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秋风秋雨愁煞人

作者:雨思   发表于:
浏览:11次    字数:141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自小就非常佩服鉴湖女侠秋瑾。早就心之向往,想去拜访秋瑾的绍兴故居。今年初夏,终于如愿以偿。在一个晴朗的日子,行走在绍兴水乡的大街小巷,去寻找这位巾帼英雄的生活足迹。

  永远也忘不了那个风雨如磐的秋天,那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黑暗日子。鉴湖女侠秋瑾以自己的鲜血实现了誓言:“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刽子手们刀起血溅,一件沾满血迹的衣袍见证了刽子手们的无耻。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一个丈夫氅下的娇妻,更是一对嗷嗷待哺儿女的母亲。可是,她却义无反顾,以自己年轻的身躯,豪迈的赴死,来唤醒民众奋起反对和推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刽子手们的冷酷,恰恰印证了女侠的壮烈。女侠的生活环境是安逸的,从故居中的一房、一床、一桌、一凳,无不显现了这是一个殷实之家,书香门第。秋瑾的父亲是清朝时湖南的官员,秋瑾母亲的娘家是浙江萧山的名门望族,秋瑾的婆家是湖南的富商,她与丈夫王廷钧育有一子一女。她完全可以做一个安于现状的贤妻良母。可是,她却选择了一条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的路。周恩来说:“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还没有喊出来之前,她敢于仗剑而起和黑暗势力战斗,真不愧为一个先驱者。”

  1904年7月,秋瑾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毅然卖掉自己的金银首饰,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这一行为本身,在当时的中国是惊世骇俗的。要知道,那时候,中国妇女还裹着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秋瑾不但追求妇女解放、独立自主,而且还要去留学,求索革命真理,求索救国的道路。这一行为,足见了秋瑾革命思想之前卫、性格之刚烈。

  在日留学期间,秋瑾除了在校学习外,还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她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她在演讲中说:“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她号召姐妹们奋起革命,卸下封建统治者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演讲的时间已经过去100多年了,秋瑾这些慷慨激昂的演讲言犹在耳,振聋发聩,还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绍兴大通学堂是秋瑾最后工作的地方,也是秋瑾最后被捕的地方。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秋瑾愤而回国。到了1907年2月,秋瑾回到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的督办职务,并与徐锡麟共同筹备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同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徽刺杀清廷官员恩铭未遂,事情败露,徐锡麟被捕。7月10日,有人劝秋瑾离开绍兴大通学堂避一避,秋瑾不但没有听从劝告离开,反而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

  秋瑾被捕后,拒不交代口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关于秋瑾从容就义的过程,有一个绍兴人在7月15号的凌晨亲眼目睹了全过程。他的名字叫单阿和,居住在绍兴东昌坊口周家新台门门房,刚当警察就被分配在轩亭口值岗。他是秋瑾被杀时的目击者和见证人,是他在第一时间将这一噩耗报告给周建人和他的母亲鲁瑞:“一看是秋小姐,我不禁心里一惊,浑身发起抖来。杀人我也看得多了,但从来没有害怕过。这次不知为什么,秋小姐我是认识的,人很好。女人也要杀头吗?我抖个不停,赶紧跑开,远远地跑到别的岗哨去。但是,我还是静不下来。天蒙蒙亮,我想再去看她一眼,就到轩亭口,这时,只看到无头的尸体,和地上的一摊血。”

  单阿和还痛苦地说:“听说还卖了人血馒头。”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