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田河兴:二外婆家在范氏庵

作者:张志荣   发表于:
浏览:419次    字数:155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2篇,  月稿:0

  一大早,母亲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你二外婆去世了,91岁,她去的很安详……

  母亲的电话勾起了我儿时的回想,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母去二外婆家拜年,到二外婆家拜年对我儿时来讲,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有糖、小果等好吃的东西,也有压岁红包可拿,也可以放任地玩……

  二外婆家在村口前山脚的范氏庵,只有沿山走过欢潭漩井塘通往岳驻村的一条山村小道,距村口也有1500米,当时的范氏庵只有几户人家,因此显得有些偏僻,有些孤独,不知为什么,我仍喜欢去二外婆家。

  说起二外婆家的范氏庵,这有一段历史故事,这历史故事还与范蠡和西施有关。

  在我的家乡欢潭古村,早先有许多庵堂,最古老的庵堂要数《范氏庵》,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庵堂。

  根据村里的老年人一代一代口口相传,欢潭《范氏庵》是古越国大夫范蠡的夫人出家入庵堂的去所,故名《范氏庵》。

  范氏和西施本来是很要好的异姓姐妹,情同手足。西施又与范蠡相爱。由于越吴战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美人计,将西施奉献给吴王夫差,为使计谋天衣无缝,范蠡和西施只得忍痛割爱,断了恩爱情絲,西施在赴吴国行前,向越王勾践提了一个要求,希望自己的好姐妹范氏与范蠡结为夫妻,並托范氏替自己照顾好范蠡的生活,后在勾践的安排之下,范蠡免强与范氏结为了夫妻,范蠡虽与范氏结为了夫妻,但心里还是记着西施夫妻俩也是有名无实。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王,西施也回归故里,且与范蠡双宿双飞,远走高飞,不知去向,至此,范氏已经是心灰意冷,出家建庵堂于欢潭村前山脚下,人称《范氏庵》。

  《范氏庵》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至明代,田文祥经常受《范氏庵》师太的教导,考取进士,初任南京道监察御史,光宗耀祖,为感谢《范氏庵》师太的教导,出资将庵堂整修一新,并改《范氏庵》为《万寿庵》。

  我外公有三兄弟,姓何,是诸暨何西村人,因投亲靠友迁居欢潭村(欢潭村是我外公的外婆家),都在欢潭外婆家成家立业。我外公是老大,解放后土改,我外公家在欢潭大墙门务本堂居住,我二外公家在范氏庵居住,我小外公家在欢潭老街居住。我外公是个蔑匠师傅,我二外公是个杀猪师傅,我小外公当兵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

  再说,二外婆家居住的范氏庵,解放后,范氏庵(万寿庵)改成了民宅,土改时,居住6户人家,当时庵堂正屋有4间,东西厢房各有4间,有宽敞的道地。我记得道地用鹅卵石铺设,室内地平都是光滑的烂泥地坪,整个万寿庵是高踏步的墙门,也很壮观。万寿庵内有一口古井和一株很大的桂花树,路边有一个池塘,形似瓦片,叫瓦塘,水清澈见底,小时候我们经常在瓦塘玩水,由于道路建设,现在的瓦塘变小了。庵内居住着2户何家,2户田家,1户许家和1户丁家。我二外婆家住在东厢房南面的2间。我二外公是欢潭有名的杀猪师傅,村里的生猪大多是他屠宰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物资统购统销,生猪也同样,村里的生猪白肉店是由我二外公掌管的,他虽没有文化,但记性很好,心算很准,社员到肉店买肉,一刀一称,就立即算出多少钱,从无差错,也算是二外公的绝活,二外公还会做厨师,因此,年轻时很吃香,也是个大忙人。二外婆个子虽然矮小,但干活能巧,生有5个子女,3女为先,2儿为后,大儿子还继承了我二外公的手艺,杀猪卖肉成为职业,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后,都在万寿庵建造了新房子,生活得很幸福。

  二外公离开我们已有近30年,二外婆也去了……现在的范氏庵已发展成为一个小村落,共有40多户人家居住,有大岩山餐馆、有利民饭店、有蒋家饭店、有铝合金店……门口还有星级公厕、停车场、公交站等公共设施,还有水杉大道、点将台等景点,如今,范氏庵已成为欢潭美丽乡村旅游打卡点。

  留下来的一口古井和古池塘等少量遗迹还在诉说着《范氏庵》的千古史诗!范氏庵名称没有变,二外婆的家仍在范氏庵……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张志荣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