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黄英:灯暖

作者:浅陌   发表于:
浏览:2次    字数:302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35篇,  月稿:35

  三年前,学生推荐我看《十三邀》,这是档人物访谈节目,由主持人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节目从2016年开始,已有六季,恰好我刷到第六季第一期《许知远对话黄灯———我和我的二本学生》。出于职业的共性,我认真聆听了黄灯的个人经历及创作这本书的偶然。

  正是这次对话,让我对同龄人(黄灯比我小一岁)的经历产生了好奇。1995年黄灯大专毕业进入印染厂,工作两年遭遇下岗。好在读大专期间她开始专升本的自考,1998年获得本科文凭。下岗后她选择继续教育提升自我,1999年考上武汉大学文学硕士,2002年硕士毕业后她又攻读中山大学文学博士。这是农村女娃改变命运的个人传奇,更是20世纪中国乡村读书女性的励志代表。当年博士生,原本有更好地选择,她以学校招聘广告上申报新专业紧缺的“急需人才”落户广东一所普通的职业技术学院,主授课程为《大学语文》。

  在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属公共课,文学博士讲授显然不在话下,可什么机缘让她关注在外界看来不起眼的二本院校学生群体呢。为探其缘由,我网购了纸质版的《我的二本学生》。

  二十万字不到的专著,讲述了她和一百多名学生相处的故事。不仅仅有师生在校相处的短暂时光,还有毕业多年后散落在城市不同角落的师生交流。相比于名校,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平淡无奇,无论原生家庭还是个人工作,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的不公,努力上进,拼搏奋斗,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一落脚之地。黄灯的文字呈现出二本学生个体的生命境况,更敲开了中国转型时期普通青年的心灵成长史。

  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相比之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不可否认,80后拥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广东金融学院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广州,面向全国招生。在很多人的眼里,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是经济腾飞的主战场。可这所院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一般,贫困不在少数。

  黄灯没料到教学第二年五月份的一个下午,根据教学进度,课表安排是的作文课,却因一场少见的台风,让她修改了原本备好的作文题,临时借景定为《风》,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个名叫邓桦真的女生用朴素的文字让黄灯老师心疼,文章开头“……我们没有心情去体会风的呼啸,只能用呼啸的‘风’来写自己的心情,外面那一阵阵凄厉的风声不正好是自己此时内心的哀鸣吗?……”从描述中,黄灯老师了解到该学生家庭基本情况:长女,有两个弟弟,家庭月收入不足一千,她承受着村里人‘不孝’的看法坚持上了大学。打暑假工、勤工俭学,仍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费,她申请助学贷款因父母年龄不到四十五岁而被拒。半年没有拿到生活费,她不知后面求学之路能否走坚持?这让入职不久的黄灯极为震撼,她在不安和难以放下的焦虑中,当天通过校内邮箱,向全校教师为其发起募捐。

  黄灯来自农村,深知贫困家庭读书不易,这些学生的命运,其实也是自己的命运,虽然时间跨越十多年。她开始关注学生个体,从2006年秋季,她不仅给全校学生上公共课,还在新成立的财经传媒系上专业课,兼任06211班的班主任;2016年,她第二次当班主任,接手1516045班。正是这段经历,黄灯近距离地了解到不同家庭和不同学生有着不一样地选择。优渥家庭环境中的学生自信开朗,擅于人际交往、乐于才艺展示;来自偏远或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中一部分相对自卑敏感,在班级默默无闻唯恐被人注意。当然家庭环境对学生毕业后的选择有着巨大影响,条件好的可选择骑驴找马或继续升造,直到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相对满意为止;而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就得忍耐租房的困窘,工资低,高房价和工厂流水线上挣扎。

  黄灯善于观察是优势,但走进学生内心并非易事。作为大学教师,她最大的感触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半点兴趣,他们不会反抗,但他们会立即耷拉下脑袋,低下头去看手机,连一个不屑的表情都吝于做出。这是一次集体的踏空适应。”如何通过教改,找到与学生的连接点很重要,她尝试教学改革。2010年她在本科专业中挑选几个学生,建立“导师制”,是基于师生互信所建立的松散的“君子协定”,在松散管理的默契中,超越于学校的任何考核、规范、绩效目标之外,一种“心甘情愿学”和“心甘情愿教”的学习模式。有了“导师制”模式,教学内容是关键,黄灯根据传媒专业特点,着眼于学生课后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生活,要求学生在辅导期间完成非虚构十万字的写作量。

  正是这次改革,学生开始观察生活和思考未来,并源源不断地给黄灯提供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打开微观社会的视野。没有功利考核的自愿交流,她悄然发现了这群二本院校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需求。无论是遭遇家庭变故的刘婉丽,漠视中长大的徐则良,还是成长在贫困混血家庭中的李沐光,在家境优渥且有艺术氛围中长大的杜子然,单亲家庭独自成长的颜芳坤……他们在进退两难间徘徊、理想追逐中迷茫、残酷现实里碰壁时,他们会向黄灯敞开心扉。正是这种信任,黄灯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大,有些事情并非个人能解决,但她可以耐心地倾听,甚至陪伴其走一段路,让他们不再孤独,感知世界的温暖。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提出“教师不仅是‘经师’,更要成为‘人师’”。在《我的二本学生》中,我读到将“经师”与“人师”融为一体的黄灯:作为文学博士,其文字朴素简洁却有温度,从微观个体把握宏大叙事,涉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面对不同时代的教学对象,她善于改革创新,导师制和非虚构写作模式让教育回归本真;同时她用仁爱之心打开了学生心灵,让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认知更大世界,学会从不同视角思考,探索自己,找寻答案。

  读完黄灯朴实温情的文字,我很兴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书育人之路,当然她是我的偶像。作为有着25年教龄的思政课教师,我一直坚持用爱心、细心、耐心编织我的从教岁月,赢得了一些学生的信赖。在校时是师生,有烦恼时可向我倾诉,有困难可向我求助;毕业后成了朋友,无论工作还家庭的开心事、烦心事,依旧可分享。

  时代前行,我与学生的年龄差增大,如何缩小“代沟”,我不断探索教学改革,认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是最简捷的途径。从2018年开始布置一项作业,要求每个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并说明理由。我来整理汇总,既可作为朋辈教育推荐给学生,又有助于我扩大阅读面,了解学生的关注点。

  清楚记得2020年下学期,当我讲完“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课后有位学生向我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我觉得爱情不过是彼此对物质的筛选而已。”坦诚自己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对她而言,不是痛苦,而是高兴,因为实在不想听到他们用最恶毒的语言相互攻击。并说自己是母胎单身,大概率一辈子。第二次课,我做了“关于婚育,你是支持还是反对”的调研,竟然有近半数学生持反对意见。我不知道这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是学生的真情实感?为进一步了解真相,我通过雨课堂发布三行情诗征集公告,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完成率远远超过章节课后练习,高达90%,这说明学生对爱情有所期待,并非不婚不育。更可喜的是这些情诗恰好让我发现了学生的才华,为此我坚持每学期做一本,并配上精心设计的封面,至今已完成五本。学生反馈:“我给老师一首,老师回赠我几百首,何乐不为?”

  灯是火的记忆,是光的积聚;灯光照亮了人们前行的路,温暖着旅途中孤独的心。文如其名,黄灯在著作《大地上的亲人》中介绍名字由来:家乡有“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父母将出生在正月十五的三女儿取名“黄灯”。作为老师,我想像黄灯一样,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提灯人——用爱照明,尽情暖心,以文育人。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