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诗
文蔚书院试士①偶成
庆之金
一城环绕万山中,
喜听弦歌②半亩宫③。
灵气独钟恒岳北④,
明贤久慕笔头公⑤。
天教时雨敷⑥兰秀,
人眄⑦秋风折桂丛⑧。
偶叶薄书⑨评月旦⑩,
敢云雅化(11)比文翁(12)。
二、背景
庆之金1875——1908年任蔚州知州,期间,蔚州文蔚书院的士子经考试获得官职,这是文蔚书院培养出的人才,是蔚州教育的辉煌成果,作为时任蔚州知州的庆之金,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于是欣然命笔,创作了《文蔚书院试士偶成》这首诗歌。
三、作者
庆之金(1815-1908),字砺堂,号式如,安徽含山人。为清代官吏。咸丰辛亥举人。历仕肥乡县、曲周县、正定县知县,蔚州知州、候补直隶州升用知府。
清光绪三年(1877)庆之金编纂的《蔚州志》刊印。
四、注释
① 试士:试士的拼音是shì shì,它的释义是指古代为授与官职而考试士子(学子;读书人)。
②弦歌:.为出任县令所吹奏的乐典。
③ 半亩宫:明朝诗人莆田在《题圣泽书院》一诗中写到“斯文天相有遗踪,讲道鲁营半亩宫。”半亩宫即书院。
④ 恒岳北:北岳恒山。
⑤ 笔头公:即笔公。北魏古弼的绰号。《魏书·古弼传》:“ 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古弼:曾赐名古笔,代郡人,官至司徒,封灵寿侯。
⑥ 敷:开花。
⑦ 眄:miǎn;看,望,观看。
⑧ 折桂丛:为国家举贤良,为天下第一,犹如折桂林之一枝,折桂谓科举及第,折桂丛,谓多人科举及第。
⑨ 偶叶薄书:偶,偶然;叶,同“页”;薄书,才薄书浅的简称(自谦语)。我才薄书浅偶然作成这首诗歌。
⑩ 评月旦:即月旦评。月旦,每月第一日。东汉许劭(shào),汝南平舆人,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共好品评人物,每月初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
(11)雅化:高雅教化。
(12)文翁: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舒城人(今属安徽舒城),西汉循吏。西汉景帝末年,文翁任蜀郡太守,文翁为改变蜀中闭塞、落后的状况,兴教育、举贤能在成都设置学官,创建官学,以石头修筑校舍,称为“石室”,又称“玉堂”。经文翁倡导,四川学风大兴,渐与齐鲁之学齐名。
五、翻译
万山环绕着蔚州城,最爱听文蔚书院中为考试合格的学子授予官职所吹奏的乐典。(文蔚书院为社稷培养了众多人才),这是灵气独自钟爱北岳恒山的蔚州啊!贤明的蔚州人久久仰慕有才能的北魏时期的代郡人古弼,这是上天降下甘霖让兰花开放的更秀美啊!人们看到在这金秋丰收的季节里,文蔚书院为国家举贤良,科举及第。我才薄书浅偶然作成这首诗歌,象东汉许劭那样品评文蔚书院及众多人才。文蔚书院兴教育、举贤能、育栋梁,政绩卓著,能与西汉时期的文翁重教育,兴川蜀相媲美!
六、赏析
庆之金的这首《文蔚书院试士偶成》,赞美了蔚州城优美的地理位置,赞美了蔚州钟灵毓秀的人文环境,赞美了文蔚书院兴教育、举贤能、育栋梁的办学效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治理蔚州的执政理念,反映了诗人学习前贤的意愿。
特别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半亩宫”、“ 笔头公”、“ 折桂丛”、“ 评月旦”、“ 比文翁”的典故,使该诗意蕴深厚,艺术性强。所谓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含义,直接用典故,而又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感悟。本诗的写作特点就是精于用典,值得读者反复品味,方能领会其主旨和寓义。
诗歌的首联:“一城环绕万山中,喜听弦歌半亩宫。”首联点明了蔚州城万山环绕,城居盆地,地理位置十分优美。在这优美的蔚州城内文蔚书院里,为考试合格的学子授予官职吹奏着乐典。诗人的着眼点,由远及近,描绘出文蔚书院喜悦的文化气氛。一个“喜”字,揭示了诗眼,表达了诗人为学子考试合格而授予官职的愉悦心情,并为文蔚书院为社稷培养了众多人才而引为自豪,为蔚州大地涌现出国家栋梁而感到无限欣慰。在首联里,诗人运用了“半亩宫”的典故,把明朝诗人莆田在《题圣泽书院》一诗中写到“斯文天相有遗踪,讲道鲁营半亩宫。”巧妙地引用了“半亩宫”的典故,用“半亩宫”借喻文蔚书院,既押韵,又含蓄,渲染了文蔚书院里的欢乐氛围。
诗歌的颔联:“灵气独钟恒岳北,明贤久慕笔头公。”颔联工整对仗,对偶优美。揭示出蔚州文蔚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的原因,是因为蔚州具有独特的灵气。所谓灵气,是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具有聪慧或秀美的气质。蔚州文蔚书院的学子具备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具有聪慧或秀美的气质,贤明的学子们长久仰慕本地有才能的前贤古弼,仰慕他的刻苦好学,仰慕他的才华出众,仰慕他的治国能力,学子们才会勤奋学习,考取官职,贡献社稷,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在颔联里,诗人运用了“笔头公”即笔公,北魏古弼的绰号,代郡人,官至司徒的典故,既押韵,又含蓄地赞美了文蔚书院人杰地灵,广造人才,又赞美了文蔚书院士子学习前贤的优良品质。
诗歌的颈联:“天教时雨敷兰秀,人眄秋风折桂丛。”颈联工整对仗,对偶优美。是上天播洒及时甘霖,蔚州学子科举中第。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是秋雨滋润兰花更加光彩夺目,是秋风吹拂桂树更加碧绿油润。诗人这奇特地想象,精妙地比喻,使诗歌更加出神入化,绚烂耀目。在诗歌的颈联里,诗人巧妙地借用我国古代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这一典故,含蓄地赞扬了文蔚书院士子考试成绩斐然。“折桂丛”,既照顾押“东”韵脚,又包含了文蔚书院众多试士者考取官职的寓意。
诗歌的尾联:“偶叶薄书评月旦,敢云雅化比文翁。”诗人运用了“ 评月旦”的典故,表达了蔚州学子考取官职,作为知州自然高兴,很想赋诗表达心情,但诗人很谦恭,认为自己才薄书浅,难以象东汉许劭那样恰切评价。但是诗人肯定地评价道:风俗非士不倡,士非学不立。文蔚书院效仿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高雅地教化,改变了蔚州的乡风民俗,名臣硕彦,相继辈出。接着又运用了“文翁”的典故,进一步赞美了文蔚书院的办学效益:西汉时期的文翁在四川重教化,兴学风,消愚昧,育人才,易民俗,兴川蜀,渐与齐鲁之学齐名;而文蔚书院聘名师执教,择俊秀从学,广培人才,造就多士,莘莘学子,勤学勖勉,鲲鹏九霄,荣耀乡梓的业绩亦可与文翁的功绩相媲美!
百年书院人才济,崇文尚武育栋梁。振兴棫朴(yù pǔ)(善于培养人才并考取官职),代有伟人,传道授业,功莫大焉!
壮哉,文蔚书院!
伟哉,文蔚书院!