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苏旭||英姐(散文)

作者:连清霖   发表于:
浏览:146次    字数:1715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21篇,  月稿:0

  她拥有善良而坚强,重视教育,不轻易向生活妥协的个性。她就是我的英姐,英姐不是我胞姐,而是相认姐姐,英姐是广西南宁邕宁人,自小家境贫困,初中未读完便辍学了,小小年纪就告别学校,她洒下伤心泪水,背上行囊,经人介绍辗转到广东打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开炮竹小作坊,需招收一些工人,也许是缘分所赐英姐被介绍到我家工作。

  英姐体态丰腴,圆脸黑发披肩,身高不足一米六,说话时略显吞吐,但智力正常,她工作给力,但不够利落,偶尔遭我妹妹责骂,但从不见她顶嘴,她在我家起早摸黑啥工都做,偶尔安排她喂鸡、喂猪、做饭,她也不嫌弃,而且她做出来的饭菜可口好味,令我欢心。每月领到工资,很少见她花钱,她跟我母亲说自己家贫,母亲又有病,还有弟妹读书,自己出来打工了理应帮补一下家庭,自己能省则省。所以每月领到工资都往家里寄。

  在我家工作约莫一年,一天她收到一封噩耗电报,称其母亲已撒手人寰去了“天国”。她手执电报霎时泣不成声,我从她窗前经过时,看见她在收拾行李,表情异常痛苦,豆珠大的泪水从她面颊滑落。翌日,她便辞工回家奔丧了。

  复工时,我看见她消瘦了许多,脸上的愁云仍未散去。我理解,年轻丧母痛彻心扉,精神的创伤岂轻易愈合,很长的一段时间,她人如木偶,从未见她笑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表情木讷,眼神落寞是她的写照。我母亲则常常安慰她,并且做起了她的红娘,把她介绍给家在浮山岭山麓下一位大龄青年。

  这位大龄青年叫阿松,阿松为人憨厚淳朴,且具有大山人吃苦耐劳精神,也许家居穷乡僻壤的山旮旯缘故,三十好几仍未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父母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频频请人做媒,无奈总是:落花虽有意,流水总无情。孰料我母亲为他俩搭桥牵线,结果这个月老做得出色漂亮,演绎一出情投意合爱情故事,“哥有情啊!妹有意!”的歌声仿佛为他俩而唱。二人心有灵犀,莞尔一笑,决意牵手醉红尘,不久便去登记结婚了。

  婚后,他们夫妇常来探望我母亲,每次前来都拎着大袋小袋礼物,凝望着脸上洋溢着微笑的夫妻,聆听着对我家人声声的亲切问候,感觉他们夫妻太热情客套了。一次我看见阿英语重心长地与我母亲促膝交谈,她说:“您是我的红娘让我找到了可托付终生的郎君,您的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我母亲死得早,现在想叫声`妈'已没机会了!这样吧,我就认您作'娘亲′可好?”我母亲凝望着眼前这个情真意切,身世凄凉的姑娘,欣然应允了。日后每次前来探望都叫我母亲做“妈”,由于她年龄比我大,我也亲切地叫她做 “英姐”。

  夫妻婚后为了生计,做起了建筑工,姐夫做“大工”,英姐则做“小工”,夫唱妇随,所谓“小工”确切地说是泥水师傅的助手,通常专门搅拌、提送灰浆、搬运火砖瓷砖之类的工作,这是一种不大轻松体力工,一天下来常感到腰腿酸痛,坐卧不舒服,但英姐没有抱怨工作辛苦,长年累月,风雨不改,早出晚归跟着姐夫出门干活。

  婚后二年,英姐的孩子相继出生,三年连续生育三胎男孩,随着孩子呱呱坠地,英姐只好停止干建筑工,在家抚养孩儿,照顾老人,忙里忙外,经常刚刚干完家务又要到农田料理耕种,一天下来总有干不完的活儿。终年的劳劳碌碌,令她心力交瘁,华发也早早光顾了她。

  眨眼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三个孩子相继入学后,每天清晨沐浴着晨风送孩子上学后,英姐又匆匆忙忙跟着姐夫重操旧业,早出晚归,当碎步踏着夕阳余晖,拖着疲惫不堪及衣裳肮脏的身子回到家里时,为了让放学回来孩子准时吃上晚餐,她又要使出浑身解数张罗晚餐。此际,英姐不忘抓住契机,言传身教教育一番孩子说:“自己尝尽了没文化的苦,为了生活一辈子只能干又苦又累的活儿,我们山区孩子要发奋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摆脱贫穷,改变命运过上美好生活。”

  三个孩子都非常懂事,明白自己家境及母亲的谆谆教诲,他们都看在眼里,牢记心上,读书非常刻苦用功,三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而且出自一个贫穷家庭,消息在村中不胫而走,霎时,村民们都对英姐刮目相看。三个孩子毕业后先后在城里安居乐业,娶妻生子。现在的英姐在城里过上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生活,村里人羡慕说:英姐苦尽甘来,而今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上苍眷顾她。英姐则微笑着说: 教儿教孙一定要教其发奋读书,待孩儿学有所成,美好生活自然来。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