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徐仁海:兵支书陈伟臣

作者:喜宝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357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0

  “这片潮田海红米试验示范基地,是由茅岭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实施的科研项目:产量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目标产量350公斤每亩,新品种展示,掌握海红米新品种生育期、特征和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自2017年建立示范基地至今,在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的指导下,经过三年的试验,得出了潮田海红米可在岽军村规模生产的结论。为此,村里成立了潮田海红米种植合作社,种植规模由原先的50亩扩展到300百亩”。陈伟臣一边给我介绍,一边领着我踏着窄窄的田埂向稻田深处走去。

  陈伟臣是土生土长的岽军村人。2004年,17岁的壮族青年陈伟臣高中毕业即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榆林基地救生船当技术兵。

  读海图,看仪表,学操作各种器械、操控航向……陈伟臣跟老兵学跟班长学从书本学加班加点学。半年后,他终于可以放“单飞”,负责仓段工作并获得救生船的年度先进表彰。入伍第二年,陈伟臣被选送到海南大学学习并考取“航海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技术兵。同年,陈伟臣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并担任班长。第三年,升为士官。2007年,陈伟臣依依不舍地告别“八一”军旗,退伍回到家乡。

  采访中,陈伟臣坦诚地告诉我:“其实,自己一万个不想离开部队,自己在部队学有所成,综合技能拔尖,在救生船上是专门‘顶岗’的,哪个战友请假、哪个战友生病、哪个战友外出学习、培训,空缺都是自己顶上,什么是成就感,这就是我的成就感。部队领导也希望我留下。但,我是独子,父母年事已高,要照顾呀”。说这段话,陈伟臣的语气和表情,皆充满真挚和对遥远军营的留恋。

  “航海证”是金字招牌,一个对航海、船上各项技术娴熟的海军退伍士官、共产党员,回到港口城市防城港,肯定不会难找工作。防城港务局、旅游公司甚至私人轮船老板,都向他伸出橄榄枝。

  陈伟臣(左二)与防城区文联开展文学创作基地采风活动。

  伸出橄榄枝的单位月薪都在6000元以上。可当村官其时的月工资却不足300元。陈伟臣却选择当村官。

  傻不傻呀你?家人、亲戚、朋友,一百个有一百零一个表示不理解,极大的不理解!

  也有支持的,那就是部队的首长和战友。一封封来信,一个个电话,一条条微信,都是激励和点赞。

  战友还在身边!这就是激情,这就是力量啊。

  陈伟臣底气满满的,激情满满的,热切地参加村干部竞选。

  陈伟臣高票当选岽军村文书。

  “青年是岽军村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团结如何鼓励,如何引导这股生气勃勃的力量呢,我当了村干之后,就将共青团员、回乡知识青年,在村中有一定活动能力、致富兴家拔尖的青年登记在册,主动联系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这股力量很重要”,陈伟臣谈到当村官的收获,他很欣慰地告诉我:“这是他当村官的第一个成就。确实,在陈伟臣当村官的第一年,他就组建了岽军村篮球队、岽军村舞蹈队,并将年轻的血液注入到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岽军村舞狮队。使村里的文体活动充满活力和色彩。在村里的抢险救灾、综合治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建设、环境保护方面,全村的青年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获得群众的好评。”

  2011年,陈伟臣入选村党支部委员,正式成为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月工资提到800元。也是在这一天,又有老板找到陈伟臣,叫他开游船,开价是月工资8000元。

  800元与8000元,十倍的差距。但微微皱着眉头的陈伟臣默然有顷,决然婉拒。

  我问陈伟臣:“当时你真的没有丝毫动心么”?

  他笑笑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想肯定想过。然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说真心话,我总觉得家乡田野充满希望,自己相信在这片田野上有所作为,别的,考虑得少”。

  这是一种军人的坚定,一种军人的坚持,一种军人毅力。

  岽军村农民们在田间劳作

  当了党支部委员,官升一级的陈伟臣,骑着摩托车在水泥路面的村道上,在村民家门前的泥砂路,在冲仑江岽军村段的堤岸上跑得更勤更快。他到贫困户中了解核实情况,而后填表,而后往镇政府送,他到堤岸巡查,没有任何商量和通融余地,坚决地制止采沙船在冲仑江岽军村段的违法行为……慢慢地,村民们对这个身材高大、皮肤白净、说话和气、办事公正勤快的村官有了信任有了亲近。特别是村中的年轻人,更是喜欢与陈伟臣“坐坐聊聊”。

  2017年7月,村党支部换届,全村36名党员投票选支部书记,陈伟臣高票当选。退伍兵陈伟臣终于“主政一方”。

  兵支书陈伟臣的第一把火是党建,将“三会一课”制度化。陈伟臣一个一个老党员地走访,动员;对预备党员的督促做到面对面常态化;对入党积极份子的辅导更是贴心跟踪。村里年年有新党员补充……

  第二把火是凝聚合力,整治脏乱差,将村中的卫生“死角”彻底清除。为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夯实基础。被自治区评为自治区级卫生村。

  第三把火是整合全村的土地资源。主攻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2017年12月,“岽军村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陈伟臣兼任社长。也是因为陈伟臣在青年村民中的号召力。陈伟臣将潮田海红米种植规模发展的计划一公布,就有几名青年农民响应。当年,潮田红米种植面积增加了近百亩。

  秋收时节,靠种粮,岽军村集体收入达1.8万元。实现零的突破。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教事农者要因地制宜,把握好深浅宜种宜植的实际。规模种植海红米,是岽军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还在年初的时候,陈伟臣就与“乐村淘”挂钩,将崇军村的海红米推上网购平台。同时,陈伟臣到区文联请来近10多名本土作家,写岽军村,写海红米。为岽军村农业产业化发展造势。

  金黄色的稻田,稻穗沉甸甸地在爽爽的秋风中摇摆。“禾下乘凉梦,崇军稻花香。”在岽军村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风吹稻浪,白鹭成双,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过去这里是一片抛荒的盐碱地。村两委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探索海水稻种植,把盐碱地变“聚宝盆”。

  成箱的禾虫苗

  兵支书陈伟臣带领几名党员骨干前往广东省找到“海水稻”发现者、研究者和“海稻86”的培育专家陈日胜。通过学习和考察,大家一致认为海水稻耐盐碱性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广阔,适宜在本村种植,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从广东考察取经回来的第一年,陈伟臣带领岽军村党员干部又增加种植面积40亩海水稻。是年秋收,在海水稻收割现场,经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现场进行测产,平均亩产湿谷934.76斤,按照定单合同湿谷收购价2.5元斤,每亩产值2336.9元,扣除种苗肥料人工等成本每亩1000元,每亩收人达1336.9元。这一年,岽军村集体收入跃升到16万元。并带动村里36户140人实现脱贫摘帽。

  岽军村以发展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为载体,把基地建成“滨海党旗红”党建示范点。村党支部于2019年被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选为“四星级”党支部,被防城区评为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

  这一年,岽军村人欢欣鼓舞。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陆续回村,自始,至2022年,共有80多户100多人回村居住,30多户40多人居住城区或农村耕作。

  岽军村海水稻种植成功,茅岭镇党委、政府决定在所辖的9个行政村全面铺开进行海水稻种植,并以岽军村为核心建立一个“茅岭海红米海水稻种植产业园区。”利用中央扶持资金80余万元在岽军村建立茅岭镇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形成“生产——收割——烘干——储存——销售”一体化功能的生产销售车间,推动海水稻产业由原材料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2020年夏天,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正式投产。这一年,岽军村集体收入达21万元。这一年,陈伟臣获“防城港市新时代发展贡献奖”先进个人。

  岽军村海水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20年下半年村集体投入集体资金13.8万元,发展海水稻+渔业综合种养产业示范项目,通过预约订单和农村电商进行销售,同时带动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4人增收。

  稻田养鱼,禾下放养禾虫。崇军村两委种植海水稻成功之后,又思谋如何利用地质优势拓展农田功能,在挖掘稻田价值上下足功夫。进行立体开发,搞田园综合体建设。盐咸地里咸淡水养鱼,市场全景广阔;岽军村的稻田适合禾虫生长,过去就曾天然生长过禾虫。于是,村两委决定以这两样产业为突破口,进行放养。通过立体利用稻田,增收增效。

  岽军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2万余元,到2021年实现增收37万元,短短三年间翻了十几番,实现历史性突破!2022年全村海水稻收成超6万斤!全体村民致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年4月岽军村党总支部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6月,岽军村党总支部被自治区党委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而陈伟臣,也获得2021年防城港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2022年防城港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个人两个称号。

  现在,岽军村计划将海水稻种植再扩展150亩并进行田园综合体经营。这是陈伟臣的新计划。

  “农,天下之大事业也”。退伍兵陈伟臣选择了这个大事业。是啊,希望的田野总是让人憧憬。但愿,退伍兵陈伟臣的青春,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的稻花香和乡土情韵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喜宝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