“古意人”黄文成璀璨的人生。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圆圆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