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我家二宝小学毕业了。看到他的毕业合影照片,勾起了我一段纯真美好的记忆。
于是,我不由得拿出相册,翻看起二十多年前我在村小学教毕业班的师生合影照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一帧帧难忘的画面不停的在脑海回旋,在眼前闪现,在耳畔回响。那晨间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那课堂上教学互动的场景;那课间嘈杂玩耍的片段和欢声笑语;还有那上下学路上伴随的乐趣……一下子脑子里涌动太多深处的回忆和无尽的怀念。
在双民小学教书的那段日子,它不仅仅是一段记忆的片段,更是青春岁月里一抹不可磨灭的色彩,让人在回望时,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一
那是2002年元宵节过后第一天——开学的日子,我走进了村公办小学——双民小学。因为学校一位老教师到龄退休,而这隐于偏僻乡隅,匿于田野阡陌的乡村小学,将由村里自行解决缺员。那年我毕业不久,便机缘有幸地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
学校座落在村中偏北位置,毗邻于村委会房子西侧。校园东侧是围墙和大门,西南两侧有圩沟与外界水田相隔,北侧也是水田。三面水田汇在一起,而后伸向远方,视野颇为开阔。学校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坐北朝南,教学楼一层分别是一、二年级教室,最东边一间是教师办公室,最西边一间是储藏室。二楼是三、四、五年级教室,最东边一间是校长和部分教师共用办公室。教学楼前一块水泥地面和两边绿植草坪,与另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水泥路接壤,这是校园主路,往东通向学校大门口,往西通往退休的郑校长家。水泥路南侧是泥土地面操场。
学校有7名教师,都是本村人。校长、教导主任、会计是公办教师,在村小学教书30多年了,经历见证了学校的变迁和发展。其它2名青年女教师和1名中年教师也是民办教师,在这里教书六七年了。我报到那天,走进二楼办公室,看到墙上一行醒目大字:“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顿生自豪感。安排课程时,陈校长让我教四、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我欣然接受。教导主任彭老师给我讲了教学概况,并传授我教学工作核心:“备、教、批、辅、考”。这5字精髓,我如获至宝,成为我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指南。
开学后,记得我教的第一堂课是五年级数学。拿到课本,我把例题看了又看,然后认真回味我上学时老师教数学课时的情景,又虚心向五年级前任数学老师——已退休的郑校长请教。然后,认真写出每一堂课的教案,并在家里做了第一堂课的模拟讲课。充分准备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了讲台,36位学生齐刷刷地起身站立并异口同声喊道:“老师好”,我连忙鞠一躬,示意大家坐下。望着一张张稚嫩的脸,有徬徨,有踌躇,有轻狂,带着懵懂。我开始按照既定的步骤讲课和板书,按当时的教法,上一课书,首先引导攻下例题,掌握解题步骤方法,接着是课堂练习辅导,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解题方法,最后是举一反三拓展练习,布置课后作业。按照这个步骤,我终于拿下了第一课。这堂课,我的角色变成了老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
做为毕业班的数学老师(当时乡村小学是五年制),我是满腔激情、冲劲十足,但经验缺乏。我经常向老教师们请教教学经验,包括已退休的郑校长,我也曾登门拜访虚心请教。老校长老教师们也热心于给我讲述教学案例和指点迷津,这使我很快掌握了基本教学方法。
每天批改作业时,我把学生做错的或不会解的题目当天辅导纠正。即使放学后,也要把错题辅导完了,方可回家。我把每月一次的单元考试,改为每周考试。每次考试完,和学生们分析试卷,查找不足,以便知晓下一步的努力方向。那个年代,乡村学校的试卷是人工油墨机印刷成的。先在A3纸大小的蜡纸上刻好题目,再把蜡纸贴在油墨机槽里的丝网上固定好,在另一个槽子里放上一打A3白纸。印刷时,将两个活动槽子一合,拿油墨滚轮在蜡纸上滚过一遍,一张试卷就印好了。然后掀开槽子,取出印好的试卷,再合上两个槽子,继续印下一张试卷。印试卷时,滚轮在蜡纸上滚动时接触的力度轻了,印出来的试卷模糊不清,要保证每张试卷上的字迹清晰可见,油墨滚轮在蜡纸上来回滚过两遍,还要用点力压着滚轮滚动。因此印试卷是个体力活,一个班几十张试卷印出来,胳膊也有点酸酸的,有时候手上、袖口上也会触碰沾染上油墨。每星期我都出题、蜡纸刻题、印刷、考试、批改和辅导纠错,全校就我印试卷最多了。而那时年轻气盛的我,干劲十足,也感觉不到累。
为了让学生们见识到更多题目类型,周末我去街道上那家小书店找练习题册,托书店老板进货的时候顺带给捎上一两本练习题册。拿到习题册,我每天选出10道题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解答新题,开阔眼界,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在临毕业前夕的6月初,镇教办举行全镇小学毕业班抽考竞赛,按照人数比例,我班选出李润、李巍、陈媛媛、彭婷、王永刚同学,由陈校长带队到镇上参加竞赛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后考试成绩和名次公布,我班5名同学的数学平均成绩全镇第二名!消息传来,我和参赛同学高兴坏了!校长和家长说,李老师数学教得好。这句话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我欣慰的是前任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则享受了静待花开的喜悦。
三
2002年9月1日,陈校长把他兼任的五年级班主任一职交给了我。我走马上任,当了毕业班班主任,同时继续教四、五年级数学课。班主任就是班级管理者,不仅管学习、安全,也管纪律和活动等等。记得接任班主任的第一周,我安排了一节劳动教育课,带着全班学生清理校园卫生。分了任务定了标准,同学们有的拔杂草,有的扫落叶和垃圾,有的把垃圾杂草装进筐子抬去倒入垃圾池,还有几个力气大一些的男生用铁锹把操场上的坑坑洼洼铲填平整。大家边劳动边说着笑着……教学楼周围、绿化带上、操场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受到了劳其筋骨的意志磨练,校园也变得更加整洁清爽了。
2003年春夏之季,“非典”疫情爆发扩散,全国部分地区纷纷出现感染病例,一时间人心惶惶。在镇教办及学校部署下,班主任是班级防疫第一责任人,肩负疫情防控信息的上传下达、防疫知识宣讲、制止谣言稳定学生情绪,还有每天放学后给教室喷洒消毒液等工作。记得这期间班里出现了一次小风波,一天中午,班里小徐同学开玩笑说另一位同学感染了非典肺炎,于是两人开吵……小徐同学平时说话嘴上没有把门的,在这敏感时期,说出这个话,于是在班里迅速传播开来。几个同学跑到办公室向我报告,此时我也有点慌张,迅速赶去教室了解情况,安抚那位被诬蔑的同学,又把小徐同学带到办公室一顿劈头盖脸的狠批!小徐也认识到了造谣的严重后果。为了防止这句话传到其它班级,乃至外溢出校园传播到家长那里,引起村子恐慌的严重后果。下午的课堂上,我用了半节课时间给全班学生澄清这个谣言,并强调了造谣传谣的严重后果和法律责任……小徐同学也向那位同学道歉并获得了原谅,至此,这疫情下的谣言风波在班级里才算平息。
这年暑假开始时,疫情还没消除,防疫还得继续,按镇教办要求,暑假期间每天一名老师到校值守,电话向镇教办报告当天有无出现非典病例。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学校也没有固定电话,距学校门口约70米的那家小店里一部经营性固定电话,被指定为老师们向镇教办报告疫情的唯一联系渠道。直到暑假临近结束,疫情才彻底消除,工作生活恢复平静。
当了三个学期的五年级班主任,管理学生、提问责罚……时刻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唯恐我对他们的些许放纵,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给学校工作添麻烦,也让家长跟着受累。我如履薄冰,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情,每天都会重复啰嗦几条“法则”,也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班级里的淘气鬼、叛逆者、大神都一一过了招。
四
2003年秋学期开学前夕,学校订购的课本到了镇上新华书店。由于连日的阴雨天气,村口通往学校的四里土路成了稀泥路。为不耽误新学期开学发书,陈校长让我去雇一辆农用拖拉机把160余套课本运到学校。我找了四堂叔,他开着手扶拖拉机,载着我前往镇上。学校到镇上新华书店26里路程,出了村子还要走一里泥巴路,才驶上通往镇上的主干道——镇南路。这是一条石子铺成的路,因有些年头了,石子路面有些坑坑洼洼的,拖拉机颠簸行驶了1个多小时到达新华书店。
我和四叔把领出来的一捆捆牛皮纸包裹的课本装进几个蛇皮袋里,搬上拖拉机,码整齐,拿出带来的几件雨衣严严实实地覆盖在上面,以防路上下雨。启动拖拉机往学校回,走过镇南路,拖拉机驶上了泥巴路。这泥泞的路面,且路的两边是水渠,是让我和四叔感到揪心的一段路,路况迫使他放慢了车速,开始上演惊心动魄。四叔小心翼翼地紧握着拖拉机的方向手柄,在泥泞的路上曲线向前挺进。拉着沉沉书本的拖拉机,泥巴粘着车轮,车速太慢就走不动了,车速快了容易滑溜方向失控。还好四叔行驶这种路况有驾驶经验,车速和方向都掌握得恰当,总算有惊无险安全抵达学校。这一路上,历经石子路的颠簸和泥泞路艰难险阻的挑战,我们稳坐钓鱼台般地沉着应对、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了运书任务。
五
我家住村东头,距学校三里路,每天往返四次。从家去学校有两条路,一条是村里的主路——3米多宽的泥土地面路,另一条是宽窄不一的田间小道。那个年代,农村学生大多是自己步行去学校,骑自行车的较少,家长接送的更是罕见。我每天也是步行去学校,一路上会遇到不同年级的七、八个学生陆续加入结伴而行。晴天我们走村子主路,下雨天主路上和稀泥不好走,我领着学生们走田间小道,那田埂上长着毛草,稀泥少,是下雨天很好走的路。
每天上下学的路上,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话题很多,聊喜欢的课外书,聊生活中的趣事,聊未来的理想;有时他们也讲讲那些关于神仙、妖怪和英雄的故事片段;还有他们之间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路上,总是与阳光、欢笑和活力紧密相连,他们的童趣和纯真无邪让我也时常感到无忧无虑的快乐!
寒来暑往的上下学路上,我们欣赏着乡村田野上四季变化的风景:仲春,踏足于油菜花田间,看蜜蜂和蝴蝶,还有暖风带来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初夏,行走在绿意盎然的秧田埂上,听那此起彼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蛙鸣之音,感受微风带来田间地头的清新气息;金秋,穿梭在稻田间小路上,看蜻蜓和五彩斑斓的昆虫,还有农人忙碌着收获的喜悦;寒冬,顶着呼呼的北风,或踩着皑皑白雪,在洁白的大地上留下了坚持的脚印……课堂里,有时我们的裤腿上还沾有清晨草尖上的露珠和田埂上的泥巴,这是与大自然多么美好的亲近与和谐。
六
随着村子里很多孩子跟随在外地务工的父母那里上学了,学校面临严重的生源不足,学生数量逐年下降。2004年初,政府在对接上级整合教育资源,农村小学并校集中办校的教育改革政策下,撤并了这所小学。3位公办老师和留守的学生们就近安置到街道上的一所小学,我们几个民办教师也将另择他业。
想想要离开讲台了,要离开学校了,心中的不舍与感慨如潮水般涌来,却发现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一天下午,学校安排大合影后,同学们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地找老师在教学楼前合影,而心中却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送走了最后一批没有毕业的学生,美好的双民小学时光在这一刻定格!一段教书的经历,一副青春的模样,一抹乡愁的回味!以至多年以后,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我也曾几次梦里再现那时温馨的场景,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这一切都成为了永恒的珍藏。
岁月沧桑,世事更迭,原村小学已经被现在的党群服务中心取代。楼前的绿植和草坪地变成了水泥地面,操场上也长满了茂盛的杂草。而操场东南两侧边上当年的那一排小松树现在已经长成了粗壮的参天大树,我想,这些松树正是象征着当年那群稚嫩懵懂的学生们现在已正值壮年,他们已投身于社会众多行业,也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正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着。愿他们历经岁月洗礼,归来仍是少年!
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