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苦涩的年代(六)

作者:文琴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10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31篇,  月稿:31

  许多往事,伴随着岁月走过了五十个春秋,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它们时不时地蜂拥着在眼前,或于脑海中一帧一帧地浮现,一幕一幕地上演,唯恐被记忆的大脑遗忘了似的。于是,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迫不及待地走进我慷慨淋漓、思绪万千的字里行间中,再现当年的时光和情景。美中不足,愧间有余,记忆也有丧失能力的时候,导致无论如何绞尽脑汁地回想追思,六七岁之前再也没有三桩两件像粲焕的流星一样在脑际中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了,再也不能字字有声、句句传情地交相辉映于我触往抚昔的指尖或笔端了。

  在四年级升入五年级的那年暑假(那会儿没有六年级),我就读的双沟乡西湖小学(1989年双沟乡与双沟镇合并,改名为双沟镇西湖小学)将新建一处四间砖瓦水泥棒结构的教室,以解决大队里部分学生迫于眉睫的上学无处所、求知无课堂的问题。虽然是仅有四间,但足可以改变一群学生求学问道、释疑解惑的悲苦命运和悲惨人生。

  学生们听说学校要新建教室了,都不约而同、情不自禁地奔走相告、口耳相传,激动、喜悦的心情不言自喻。高兴的劲儿比过年犹过之。

  新建教室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得格外顺利,没有遭遇到大风小雨、多困少难的干扰。在没有放假之前,砖头、水泥、钢筋以及水泥、石子制成的桁条棒等建筑材料就全部购买、运输到位了,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动工。当然,一切紧锣密鼓、按部就班的马不停蹄、全力以赴,皆是为了能赶在秋学季开学前,学生能从昏暗的教室走出来到宽敞明亮的教室,改善学习环境,接受优越条件的滋润、沐浴和洗礼。

  按照学校的整体布局和规划,新建的教室选址于校园东南角。前面约十几米处紧临着一条长约2000米、宽约5米的时曲时直、时坑时平、时宽时窄、时起时伏的黄土路,且一卧就是成十上百年。黄土路两边虽然经年累月遍布着形色各异的脏乱差,但一年四季也呈现出一派恬静怡人的雅活繁:有水沟、渠道,有涵洞、石桥,有池塘、庄稼,有农舍、院落,有猪圈、牛棚,有食槽、木桩(拴牲口用),有草垛、菜园,有谷场、坟冢,有茅房、粪坑,有污水、浊流,有杂草、绿树,有枯枝、败叶,有蟋蟀、蚱蜢,有蝴蝶、蜻蜓,有牲畜留下的蹄印、村民扔掉的垃圾,有家禽觅寻、野鸟鸣啭,有耕田犁地的吆喝声、收场割豆的忙碌身,有间苗薅草的穷苦人……

  鲜明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最终定格成穷乡僻壤、百业凋敝的画面。

  放眼顺着黄土路望去,不管是向东远眺、还是向西极目,尽收眼底的总是萧条百景、凄凉万象,无一处让人赏心悦目的境况,不免苦从脸上起,愁由眉间生。心里盘算着,嘴上嘀咕着,这样的萧条凄凉不知驴年马月才能被焕然一新所取代。这条黄土路虽然貌不惊人、形不艳人,但却是一条交通要道、喉舌之路,承载着多少村人,或是行人的南来北往,聊堪欣慰!

  西湖小学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南北约80米、东西约60米,被冠以名副其实的袖珍学校。靠近校园的正北面是一排连在一起的六间砖石瓦结构的教室,大致是这样的:墙体下方为60公分高垒砌成的大石块(表面基本是凿得平整的);石块上面砌的是约200公分高的砖块;顶上铺着一排排整齐化一的红色瓦片。室内是原始的黄土地面,而不是光滑平坦的水泥地面。时间久了,地面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坑洞,这给扫地的学生带来极大的不便。用以卫生的清洁工具都是自备的。落在坑洞里的灰尘、纸屑、果皮等垃圾需用手一点一点地取出。极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值日时也会故意把垃圾扫到坑洞里去,来个投机取巧。这排教室后面是长年大片大片泛着绿波或是金浪的田地。每年的夏收、秋收,老师都会主动带领我们到校园后边的田地里帮衬着村民们掰玉米、拾麦穗、起花生、运谷物等,此举大大丰富了劳动课的内涵,也深深磨练了同学们的顽强毅力和意志品质。

  除了六间门朝北教室以外,还有六间门朝东的土坯草房,是西湖小学建校以来最早的教室,可以名正言顺地入选全乡首批创年代已久记录。由于风吹雨淋、雪侵霜蚀,草房显得摇摇欲倒。因此,走进迈出都要捏着一把汗。六间草房的布局是这样的:北面四间为教室,南面两间办公室。教室里的光线很昏暗,常年不沾阳光,只有些许微弱的亮光从长约60公分,宽约30公分的窗户艰难地渗进,为学习于此的学生们默默地奉献着缕缕光明的前景。窗户离地面很高,且是扁平修长的那种,目的是防止有学生从窗户爬进爬出,摔破了脑袋,摔折了手脚。

  依稀记得:每年冬天,同学们为了抵御严寒,会自带一些塑料布、铁钉、木条等把窗户蒙上,防止冷风灌进来,肆意地欺负着身着单薄的未来花朵们。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写字、上课,若不用尽目力,很难分辨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b”与“p”、“d”与“q”,也很难辨清自己在簿本上留下的“m”与“n”、“e”与“c”等,对视力的影响是可想而预的,但受到当时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也只能委曲求全。为了不破坏学习的心情,自我安慰是必不可少的:有志者不在学校的宽敞或明亮。由于学校教室紧张,我一、二年级时就是在村子里三间茅草房里识文习字的,且是复式班。三年级时才正式到西湖小学上课,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

  当时西湖小学的校园是属于那种敞开式的,因为周围没有隔离围墙。寒假或是暑假中,为了教室免遭周边村庄牲畜或人为的破坏,每年放寒暑假时,学生们都要到学校的周边挖坚硬的泥土,把教室的门严严实实地封起来,开学时再七手八脚地扒开。这样反反复复堵了扒、扒了堵的事,我格外幸运地经历了好几次。每一次堵门、扒开,都要把小身板累得腰酸背痛、筋疲力竭。提及堵门,我不得不把一件尘封多年的事拎出来说一说:有一年学期结束取土堵门,一个同学被藏在阴暗处的蝎子猛地蛰了,于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在无遮无挡的校园上空划开了。同学见状吓得大惊,纷纷叫嚷道:

  “堵门事小,救人事大,赶快送大队医疗室去。”

  不知是哪一位同学是担心过度,还是口误所致,竟然说道:“快快送医疗室,别落个来不及!毒蝎会蛰死人的!”

  这句话在我儿时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学校要建新教室,这对于我们正在求学问道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都巴望着落成后,能幸运地成为新教室的主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的梦寐以求。

  那年刚放暑假的一天,我正在父亲的陪同下写作业,忽然门外走进来一位年近花甲、身材瘦小的老人。父亲向来人称呼了一声“表叔”,并示意让他坐下。来人没有坐,只是和父亲简单说了几句,就冲着里屋窗台下的我说:“明天上午九点钟到学校去一下!我现在还要抓紧时间去通知别的同学。”说完就匆匆忙忙地转身离开了。后来得知,到村子里来挨家挨户通知学生们到校的是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居民。此人在西湖大队是出了名的“跑腿”。即:大队若召开全体村民会议,都是他挨个村子通知的。没想到,他竟然也成了学校跑腿通知的人了。

  听了来人的话,我深感纳闷,刚刚放假没几天,通知到校做什么?没道理啊。不管什么情况,明天到学校就一清二楚了。

  第二天和村中几个同年级的学伴,一边走、一边玩,漫不经心地往学校走去。来到学校一看,被通知到学校的都是四五年级清一色的男生。

  就在同学们纷纷议论所为何事的时候,校长的小儿子胡晓飞舞着眉色说:“学校马上要动工建教室了,但没有沙子做砌墙的泥浆,需要我们带上劳动工具到学校西南方向约两公里的二级站去取黄沙(说是黄沙,其实并非是真正的沙子,而是那种黄色沙土,学校周边方圆几公里内只有此处的土壤是呈黄沙状)。”听了胡晓的话,我不禁倒吸了满肚子的凉气。

  事情正如胡晓同学所说。

  接到班主任布置的任务,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叫苦连天,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跑那么远的路运黄沙,这对于我们一群身材弱小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千辛万苦、力不从心的事情。但任务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尤其是想到马上就能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了,同学们都重新振作起了精神,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次日,同学们复又返回学校,但与前一天不同,今天同学们的手中都带上了劳动工具:有肩扛扁担的,有手拎“布兜”的,有身背粪箕的,有手拿铁锹的,有手持洋锨的,有手提锄头的,有手握木棍的……

  在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几十名学生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陆陆续续地来到了二级站。热火朝天、挥汗如雨的劳动开始了,力气大的负责抬土,力气小的负责挖土。就在大家挥锹动锨挖土取土的时候,却被田地的主人发现了。主人甚是恼火,不由分说,把我们学生手中的劳动工具夺下来扔了个七零八落。因此,取土即刻终止。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丁老师也自知理亏,耷拉脑袋,默不作声。

  村民阻止取运黄沙的事惊动了校长。为了建教室不受影响,胡校长找到了大队张书记出面调解。

  在校长、大队书记和田主三方的协商下,我们才得以把运送黄沙的事情继续。校长答应取完黄沙以后再把被毁的土地负责整理平整,不影响种庄稼。

  由于力气小,我们一路上要歇息数次,运行中也不时地移形换位——扁担从右肩换到左肩,再从左肩换到右肩;前面的人换到后面,后面的人换到前面。两个肩膀实在吃不消了,就使劲用双手把扁担向上支撑,以减轻扁担对肩膀产生的重力。有两个同学抬运黄沙,在路过一村民家厕所的粪坑时,不知是由于没控制住身体,还是后面的同学故意使坏,走在前面的那位同学一下子连人带土摔粪坑里去了,弄得满身都是粪便。引得周围的同学戏说:“黄土没抬上,惹了一身臭!”

  千辛万苦把黄沙运完了,还没顾得上把双肩消肿,把筋脉疏通,把体力恢复,又通知返回学校到差不多一公里外的洪泽湖里取水侵泡黄沙。

  又是一番磨难!

  那年暑假的日子真是难熬!

  抬来的水没铁罐、水缸等盛放水的器具,建筑工人只好在工地的旁边挖了一个大大的土坑作为蓄水池,让我们把水一桶一桶地倒进去。等同学们把蓄水池担满了,老师才让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家。

  抬水运沙持续了几天,同学们的艰辛付出就持续了几天。

  新教室落成了,但我没能如愿享受其带来的快乐,因为那年新学期开学,我转学随父亲到魏营中心小学去了。但我从未后悔过、失望过!

  劳动创造了宽敞,劳动创造了明亮,劳动创造了洁净,劳动创造了苦尽甘来的喜悦,也是劳动创造了一道属于我儿童时抬水运沙的靓丽风景。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