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我的语文老师

作者:淑萍   发表于:
浏览:51次    字数:282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0

  回望过去的读书岁月,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唯一能够轻松应对的一门功课,就是语文了。而我语文成绩的稳步提升,离不开三位语文老师的悉心教诲。三位老师的语文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从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那时没有六年级),吴老师一直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时的吴老师还不到30岁,是一位端庄秀丽的乡村女教师,是一位既和蔼又严厉的年轻园丁。吴老师常说,小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造句;同学们造句造好了,也就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记得有一次语文考试的试题,就是要求用“惊心动魄”造句。

  后来,在讲解试卷时,吴老师说同学们用“惊心动魄”造句扣分较多,因为对这个成语理解错了。惊心动魄是一个四个字成语,“惊心”表示“令人感到惊讶和紧张”,“动魄”表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来是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可同学们的造句,不是说我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就是说我读了一本惊心动魄的小人书。那时“四人帮”被打倒不久,我的造句是“粉碎‘四人帮'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人民战争”,吴老师认为,我的造句还算差强人意。

  当年同学们最开心的,就是排队跟着老师到镇上看电影。但同学们也是喜中有忧,吴老师要求观看了电影之后,同学们每人要写一篇观后感。那些年里,我们看过《鸡毛信》《半夜鸡叫》《闪闪的红星》等多部电影。

  记得,在观看了电影《鸡毛信》后,我在家学着海娃的做法,用细线将一张小纸片绑在山羊尾巴下面,但不是纸片绑不牢,就是纸片露出来。我就在作文里写道,虽然北方山区的绵羊尾巴要比江南农村的山羊尾巴肥大,但要藏好鸡毛信也是不容易的。即使鸡毛信一时能在绵羊尾巴下藏好,但老绵羊总要拉屎撒尿,那无疑会增加鸡毛信暴露的危险。我的作文还说,海娃要送的鸡毛信粘有三根鸡毛,说明这信是十分重要而紧急的。将如此重要的信件、如此紧急的任务,交给十多岁的海娃,让其赶着羊群慢吞吞去送信,这好像不合常理。我认为,安排一个小孩送重要且紧急的鸡毛信似乎欠妥,而海娃在绵羊尾巴里藏信也不太可信。

  吴老师在讲评作文时,肯定了我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她认为海娃的送信和藏信,应该属于电影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合理想象和艺术虚构。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经吴老师推荐,我参加了公社组织的小学生作文比赛,并取得了参加县小学生作文竞赛的资格。然而,我最后的成绩并不理想,经历此事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吴老师鼓励我,要扬长补短、勤学苦练,多看看班级里订的《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上面的文章,多从名篇佳作中汲取营养。

  读初中时,陆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是一位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上课朗读课文抑扬顿挫,所讲的普通话很有磁性。陆老师曾对我们说,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他还说,初中生写作文的大忌,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为赋新词强说愁,这种硬拼凑出来的假模假样的作文,不要说别人不要看,可能连作者自己也看不下去。

  陆老师经常讲,语文学习是一个字、词、句积累的过程,告诫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要求我们平时要多阅读,既要做好课内阅读,也要坚持课外阅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只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文字素养,打好写作基础。陆老师还强调要多练笔,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多看、多听、多想,及时记下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感受;在注意阅读积累的同时,重视摘录名诗佳句,努力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初三第一学期的一天下午,陆老师将我喊到他的办公室,说是想让我当班长。我一听就有点急,因为当时我除了语文成绩较为稳定外,其他数学、英语等功课还是有点吃力,与优秀的同学比还有差距。我对陆老师说,最好还是让我做语文课代表。最后,陆老师尊重我的意见,另选他人当了班长。现在想来,当年的我年少懵懂,有负老师的厚望。

  升入高中后,从高一到高三,范老师一直是我的语文老师。范老师中等身材,圆脸、微胖,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扬州师院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任教,与沪上教育名家于漪同事数年,后来调回老家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范老师一直视于漪老师为自己的学习标杆,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启蒙学生独立思考、得体表达。

  与初中的陆老师一样,范老师认为提高作文水平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多读多练,读就是要读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和唐诗宋词。他说,如果一个人能熟记新华字典,那就不会把耒读成来,把酗酒读成凶酒,将恪尽职守读成各尽职守、不揣冒昧读成不端冒昧了。练就是要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能明确努力方向。范老师也善解人意,他看到同学们功课紧张,每天一篇日记难以坚持,就放宽要求,让同学们每周写一篇周记。范老师鼓励我们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学语文、做作文,贵在坚持,熟能生巧。他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重视背诵和摘抄,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动笔写下来,从一开始每次写两三百字,再到每次写四五百字,只要长年坚持下去,必定会有可喜的收获。待到语文考试写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一篇七八百字的作文信手拈来、轻而易举。

  高二时学校举办了作文比赛,我的参赛作文获得一等奖。作为评委之一的范老师向我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指出了作文的不足之处,他希望我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作文水平,争取高考语文取得好成绩。

  其实,除以上三位老师外,我的大伯也可以说是我的语文老师。大伯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还在部队里入了党,复员回乡后在村小当过语文老师。我虽然没有上过大伯的课,但也时常向他请教作文。大伯告诉我,写作文首先要语句通顺,不要有错别字,不要写流水账,要详略得当、文字精炼;还要恰当运用名言警句,用好俗语、成语、歇后语,更要用好唐诗宋词。大伯后来被安排到校办工厂当供销员,足迹几乎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那些年里,大伯每次出差归来,总会买几本文学杂志带回家,不是《收获》,就是《十月》,或者是《当代》《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从小学到中学,我常从大伯那里借阅文学杂志,尽管对有些作品看不太懂,阅读时也是囫囵吞枣,但长年累月阅读文学杂志,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文学的滋养。

  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我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强调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正是因为有了语文方面打下的基础,为我做好本职工作助力不小。我以为,学好语文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打好作文基础,乐于浸润于文学世界,将来虽说不一定会有泼天富贵,但至少会成长为一个精神丰盈的人。古人早就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4.09.07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