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一直被奉为红色旅游的经典之地。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的很多景点都蕴含着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记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哨口、大井旧居、小井红军医院都是革命圣地。“山因革命而高”,井冈山被朱德元帅称为“天下第一山”。
以红色旅游著称的井冈山,实际上是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雄、险、秀、幽、奇”是对井冈山独特魅力的最好概括。巍巍五百里井冈,连绵不断,是为雄;峰峦叠嶂,如刀削斧砍,是为险;绿海无垠,溪流清澈,是为秀;林木蓊郁,沟壑阴森,是为幽;云海瀑布,气象万千,是为奇。井冈山灵山秀水,吸引着我们一路前往。
井冈山的主峰五指峰,崖壁险峻,林木茂密。绝壁、奇石、古松、杜鹃、还有屈指成拳的峰峦,构成井冈山一绝。主峰下的毛泽东旧居八角楼残墙弹痕累累,可见当年战斗的惨烈。当年毛泽东上井冈山时,用几十枝步枪作为见面礼,换取了上山武装割据的资格。旧居前树下的“读书石”,传说毛泽东在井冈山时,常坐在石上读书。在这里,毛泽东认识贺子珍,并结为革命伴侣。屋后的一棵红豆杉树,传说随毛泽东的去来而几度盛衰,树木有情,天人感应,不由人不生感慨。
旧居内陈旧的桌上,摆着一盏清油灯。我似乎看到,伟人正在微弱的灯光下,为中国革命的命运而沉思。在这里,毛泽东写出了《中国革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首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回答了一些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并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在群山环绕的茨坪北山,长眠着众多的英烈忠魂。作为井冈山历史和井冈山精神的井冈山烈士陵园,青松翠柏,万木葱茏。在陵园纪念堂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上,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摆放着哀悼烈士的花圈。看着陈列的历史文物,朱德挑粮用过的扁担、彭德怀在井冈山的功过、王佐与袁文才的错杀等,历史在迷雾中一一展现。
在山顶的革命烈士雕像园,雕塑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何长工、滕代远等革命前辈的雕像。“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毛秉华先生满怀深情地介绍说,井冈山的土是红色的,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牺牲在这里的烈士有四万多。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红军班长马奕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三营营长肖劲在腹部中弹肠子流出来的情况下,把肠子塞进腹内,又继续冲锋;茅坪乡工农兵政府秘书谢甲开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大义凛然,被敌人开膛破肚,挖出心肝,把身体砍成五段,抛入河中;朱德的前妻伍若兰被俘后坚贞不屈,拒绝投降,被敌人斩首挂在城门示众。……四万多名烈士中有三万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后人特意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烈士碑。
最令人心颤的一组雕像,反映了一个悲壮的故事:毛泽东及其红军第一次离开井冈山时,山上百姓尚有两千多口。红军走后,遭到了敌人的残酷屠杀。待到红军第二次回到井冈山时,毛泽东准备了两千多块银元,人均一人一块救助山民。可山民为革命牺牲过半,剩下不到千人。眼看大半银元无人领,毛泽东潸然泪下。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是茨坪通往宁冈、永新进入井冈山的通道,是当年红军五大哨口之一。在这山路狭窄陡峭、易守难攻之地,当时四个团的敌人对红军“围困万千重”,企图偷袭井冈山,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借天险奋勇抵抗。山上仅有一门迫击炮,三发炮弹。在前两发炮弹因为受潮没有打响的情况下,第三发炮弹响声,吓得敌人魂飞魄散,逃之夭夭。抚摸着那门立下大功的迫击炮,好似置身当年红军众志成城的井冈山前沿阵地,听到宣告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隆隆炮声。“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的这首《西江月·井冈山》,以前不知读了多少次,而这一次,登上井冈山之巅,站在黄洋界上,身临其境,融入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爱之情,才真正读出味道,读出真谛,读出了真情实感。
正是在这隆隆的炮声中,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鲜艳的红旗才相继插上了瑞金、遵义、西柏坡、天安门,才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孕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传承红色基因,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