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杨开斌:延安二题

作者:杨开斌   发表于:
浏览:5次    字数:211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63

  动车抵达延安站时已是傍晚时分,陕北高原的太阳依旧挂在天空,光芒将春天的延安山川涂抹成金黄,分不清是春天还是秋天的色彩。延安,我来了。那一刻,感到这次的旅程很神圣,思绪频道瞬间转变,期盼看到在教科书里读到,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座神奇的山、那座古老的塔。

  接站的大巴车向市中心驶去。“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的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回延安》诗句,此刻表达了我的心情。众人如我,大多奔着同一个目的首次而来。登车时的一阵喧闹过后,车上静悄悄,大家的目光都在盯着窗外。终于,有人忍不住向带班老师开口问:“离宝塔山还有多远?”,一下子打破了车上的寂静,原来他们也在寻找那个目标。按照延安干部学院的培训安排,有参观宝塔山的现场教学内容,在没有拿到教学计划之前,车上的人全然不知。带班老师冯丽是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戴着一副眼镜,知性秀丽,看不出是我想象中的陕北婆姨。她卖关子说:“你们想看吗?心中有向往,一会儿就能看到。想去吗?只要记住我的名字,我就带你们去”。众人异口同声:“想”。她俏皮说,大家要讲普通话,我叫“冯丽”,不是另一种动物那两个字哟。引得一阵笑声。

  第二天,现场教学的第一课就在宝塔山。

  仰视世人瞩目的千年古塔,像一把利剑屹立于山顶,直插云霄。更像茫茫山海中的一座灯塔,雄姿伟岸。此刻,一帧帧历史画面在脑海里闪现,多少热血儿女,从四面八方向着宝塔的方向走来,延河两岸的欢歌笑语在山谷里回荡,裸露的黄土高坡上,人们用智慧和汗水构筑起一道道的脊梁。屹立群山之巅的宝塔,傲视苍穹,栉风沐雨,见证了那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精彩华章。伫立在宝塔前,我一直在疑问,当年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延安城满目苍夷,唯有宝塔雄踞,免遭厄运呢?带队的老师告诉说,延安地处群山之中,众山相似,在那个没有导航的年代,敌机很难准确寻找到目标,宝塔山上的宝塔便成了判定方位的坐标,因而宝塔才幸免于难。宝塔旁悬挂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也成了战争时期的报警器,在避免了敌机轰炸减少灾难上功不可没。历经风雨,宝塔山如同一位稳健且从容的苍古老人,在这里守望着精神家园。

  站在宝塔山上,放眼望去,延安城尽收眼底。道路宽敞,高楼林立,苍翠满园,与依稀可见的窑洞形成了一方别样的风景。仰望宝塔山,感觉萦绕在另外一种氛围里,思绪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交替,不经意地将你带入一个朝圣者的境界,多了几分虔诚之心,就像延河流淌的清澈之水,滋润苍茫大地,丰富了北方,氤氲了南方。

  在窑洞前

  杨家岭,如今已是热门景区。在这远离都市偏僻贫瘠的乡野,让人心驰神往,接踵而来,彰显着它的无穷魅力。

  景点没有楼台水榭的曲径通幽,看不到参天古木的高墙深院。分布在山沟的各个景点,一如当年的模样。跨进景区大门的那一刻,看着这当年与陕北农民没有两样的普普通通生存之地,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心情很快由好奇变得沉重,思绪也跟随着一段段故事穿越到那个艰苦卓越的年代。

  四月的黄土高原,春和景明。在杨家岭半山坡上,有一排石口窑洞,这是开国领袖曾经生活工作了五年的地方。走进窑洞参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处今天看来无法想象的简陋的住所,竟有此般神奇伟力。他在这里孕育思想,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创造辉煌。一部部闪耀着光辉的著作在这里诞生,就像高原的风,吹遍大江南北。如同挂在“中央大礼堂”上的旗帜,高高飘扬,映红中国。窑洞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姿态,接受亿万人的敬仰。我站在窑洞门前的平地上,金灿灿的阳光射向山坡,眼前的霞光如投向电影荧幕的光束,脑海里闪现着历史的生动场景。

  一位穿着灰色粗布衣服的高大男人,站在窑洞前那块小菜园里,他时而挥动锄头翻动这块夹杂着石头的黄土,时而弯下身去栽下一颗颗菜苗或是除去杂草。他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布鞋上沾满了泥土。有时,他站在这里,看一眼渐渐发青的菜苗,脸上露出了会意的微笑。时而点燃香烟,凝视远方。沉思良久,便走进窑洞,伏在简易的办公桌上,挥笔写下《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之后,风起云涌,一场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在黄土高原浩浩荡荡展开。人们用双手征服贫瘠的土地,以顽强的意志冲破了封锁,将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是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至理名言。

  在窑洞前的石桌上,刚在重庆享受过奢华接待的陈嘉庚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位名扬天下的堂堂的人民领袖,招待他的竟然是摆在眼前的几个简单素菜。面对主人的歉意,陈先生当时是否理解还很难猜到,但得知这是主人自己在小菜园的劳动成果时,我想一定会受宠若惊。那场简朴而真诚的接待,陈先生吃出了别样的味道,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召开了一场记者会,发出来振聋发聩的感叹。窑洞前的小菜园依旧在,陈先生的名言也被证实。

  依然是在窑洞前的小石桌旁,窑洞的主人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接待这位外国客人与接待陈先生的的规格相差无几,不同的是少了一些歉意,多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沧海桑田,人间巨变,小石桌静静地摆在原处,桌上依然散发着真理的味道。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刘闯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